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英
內容摘要:自微課問世之初,隨著其發(fā)展的強勁勢頭,很多老師即已意識到,適時加入微課的小學語文教學能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但在諸多的嘗試中,也出現(xiàn)了種種問題,如應用效率低、效果不顯著等。本文試圖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特點,考量微課的特點和設計初衷,提出微課巧妙提升語文教學的具體方案和模式,以使微課全面助力于語文教學任務。關鍵詞:微課;語文教學;教學目標;助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對簡短、便捷和高效的內容有著更多的興趣,微課與微博等其他“微”事物由此應運而生。
關鍵詞:微課 語文 目標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考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老師疏于對微課的認知與研究,在使用過程中,往往硬性地將微課嵌入到課件當中,作為新授課內容的一部分,缺乏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靈活形式的嘗試。甚至有個別老師,插入微視頻只是為了調節(jié)氣氛,不知道其就是微課,對視頻的選擇、制作也沒有針對性。綜合種種問題,所體現(xiàn)的就是微課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設計,局限于課堂之上,而應用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教師對現(xiàn)代教育的信息技術的意識淡薄;對相關新技術培訓和學習的機會較少;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根深蒂固的思想,難以實現(xiàn)意識領域的根本改觀等。
二.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的應有要點
(一)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微課內容要遵從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照顧他們的注意力、思維、習慣和興趣特點,切不可盲目灌輸高深知識,讓微課成為知識點的枯燥集合體。這也要求我們在制作微課時,盡量將內容做到生動,素材更加廣泛,爭取圖文結合、聲情并茂。在微課與前后教學內容的銜接上,要盡量做到自然。如在講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時,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后,加入《自相矛盾》成語故事,從而引出“矛”和“盾”兩種事物,進行識字教學,也為接下來的課文內容埋下伏筆等到坦克的發(fā)明過程,結合“矛”和“盾”的特點逐步分析,使學生容易接受,又讓課文免于科學課方式的教學。
(二)著眼于知識的有效傳遞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微課”時長一般應為5至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tǒng)的40分鐘一節(jié)課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時間上的限制,要求我們在內容上必須合理把握,切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難點,言之有物、切中要害,只有這樣,微課才能在有限和珍貴的課堂時間中實現(xiàn)其“微”的價值。如在《矛和盾的集合》中,將坦克的發(fā)明過程做成微課,側重點就在于發(fā)明家與對手的演練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一方兵器的缺點,利用對方兵器的優(yōu)點,將優(yōu)點不斷匯聚,由此順利將坦克發(fā)明出來。
(三)切合教學目標的重難點所在微課能借助其自身的優(yōu)勢,突顯課文的關鍵點和矛盾點,從而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對西沙群島的海水“五光十色”的成因,對“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理解,乃至于西沙群島的富饒,做到有重點、有分別的突破,推動教學的進程。事實上,利用微課從文到圖,通過知識補充,學生就能理解文章背后所反映的相關知識,改變教師過度分析而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巧妙地化解文章內容的難點。
(四)讓學生充分領悟文學意境既然是語文課,教師就要上的有語文味,學生就該聽得有語文味。在這一方面,王崧舟老師關于“詩意語文”的思想,無疑給予了我們足夠的啟發(fā)。語文課之所以為語文課,就在于它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為我們展現(xiàn)著語言文字之美,文化之韻。如果語文課單純成為識字和背課文乃至于學知識點的課堂,那語文定在走向枯萎之路。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文章中沒有過多的描繪性話語,更多的是對故事的客觀闡述,但我們利用微課,借用聲音、文字、圖像描述,足以將課上到優(yōu)美動人,而課文體現(xiàn)的“想象”也就漸漸明晰。
三.微課助力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
(一)課前預習實驗“翻轉課堂”的關鍵在于找到一個好抓手,而設計好“自主學習卡”,就是破解“翻轉課堂”難題的好抓手之一。自主學習卡可以包含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問題設計、學習資源和學習測試等項內容,是學生上課前的指路燈。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微課,讓學生觀看微視頻,利用自主學習卡進行預習,為新課做好準備,這樣往往能事半功倍。
(二)新課導入課堂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成功與否,關鍵要看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怎樣導入新課,應該是:原則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內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語言上求“精”。教師制作的微課要根據(jù)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而實用的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梅花魂》,要緊緊抓住祖父對那幅梅花的熱愛,以及梅花的高貴品格,微課設計上可以用反問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不斷指引他們往下走。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冉小瓊.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