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婷
摘要:新疆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有著悠久的歷史,而漢族與維吾爾族是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兩個友好民族,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其語言特色也有所不同,在情感詞匯的用法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之處。從宏觀上看,漢維兩種語言的情感詞匯的用法還是同多于異,從微觀上看,情感詞匯的使用在具體運用時,漢維語往往表現(xiàn)出種種差異。本文通過歸納在漢族和維吾爾族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異下情感詞匯區(qū)別的研究成果,總結(jié)出維漢語情感詞匯的對比分析。
關(guān)鍵詞:情感類詞匯;積極情感詞匯;消極情感詞匯;中性情感詞匯
情感類詞語是詞匯中很重要的一類。漢維兩個民族在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情感詞匯的運用。
1現(xiàn)代漢語中“情感詞匯”的定義
孫愛珍,劉向東主編的《情感詞匯的判斷標準和搜集過程》中關(guān)于“情感詞匯”的定義是:在心理學,中文詞匯學和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基礎(chǔ)上,認為情感劃分為積極情感,消極情感,中性情感;情感詞匯是情緒詞匯與褒(貶)義詞的總匯。劃分為積極情感詞匯,消極情感詞匯,中性情感詞匯。沒有情感色彩或是情感色彩模糊不清,在積極消極兩個極端之間所存在變化的詞匯就是中性情感詞匯。
2關(guān)于“情感詞匯“中“情緒詞匯”的研究論文
2.1 關(guān)于漢文化“情感詞匯“的”積極情感詞匯“的研究
張志毅,張慶云的《漢語語義學》中表肯定或積極,對人起增力作用的包含以下詞語:快樂,高興,愉快,喜悅,舒服,自豪,心曠神怡,歡天喜地,熱情,親熱,狂熱等。
2.2 關(guān)于漢文化”情感詞匯“的“消極情感詞匯”的研究
張志毅,張慶云的《漢語語義學》中表否定或消極的,對人起減力作用的包含以下詞語:憂愁,痛苦,苦惱,煩惱,苦悶,懊惱,懊悔,暴怒,恐懼,害怕,抑郁,辛酸,慚愧,驚惶等。
2.3 關(guān)于漢文化”情感詞匯“的“中性情感詞匯”的研究
張志毅,張慶云的《漢語語義學》中 中性情感詞匯包含:激動,惋惜,可惜,驚奇,奇怪,驚異,驚訝,興奮,冷靜,留戀,希望,渴望等。
3 漢語情感“喜悅”和“悲傷”的詞匯分析
3.1 喜悅為“上”,悲傷為“下”
在人類認知發(fā)展的連續(xù)體中,空間概念的形成先于時間概念,人類最初的感知也是從自身和始的。在認知和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最初用于空間概念關(guān)系的詞語后來被用來喻指時間、情感等抽象概念,因此才有了語言中用方位詞語表達情感的現(xiàn)象。喜悅和悲傷就是借助“上一下”圖式,形成了喜悅為“上”,悲傷為“下”的隱喻,如:
1.表喜悅
他很高興。
他很興奮。
他們個個情緒高揚。
2.表悲傷
他一直很消沉。
他情緒很低落。
這消息簡直讓他的心跌到谷底。
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用上例中的“興、高、揚”等含有方向向上的詞表示喜悅,用含有“沉、低”等方向向下的詞表示悲傷時, 已經(jīng)意識不到它們是隱喻了。這些表達方式都源于人的身體對基本的空間方位的體驗。心理學家認為,情感在體內(nèi)是垂直的上一下運動。喜悅是向上的,而這種向上的沖動在孩子身上表現(xiàn)更為強烈。達爾文把悲傷的面容概括為兩個特征:其一是嘴角下咧;其二是眉毛向下傾斜。情感在體內(nèi)的運動可以認為是一種上下的垂直流動,這是一條一般規(guī)律。
3.2喜悅和悲傷都是“容器中的液體”容器隱喻是最普遍的一種隱喻
情感是抽象的,人們借助容器圖式把情感體驗的主體——人體看作一個容器,當人們喜悅興奮時,血液循環(huán)加快,人體這個容器就要盛滿,強烈時情感就會外溢。而當情感膨脹時,就會沖出來,悲傷也是如此。如:
1.表示喜悅
他心中充滿喜悅。
母親沉浸在想象的愉悅之中。
隔岸的離人,沉醉在聚合的喜悅中。
2.表示悲傷
失戀后,他心中充滿悲傷。
一陣陣洶涌襲來的巨大悲哀吞沒了我。
我沉溺在感傷的情緒中。
我沉浸在無邊的悲痛之中。
容器圖式作為人類認識世界最簡單的經(jīng)驗結(jié)構(gòu)之一,其結(jié)構(gòu)經(jīng)常被人類潛意識地映射到客觀世界中的抽象概念上,用來理解和描述這些抽象概念。人類潛意識中認為自身的整個軀干是一個容器,身體內(nèi)部有各種器官、骨骼、血肉等,皮膚是身體與外界的界限,這是容器圖式的身體經(jīng)驗,也是上述隱喻產(chǎn)生的基礎(chǔ)。
3.3喜悅和悲傷都是一種力量
各種情感發(fā)生時,都會對情感的主體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情感也被隱喻為力量。如:
1.表示喜悅
一陣巨大的狂喜攫住了他的心。
他被喜悅沖昏了頭腦。
2.表示悲傷
她被悲傷折磨得日漸消瘦。
他無法擺脫喪失愛人的傷痛。
他一聽到這令人難過的消息就蔫了。
3.4喜悅和悲傷都是實體
人類認知的很大一部分屬于物質(zhì)隱喻化的性質(zhì)?!敖≈T身,遠取諸物”,人們最先認識自己周圍立體、有形和具體的東西,它們就成了人們認識、體驗和描述世界其他事物,尤其是無形的、抽象的和難以定義的事物的基礎(chǔ)。于是抽象的精神、情感就可以用具體的物質(zhì)意象來表現(xiàn)了。如:
1.表喜悅
她把喜悅帶回家,帶進了夢鄉(xiāng)。
她走到哪里,就把快樂帶到哪里。
2.表悲傷
時間帶不走悲傷。
她把所有的傷心裝進行囊掙扎著回到了祖國。
通過對漢語中喜悅、悲傷情感的隱喻概念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同為人類的情感,它們的隱喻表達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比如都借助容器圖式隱喻為人體這個容器里的液體。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由于人類對不同情感的不同生理體驗和感知,它們的隱喻概念也存在很多差異。盡管這些隱喻表達各有特點,但并不是隨心所欲、雜亂無章的,而是以一定的意象圖式和概念隱喻為依據(jù),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
結(jié)論:綜上述,我們可以看出,情感類詞匯是詞匯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類別。其意義與用法還很多。各民族情感類詞匯使用方式的不同與各自的民族文化積淀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漢維語情感類詞匯的使用不同也同樣和雙方的地理環(huán)境、經(jīng)濟生活狀況、傳統(tǒng)文化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本文只是初步討論了情感詞匯的個別用法和意義。相關(guān)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句子和篇章層次的情感語義,情感語義與語言個體的關(guān)系等問題。鑒于此,本人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chǔ)之上,將就漢維語情感類詞匯民族文化特色對比方面進行初步的探究。
參考文獻:
[1]宋成方,漢語情感動詞的語法和語義特征[J].2012.4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陳勇,情感語義及其民族文化特點[J].2003.5
[4]李敬,漢語情感“喜悅”和“悲傷”的隱喻分析[M]
[5]周紅英,漢情感隱喻央陛分析[J].四川夕學院學報,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