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榮 天津市水閣醫(yī)院 (天津 300120)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B超診斷子宮肌瘤的超聲表現(xiàn)以及臨床診斷價值。方法:選擇40例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A組及B組,A組患者采取腹部B超診斷,B組患者采取陰道B超診斷,分析兩組診斷結果。結果:B組診斷準確率為95.0%,A組為70.0%,兩組差異顯著(χ2=1.38,P=0.023);B組獲得的圖像比A組更加清晰,并且完整客觀,真實反應病灶情況。結論:對于子宮肌瘤的B超診斷而言,采取陰道B超比腹部B超獲得圖像更加清晰,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疾病,屬于一種良性腫瘤,好發(fā)年齡為30~50歲。相關研究指出,子宮肌瘤直徑與年齡呈正相關,子宮肌瘤癌變的幾率為0.4%~0.8%[1]。早期子宮肌瘤無明顯臨床癥狀,但隨著疾病發(fā)展會出現(xiàn)腹部疼痛、月經異常等,嚴重可影響生育。因此對于子宮肌瘤早期診斷并進行對應治療極其重要,隨著B超技術發(fā)展使得其在臨床中獲得廣泛應用,B超包括腹部B超以及陰道B超,兩種B超檢測在子宮肌瘤中的診斷價值為本次研究重點。
選擇40例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量多、月經不調以及腹部疼痛等,所有患者均無重要器官疾病、無超聲禁忌。隨機將以上患者分為A組及B組,其中A組年齡24~51歲,平均(32.0±3.0)歲,B組患者年齡24~52歲,平均(33.0±2.5)歲,比較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可以進行組間互相比較。
A組患者行腹部B超:診斷前叮囑患者膀胱充盈,取仰臥位。對患者行腹部橫切、縱切、斜切檢查,檢查過程中認真觀察子宮的大小、形態(tài)。查看直腸子宮凹處、宮旁附件是否具有包塊等情況,并判斷其與子宮關系。最后觀察盆腔是否具有液性暗區(qū)。B組患者行陰道B超。診斷前排尿,采取膀胱截石位,一次性避孕套包裹探頭,耦合劑涂抹套內外。醫(yī)生診斷時戴上手套并右手持探頭,緩緩送入陰道穹窿。整個操作過程中推探頭柄進行傾斜、旋轉以及推拉等,觀察盆腔等位置是否具有包塊。
組間數(shù)據均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22.0中完成計算,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
B組診斷準確率為95.0%,A組為70.0%,兩組差異顯著(χ2=1.38,P=0.023),見表1。
兩組患者分別行不同B超診斷后,B組超聲影像學更加清晰、可以完整客觀的顯示病灶,包括肌瘤的性狀、位置、大小以及內部回聲等;A組圖像比較模糊,不能完整的顯示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性狀以及內部回聲等信息,需要后期處理。
表1. 兩組超聲診斷準確率比較[n(%)]
子宮肌瘤為女性常見疾病,34歲女性的發(fā)病率為42%以上,多種因素會導致子宮肌瘤的形成,但主要因素為長時間大量雌性激素刺激。子宮肌瘤是平滑肌增生而成,內部含有少量的纖維組織,邊緣光滑。隨著病灶的不斷生長,會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出現(xiàn)肌瘤中心缺血,繼而發(fā)生血腫以及紅色變性等[2]。
B超具有很高的醫(yī)學應用價值,對于子宮肌瘤而言,超聲檢查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在本次的臨床資料分析中行陰道B超準確性95.0%,腹部B超為70.0%,兩組差異顯著(χ2=1.38,P=0.023),且陰道B超的圖像顯示比腹部清晰,說明陰道B超在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中比腹部B超更具有價值。
B超在子宮肌瘤檢查中具有容易檢出、檢出率高等較多的優(yōu)點,對于子宮肌瘤容易診出,但是要注意區(qū)分子宮肌瘤、子宮肥大、子宮腺病的不同,聲像圖中,子宮肥大癥為子宮均勻性增加,宮壁回聲均勻,和周圍組織有清晰的界限,多見于卵巢功能障礙的患者。子宮肌腺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月經量增加、痛經等,臨床癥狀與子宮肌瘤十分相似,容易誤診。但子宮肌腺病B超圖像顯示均勻性增大前后壁均勻度不一,由于后壁比較厚,從而導致內膜隆起呈弓狀,超聲回聲較強,子宮切面回聲不均勻。因此臨床行B超診斷時,應該根據相關臨床癥狀結合B超圖像綜合判斷,降低漏診及誤診率[3]。
總之,子宮肌瘤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由生長部位、形態(tài)以及大小確定,B超對于子宮頸肌瘤的診斷較準確。而兩組B超中,采取陰道B超比腹部B超獲得圖像更加清晰,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