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并非救世的靈丹妙藥,更非狂歡的瓊漿玉露;茶是這個紛擾迷茫的世界上,一盞企圖慰藉人們心靈的凈水。
——著名茶文化學者、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旭烽
茶修,是通過對行茶的專業(yè)與藝術化的表達,并以“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為導向,于生活中修日常行為。在日日行茶,時時自持的過程里,借茶修為,以荼養(yǎng)德,以達到內外兼修,同養(yǎng)太和的美好生命境界。
——和靜園創(chuàng)始人、中華茶館聯盟監(jiān)事長王瓊
有人喝茶是在喝一套精致而考究的手藝;有人握杯聞香,交遞清濁之氣;有人見杯即干,不事進德修業(yè)專愛消化排泄;有人隨興,水是好水、壺是好壺、茶是好茶。大化浪浪,半睡半醒,茶之一字,諸子百家都可以注解。
——華語文壇著名作家簡姨
茶是一個安靜的事物。若干年后,當我們走到一個城市,福州、昆明或者杭州,看見幾家洋溢茶香的百年老店;偶爾在山野遇見一處寧靜的茶寮,一個孤獨微笑的事茶人;翻開一本書,讀到幾頁關于茶的文字,而那些寫字的人早已遠去,傳世的器依然有溫度,傳世茶香不可察覺,卻奇妙可循。
——中國人文茶道首倡者、人文茶席創(chuàng)始人王迎新
從事手藝的人,常年專注于某一種技術的訓練,不斷重復,這會讓人的一顆心變得很柔軟。荼的訓練也是如此,不斷重復一件自己已然知道的事情。
——知名茶人、人澹如菊茶書院創(chuàng)辦者李曙韻
茶器乃吾人肢體的延伸,茶湯乃是心量的流露。
——資深茶人沈武銘
茶,從來不是論道的工具。渴了即飲,不過口腹之欲。品茗靜思,方為瀟灑塵世。任何繁復的形式,都是多余。明朗澄澈的心境,才是永恒的道場。品得茶趣,洗凈塵慮,讓雅俗成為性靈以外的追求。
——網文《茶無雅俗》
人順時,身順意,事順心,荼順口。
——北京茶人銀漢晴
水不經茶,終是淺白。茶不遇水,也枉受蝕骨的炙煉。
——王霞《懂茶的,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