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重要科目之一,對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教師應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生活化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改進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拓展課后作業(y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也呈現出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教師應在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從生活中取材、去生活中應用,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 改進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
教學內容生活化是生活化模式的基礎,教師應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趣味性,從而主動對數學內容進行探索,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熟悉使用。
例如,在學習《1~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時候,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歌謠:“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只,讓我數一數,數來又數去,12345?!比缓?,我向同學提問:“五個小松鼠,數著數著,少了一只,那剩下幾只呢?”學生回答:“四只。”“那只松鼠跑回來了,又帶了一只小松鼠回來,現在一共是幾只呢?”學生回答:“六只?!蓖ㄟ^融入生活化的內容,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也使數學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二、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構建生活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一般使用的是講授法、問答法等,有的時候教師也會拿來一些小道具,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使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應重視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教師應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數學的樂趣,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在學習《學習鐘表》的時候,我讓學生模擬自己從早上起床到上學中的一段時間。有的學生進行了演示:“早上,媽媽喊我,七點了,該起床了,我看了看表,時針指著7,分針指著12,我知道現在是七點了該起床了。我匆匆忙忙地刷牙、洗臉,再一看表,已經七點十分了。媽媽跟我說,七點半就要走了,趕緊吃飯吧,我趕緊吃飯、穿衣服,出門的時候,我看了一眼表,已經七點三十五分了。好在我在八點的時候準時來到了學校,沒有遲到?!蓖ㄟ^構建生活情境,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夠主動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實踐。
三、 拓展課后作業(yè),數學服務生活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大量的課后作業(yè)只能夠增加學生的負擔,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教師應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的數學知識滲透在生活中,使數學為生活服務。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的時候,我為學生布置了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觀察爸爸媽媽晚上都買了什么東西,花了多少錢。有的學生說:“我跟媽媽路過小吃攤,我們買了兩個炸火腿腸,花了兩塊錢。后來遇到賣菜的,媽媽又花了一張五十元的人民幣,店主找給媽媽三張十元的人民幣?!庇械膶W生說:“我的媽媽用微信支付,沒有使用人民幣,但是我看到手機上的數字,是15元?!蓖瑢W們哄堂大笑。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學生認識到了數學能夠在生活中進行實踐應用,對學習數學充滿了興趣。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也應用于生活。對小學生而言,數學是抽象的,只有當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情節(jié)有效結合后,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學習數學。教師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實現對數學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104-105.
[2]裴海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亞太教育,2016(04):31.
作者簡介:
高大清,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爭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