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宇 段繼周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長春 130021)
人教版高中生物學選修1 中對于高果糖漿的描述如下:作為蔗糖的替代品,高果糖漿不會像蔗糖那樣誘發(fā)肥胖、糖尿病、齲齒和心血管疾病,對人類的健康更有益。果真如此嗎?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果糖對人類健康存在一些不利影響,果糖并非對人類更有益,大量攝入果糖需謹慎。
1.1 果糖 果糖是一種具有還原性的六碳糖,可用斐林試劑檢測,是固定化酶技術生產的重要產品之一。果糖是自然界中最甜的糖,在蜂蜜中含量較高,在水果中廣泛分布。
1.2 果糖能代替蔗糖的原因 果糖既能與各種不同的香味和諧并存,又不掩蓋其他香味的本色[1]。果糖口感相對良好,且甜度較高,是蔗糖甜度的1.73 倍[2]。此外,在焙烤過程中果糖更容易發(fā)生焦糖化反應,生成的焦糖具有焙烤食品特有的風味[3]。
1.3 果糖對健康的相對益處
1.3.1 果糖能一定程度減少糖的攝入量 在食品工業(yè)中,果糖比蔗糖的甜度更高,在相同的甜味標準下,果糖的用量明顯少于蔗糖,因此可減少糖的攝入量。
1.3.2 果糖的代謝幾乎不會增加胰島的負擔葡萄糖被攝入人體后,進入血液引起血糖升高和胰島素的分泌。果糖絕大部分在肝臟代謝,并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果糖對于血糖生成指數(shù)的影響很小。果糖的代謝基本不受胰島素調控,所以不會對胰島造成負擔。
1.3.3 果糖有利于預防齲齒 果糖不是口腔微生物合適的底物,口腔中的細菌對果糖的發(fā)酵性較差,這有利于保護牙齒法瑯質,防止齲齒[4]。
1.3.4 果糖能快速補充能量 果糖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比蔗糖快,因為蔗糖需要消化以后才能被吸收,再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這對于需要迅速補充體力的運動員和快速消除疲勞的職業(yè)人士有一定意 義[5]。
2.1 能量過剩的風險 過去認為使用果糖代替蔗糖,可減少人體熱量攝入,果糖在預防及控制糖尿病方面有較多應用?,F(xiàn)在科學界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就機體能量供應而言,果糖只是代謝速度相比蔗糖慢,代謝路徑與蔗糖有所不同,果糖、蔗糖經(jīng)過人體代謝后最終具有相似的能量熱值。如果二者攝取過量,都會導致能量過剩,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2.2 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遺傳-環(huán)境-代謝應激相關性疾病,包括單純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變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該病以肝臟脂肪堆積為重要特點,一般患者無大量飲酒史[6]。日常膳食中的果糖,促進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高果糖攝入量作為重要的危險因素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發(fā)揮重要作用。高果糖攝入可增加內臟脂肪,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癥[7]。
果糖的攝入可降低人體對于瘦素的敏感性,從而刺激個體攝取更多能量,從而導致肥胖。食物果糖攝入的增加被認為與人類肥胖的增加相關[8-9]。肥胖可能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而脂肪肝往往是肥胖的標志之一。
2.3 胰島素抵抗和心腦血管疾病 胰島素抵抗是指胰島素的靶組織對胰島素生理作用反應性降低的一種病理生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靶器官對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代謝作用不敏感,導致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10]。它是許多常見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肥胖癥、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的共同危險因素[11]。在一項2 217 人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胰島素抵抗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占69.7%;在高血壓患者中為38.9%;在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患者中為31.5%,在超重(肥胖)患者中占40.2%。由此可見胰島素抵抗在常見代謝性疾病中普遍存在[12]。
在動物研究中,果糖能通過誘導肝臟組織發(fā)生反應從而產生胰島素抵抗[13]。通過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過量攝入果糖可引起人類胰島素抵抗[14]。Feah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男性每日補充3 g/kg 果糖可導致肝臟胰島素抵抗?!短悄虿≈委煛飞系囊黄恼聟R總了相關流行病學研究后發(fā)現(xiàn),與不喝含糖飲料者相比,每天喝1~2 個易拉罐含糖(內含大量果糖成分)飲料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會增加26%[16]。綜上,果糖的大量攝入與胰島素抵抗呈正相關,而胰島素抵抗有可能引起糖尿病。
此外,果糖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
2.4 齲齒 雖然從微生物的角度,果糖可能不會引起齲齒。但有研究顯示高果糖軟飲料的攝入與兒童齲齒的發(fā)生呈顯著正相關[17]。目前我國含果糖軟飲料的消費量已經(jīng)很高,而且還在繼續(xù)增長。
2.5 腎病 果糖攝入與慢性腎病有關,果糖在腎病的發(fā)病和進展中可能發(fā)揮作用[18]。
3.1 天然 果糖的天然來源中,除了含有果糖還含有其他有益成分,在攝入果糖時盡量選擇天然的果糖來源,這樣在攝入果糖的同時還能攝入其他有益成分。
3.2 適量 選擇適宜的果糖攝入量,使其對健康的影響降到最小,甚至對于一些病人,攝入一定量果糖對于健康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果糖對于誘發(fā)肥胖、糖尿病、齲齒、心血管疾病和一些其他疾病的發(fā)生都有一定的影響,攝入果糖應適量。故教材中對于果糖的描述,可能會引起學生誤會,從而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建議換一種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