李夢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5)
高血壓近年來發(fā)病率不斷增加,而高血壓病因不明,人體血壓水平和心腦血管危險程度呈現(xiàn)正比,長期高血壓狀態(tài),易導致人體腎、腦、心等重要臟器發(fā)生改變,近年來該疾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使年輕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1]。因此,本次研究對年輕高血壓患者的原因分析與健康教育進行分析,見下文。
1.1 社會整體環(huán)境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進步,人體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而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以及工作壓力較大,需要不停的學習、進修,從而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當身體常常處于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等情況,易導致自身大腦皮質興奮,從而使自身的交感神經活動不斷增加,使周圍血管阻力發(fā)生上升,最終引起血壓升高[2]。
1.2 運動減少 多數(shù)年輕人的工作主要為腦力勞動,在工作過程中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活動量較小,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收入也不斷增加,大多數(shù)年輕人均是有車一族,常常以車進行代步,運動量顯著減少,從而為人體血壓升高埋下了一定的隱患。
1.3 生活不規(guī)律 研究顯示,隨著我國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社交十分頻繁,且工作來往、朋友聚會不斷增加,且多數(shù)人群夜生活十分豐富,導致其無法保證合理休息,而正常的休息時間則為每日6 h-8 h的休息,部分人群還存在日夜顛倒情況,導致其作息不規(guī)律,進而導致身體質量明顯下降,使其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2]。
1.4 飲食不合理 研究顯示,多數(shù)年輕人均喜愛吃高脂、高膽固醇、高熱量、高鹽等食物,且部分人群喜好暴飲暴食,若長時間食用血管彈性降低、體質量上升、血脂增高的食物,易導致多數(shù)人群出現(xiàn)肥胖現(xiàn)象。而多數(shù)研究顯示,高血壓的發(fā)生機制主要是由于肥胖所致,且多數(shù)高血壓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情況,且體質量以每日增長12.5 kg的速度進行增長,而體質量的增長則可引起血壓升高7 mmHg-10 mmHg。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與食鹽攝入量具有密切關聯(lián),且易增加鈉潴留,增高人體心排血量,最終引起血壓水平的升高[3]。
1.5 不良嗜好 由于年輕人存在較多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吸煙、喝酒,進而導致其出現(xiàn)較多不良嗜好。研究顯示,人體每抽一根煙,且心率可以每分鐘5次-20次的頻率進行增加,且收縮壓會增加10 mmHg-25 mmHg。
2.1 規(guī)律的休息和生活 應合理安排人們的作息時間,應勞逸結合,保障生活規(guī)律,預防緊張焦慮和過度勞累情況發(fā)生,學會使用松弛方式,通過轉移注意力方式,從而緩解不良情緒。
2.2 合理飲食 飲食應食用低熱量、低膽固醇、低脂肪以及低鹽等清淡的食物,告知其少食用動物內臟、肥肉,從而降低自身脂肪攝入總量,減少自身鈉鹽攝入,能減少鈉水潴留,利于降低血壓,多食用水果和蔬菜。
2.3 戒煙限酒 告知應進行戒煙,最好避免飲酒,對于無法戒酒者,可采取適量飲酒方式,建議飲酒量在:男性的飲酒量一般在20 g/d-30 g/d之間,女性飲酒量在10 g/d-15 g/d之間。
2.4 知識宣教 對于高血壓患者,應告知其疾病的危害性,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告知患者每日應按照遵醫(yī)囑進行服藥,定期對血壓進行復查,不要一旦自身血壓正常后就擅自停藥,引起不良后果。
2.5 合理鍛煉和運動 運動對于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對于腦力勞動者十分的有益,堅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能養(yǎng)成有氧運動方式,若上班距離十分近,應養(yǎng)成騎自行車或者步行的習慣,在休息過程中可進行慢跑、打球、爬山、游泳等運動,從而增強其體質,利于降低高血脂,預防動脈硬化情況發(fā)生。若其體質量大于正常值,體質量應每日減少5 kg或者10 kg,可適當進行運動,能降低血壓[3]。
近年來高血壓疾病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十分重要的危險因素,年輕高血壓患者的患病因素主要包括社會整體環(huán)境、運動減少、生活不規(guī)律、飲食不合理、不良嗜好,而對于年輕高血壓患者,應改善其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行高血壓教育和宣教,使其了解高血壓各項基本知識,實施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能預防人體腎、腦、心等靶器官損害,能改善患者疾病,利于年輕高血壓患者早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