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菲
天津市南開醫(yī)院 (天津 300100)
近年來,隨著手術微創(chuàng)理念的發(fā)展,腹腔鏡以其可縮小患者傷口、減少出血量及改善預后等優(yōu)勢得以廣泛運用[1]。腹腔鏡手術是利用二氧化碳氣體形成的人工氣腹建立手術空間、擴大手術術野,進而觀察患者病變形態(tài)、部位及周圍臟器,以促進手術有序順利地進行。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有效保證患者手術效果,并降低手術風險[2]。在患者圍手術期間給予手術室護理路徑干預,可最大程度控制圍手術期的相關安全隱患問題,全面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3]。本研究探討手術室護理路徑在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40~70歲,平均(52.58±6.44)歲;手術類型:膽囊手術13例,胃部手術17例,脾臟手術12例。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42~75歲,平均(53.88±7.03)歲;手術類型:膽囊手術15例,胃部手術12例,脾臟手術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如術前常規(guī)檢查、手術注意事項講解等。
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路徑干預。(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協助其辦理相關手續(xù),并結合患者病情及手術特點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解手術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護理必要性等內容;叮囑其術前12 h禁食,術前4 h禁水,保證術前睡眠質量,必要時可給予鎮(zhèn)靜類藥物來解決患者睡眠問題;告知患者手術所需儀器、設備、相關器械的使用情況等。(2)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協助其上床并合理擺放手術體位,調整襯墊;準備好相關消毒物品,詳細檢查腹腔鏡器械的齒、鉗端、軸關節(jié)處、各零配件及內鏡性能等,并結合術中需求調節(jié)光源;在進入患者腹腔時,需將氣腹機壓力值調節(jié)并控制在12~15 mmHg;此外,還需配合主治醫(yī)師有序遞上電源線、光源線、電子鏡、氣腹管吸引器、2把巾鉗等。(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協助患者維持去枕平臥位6 h,同時固定好其引流管,10 h后拔出導尿管;結合患者臨床特征及身體反應來明確其靜脈補液需求,合理調節(jié)靜脈輸液速度,并叮囑患者及其家屬不可自主調節(jié);患者術后8 h,可攝入適量營養(yǎng)液或流食來補充身體所需能量,次日可結合其實際情況進食,并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類食物,且鼓勵患者積極進行局部鍛煉;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自述體位舒適度來協助其調整體位,患者常因二氧化碳氣腹刺激導致橫膈出現不適感,疼痛耐受程度差的患者還會自述肩部疼痛感顯著,此時可指導其選擇頭低臀高位,以引導其腹腔氣體上升至盆底位置,進而減少氣體對其橫膈的刺激反應,緩解其疼痛感;落實患者引流袋、引流管的更換和清洗工作,并密切觀察其切口愈合進度以便及時更換敷料,同時按時協助患者翻身以免形成褥瘡;出院時,需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術后注意事項和藥物服用方法,并叮囑其按時復查。
(1)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表格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分,<80分為不滿意;80~90分為基本滿意;91~100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包括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及褥瘡等。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手術室護理路徑是醫(yī)療體制改革和醫(yī)療模式轉變下的研究產物,是將“以人為本”的觀念貫徹到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工作中,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舒適度、滿足其臨床需求來制定護理計劃,可有效避免醫(yī)患矛盾[4]。術前通過落實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以緩解其術前負面情緒并提高護理配合度;術中積極配合手術醫(yī)師展開手術,降低患者發(fā)生手術意外的風險;術后結合患者病情特點及機體需求來進行針對性護理,包括體位調整、飲食護理及并發(fā)癥護理(引流管清洗、切口敷料更換、定時翻身)等,能有效提高患者機體舒適度,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預后[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手術室護理路徑干預可行性較高。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采用手術室護理路徑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其護理滿意度,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