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外耳道異物多見于兒童,因小孩好奇心強,喜歡將小物體塞入耳內,成人也可發(fā)生,多為挖耳或外傷時遺留小物體或小蟲侵入等。因耳道進異物多為瞬間發(fā)生,容易使人驚恐煩躁,慌亂中急救處理很容易犯錯。
異物可分為動物性(如昆蟲等)、植物性(如谷粒、豆類、小果核等),及非生物性(石子、鐵屑、玻璃珠等)3類。小兒外耳道異物,開始不容易發(fā)現,常因繼發(fā)感染或疼痛使患兒哭鬧,或常用手抓撓耳部才引起家長注意。一般異物越大、越接近鼓膜,癥狀越明顯。小而無刺激性的非生物性異物可長期存留于外耳道而不引起癥狀;活昆蟲等動物性異物可爬行騷動,引起劇烈耳痛、耳鳴,使人驚恐不安,甚至損傷鼓膜;豆類等植物性異物如遇水膨脹,阻塞外耳道,可引起耳悶脹感、耳痛及聽力減退,并可繼發(fā)外耳道炎甚至耳聾;銳利堅硬的異物可損傷鼓膜;有些異物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專家提醒,耳道異物的不當處理很可能引發(fā)外耳道發(fā)炎甚至耳聾,一旦發(fā)現或懷疑有外耳道異物,千萬不要亂掏,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如無條件及時就診,就需要及時做出正確的急救措施。
植物性異物:如果耳中進入了豆類、谷粒等植物性異物,不要自己用東西向外掏,也不要往外耳道滴油,以免異物膨脹變大,更難取出??捎?5%的酒精滴入外耳道,使異物收縮變小后歪頭,患側耳朵眼向下,異物會自動滾出,也可單腿跳幾下,幫助取出異物;或用細竹管(如毛筆竹套)輕輕插入耳道,然后嘴對著竹管,用力吸氣,豆子會被吸出來,但施術者應注意安全,避免嗆咳。
動物性異物:如果耳中進入了飛蟲之類的動物性異物,可以用以下2招試試:滴進3~5滴甘油、橄欖油、麻油等油質液體,過2~3分鐘,把頭歪向患耳一側,小蟲會隨油淌出來,若流不出再用棉簽沾出或鉤出蟲體;用注射針管或用漏斗接上皮管,將溫水灌入耳內,隨即歪頭倒出,小蟲會隨水流出,然后用棉球輕輕把耳內的水擦凈。
非生物性異物:如果異物為鐵質小東西,可將磁鐵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鐵的磁性,將異物吸出來。如果異物為紙屑等柔軟的東西,可以用細麻繩或者琴弦,把斷頭散開,粘上黏膠一類的膠質物,伸入耳道,將異物取出。
注意:在取拿異物時,要謹慎小心地操作,不可亂戳亂捅,以免造成耳膜損傷。當急救措施仍無效時,一定要將患耳朝下,立即去醫(yī)院就診。
(編輯 車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