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歷史悠遠。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先人們便已經學會釀造葡萄酒了,之后又陸續(xù)出現了黃酒和米酒、秫酒等。但在所有酒的種類中,白酒無疑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那么這究竟是什么原因?本文主要從客觀環(huán)境因素來分析。
首先是釀酒原料的選擇。中國古代長期以來面臨著巨大的人口壓力,對吃不飽的恐懼,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里。因此中國古代王朝常常出于備荒備戰(zhàn)的考慮,存大量糧食。但在大規(guī)模的國家級倉儲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大量的陳糧,有的陳糧甚至近乎腐敗,徹底失去食用價值。為了很好地利用陳糧,以其為原料的黃酒、白酒便應運而生。
再加上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長期在北方,北方寒冷的氣候并不適合葡萄的大范圍生長,所以以谷物糧食為原料的白酒在中國擁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當然。白酒的原料與中國農業(yè)的相合性也并不能完全解釋白酒的風靡,畢竟黃酒、米酒也都是用谷物糧食制作出來的。白酒的風行還與它的酒精濃度有關。中國廣大的國土面積常常要面臨過長的運輸時間,因此酒精度普遍達42~65度的白酒非常適合進行這樣的長途運輸和長期儲存。
除了運輸倉儲的優(yōu)勢,白酒自身還有一個被人接受的特點:它在制作過程中,比其他酒增加了主動摻入霉菌的流程,并在原料的使用和窖藏技術上也有著極強的中國特色,所以白酒相比其他酒有著更為獨特的味道。
此外,中國北方寒冷,南方潮濕,高度數的白酒很好地滿足了中國人對驅寒祛濕的強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