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鈺
赤壁,一直是個有故事的地方。中華大地上有兩個赤壁:一個在湖北蒲圻,這是孫劉聯(lián)軍大敗曹操的地點;而另一個,就是大文豪蘇軾曾經(jīng)三次歌詠過的黃州赤壁。
蘇軾因著名的“烏臺詩案”而貶任黃州團練副使。黃州的生活是艱難、無聊的,可他卻絲毫不畏懼。錢不夠?精打細算地花。沒糧食吃?自己開墾荒地播種大麥。他就是在這里開始自稱“東坡居士”的。蘇軾沒有因貶官而備受打擊,反而依舊吟詩作對,親自開荒,強身健體,在逆境中仍然保持樂觀,仍然對生活充滿希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的夜晚,蘇軾與友人乘船來到赤壁下飲酒賞月。
清風像一段絲綢,輕撫著水面,泛起陣陣漣漪。船上的人們也不禁為此陶醉,唱起歌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之后,蘇軾與楊道士論起了生命與自然,寫出了《赤壁賦》(后人稱為《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边@其實是蘇軾內(nèi)心深處舊我與新我的對話,代表著他對生命的反省與超越。三個月后,蘇軾重返赤壁,又作《赤壁賦》(后人稱為《后赤壁賦》)。
與前后《赤壁賦》相比,《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則更為后人所熟知,在風格上也更加雄偉壯麗。那滾滾的長江水浩浩蕩蕩地向東方流去,大浪淘沙,帶走了逝去的時間,淹沒了多少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陡峭尖利的山崖穿破了云霄,直指天空,像在表達無奈與嘆息。那洶涌的長江水,掀起陣陣滔天巨浪,像一只巨手抓著泡沫狠狠地摔向岸邊。這幅驚心動魄的美麗卷軸下,有著多少英雄好漢的凌云壯志!人生曾何等壯懷激烈,江山孕育出多少豪杰,但所有的這一切,都被無情的時間還有這恢弘的江水洗刷得干干凈凈。詞的下闋更是瀟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小喬的柔情和美麗,與“檣櫓灰飛煙滅”所表現(xiàn)的群雄爭霸形成鮮明對比。周公瑾的風流從容也顯露出來,舉手投足間,曹軍便死傷無數(shù)。這才是儒將舉止,這才是大英雄的氣度!千古流傳的功業(yè)、雄奇的峭壁……哪個不是壯闊的呢?蘇軾嘆自己蹉跎半生,仍無成就,但這都終將逝去?;蛟S在幾千年之后,只有江水、明月還會這樣永恒地存在下去吧!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飽蘸濃墨重彩后大筆一揮寫出的一個巨大的驚嘆號。這首詞像利刃摧朽木一般,在當時被婉約派占據(jù)的文壇上開拓了一片充滿豪放氣派的空間。這是一聲宏偉的嘆息,一個壯闊的悲哀,一次飛躍歷史的翱翔!至此,蘇軾已經(jīng)完全從被貶的陰影中走出,個人生活的富足與否已絲毫不能影響他的心境,因為無論如何,這些都會在磅礴的歷史浪潮中顯得微不足道。在黃州,蘇軾真正做到了超然物外,達觀世事。
黃州的赤壁雖然不是真正的赤壁,但卻因蘇軾的懷古而名聲大振;蘇軾也因黃州赤壁而完成了人生的飛躍,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熱愛生活的、永恒不朽的蘇東坡!
【評點】
作者緊緊抓住題目中的三個關(guān)鍵詞,通過情景再現(xiàn)、引經(jīng)據(jù)典、賞析等方式,將讀者代入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中,表達出對于蘇東坡熱愛生活、超然物外等品性的肯定與贊美。另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語言成熟、流暢又富有文采,各類經(jīng)典的引用信手拈來,足見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寫作功底。
作文評點報·初中版201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