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婧
摘 要:主位述位理論經過布拉格學派、韓禮德等人對功能語法的發(fā)展,已經日趨完善,對于英文表達的銜接與連貫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該理論也逐漸運用于翻譯實踐中。但是,運用該理論對漢語政治文本進行分析則相對較少。因此,本文以主位述位理論為基礎,以十九大報告為語料,運用主位推進模式對語料進行分析,對源語言和譯文的結構進行比較,探討主位推進模式對漢語政治文本翻譯的作用以及限制因素。經過研究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運用主位推進模式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提升譯文的銜接性與連貫性,能夠指導漢英政治文本的翻譯。
關鍵詞:主位推進;政治文本;銜接與連貫
一、引言
中文的語法結構與英語的語法結構存在多方面的差異,本文以主位述位理論為切入點,探討主位推進模式在漢語政治文本的英譯過程中的運用。運用主位推進模式分析語句、段落與篇章的結構有助于譯者更加準確地理解源語,把握源語篇章的邏輯機構,從而讓譯文注重銜接與連貫,使讀者讀來更加流暢與自然。本文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以下簡稱十九大報告)的官方雙語文本為語料,運用主位述位相關理論,研究主位推進模式在該報告英譯本中的運用,以期為漢語政治文本之中一些復雜語句的英譯提供一條思路。
二、主位結構理論與主位推進模式
(一)主位結構理論研究現(xiàn)狀
主位和述位系統(tǒng)(或稱主位結構)是功能語法中語篇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提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概念的是布拉格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馬泰修斯,他提出這對概念的目的在于研究句子中不同成分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有何不同。馬泰休斯認為,一個句子可以劃為“主位(Theme)”“述位”(Rheme)和“連位”(Transition)三個部分。主位是話語的出發(fā)點;述位是話語的核心內容;連位是把主位和述位連接起來的過渡成分[1]。隨著語言學家、語法學家等對主位述位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主位述位的概念日趨成熟。韓禮德作為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創(chuàng)始人,進一步發(fā)展了布拉格學派關于主位述位的理論。在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中,他提出了可對話語進行語義切分的理論,借用了布拉格學派的術語“主位”“述位”提出語言具有社會功能,每個小句都是一個信息體[6]。小句由兩種元素,即主位(Theme,T)和述位(Rheme,R)構成,進而形成“主位—述位結構”(Theme-Rheme Structure)。主位是一個小句的出發(fā)點,無論語法主語是什么主位都處于開端。從布拉格學派到韓禮德,主位述位理論已經具有了完整的結構并廣為人們接受。主位述位系統(tǒng)理論也逐漸應用于翻譯實踐。本文基于國內外學者對主位結構理論在語篇銜接與連貫中的重要作用的相關論述,分析主位推進模式在十九大報告英譯本中的運用。主位結構理論能夠為漢語政治文本的英譯提供指導,本文主要結合黃衍提出的幾種主位推進模式,分析這些模式在十九大報告英譯本中的具體應用,以期為政治文本中復雜句式的英譯提供方法和思路[3]。
(二)主位推進模式
每一個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結構,當某個句子單獨存在時,它的主位述位是已確定的,不再變化的,正因為沒有上下文,它的主位和述位又是孤立的,沒有發(fā)展的。但是,當我們接觸語篇時就會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語篇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構成的,這時候,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間就會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和變化。這種聯(lián)系和變化就叫推進[5]。主位推進主要有3種基本模式[2]:
一是重復前句中的主位,即第一句中的主位繼續(xù)成為第二句中的主位,可以“T1→T2”示意;
二是從前句述位中的某個內容發(fā)展為一個新的主位,可表示為“R1→T2”;
三是前句中主位和述位的內容一起產生一個新的主位,可表示為“T1+R1→T2”。
徐盛桓認為最基本的發(fā)展模式有4種:平行性發(fā)展、延續(xù)性發(fā)展、集中性發(fā)展和交叉性發(fā)展[4]。
黃衍進一步細化主位推進模式的分類,將之歸納為:7種。本文通過分析語料,選用語料中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兩種模式,運用相應的主位推進模式對語料進行分析。
模式一(主位延續(xù)型):各句均以第一句的主位(T1)為主位,引出不同的述位,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主位(T1)加以揭示、闡發(fā)。
T1→R1
T2(=T1)→R2
Tn(=T1)→Rn
……
模式七(述位派生型):各句的主位述位無明顯聯(lián)系。
T1→R1
T2→R2
Tn→Rn
三、主位推進模式下看十九大報告英譯
“形合”是英語篇章結構最主要的特征,各個層級的語法結構能夠直接地體現(xiàn)該句的邏輯結構;“意合”是中文篇章最顯著的特征。各語句、段落、篇章之間的邏輯關系往往需要讀者根據語境進行理解與判斷,而且大量的無主句也是中文篇章的又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在進行漢英翻譯時,必須根據英文的行文習慣,搭建出完整的英文語法結構框架,達到銜接與連貫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就可以運用主位推進的理論指導翻譯實踐。本文將舉例說明主位推進模式在十九大報告翻譯過程中的應用。
(一)主位延續(xù)模式的應用
模式一(主位延續(xù)型):各句均以第一句的主位(T1)為主位,引出不同的述位,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主位(T1)加以揭示、闡發(fā)。
T1→R1
T2(=T1)→R2
Tn(=T1)→Rn
例1.(T1)堅定不移貫徹新發(fā)展理念(R1),堅決端正發(fā)展觀念(R2)、轉變發(fā)展方式(R3),發(fā)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選自十九大報告)
We (T1) have remained committed to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R1), adopted the right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R2), and endeavored to transform the growth model (R3). The result (T2) has been a constant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development.
通過分析源語句式,可以知道源語是無主句,且每一小句的結構相同。第一小句的主位是省略了的我們(T1),其后是各個信息點形成的并列述位——貫徹新發(fā)展理念(R1),端正發(fā)展觀念(R2),轉變發(fā)展方式(R3)。“發(fā)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這一小句在語法上來看,與之前的小句一樣,都是動賓結構,但是該小句與前面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可以將該小句之前的信息看作原因,將該小句看作結果。因此,其英譯本另起一句,主語由we變成了the result,單獨形成一個獨立的主位結構。
例2.這個新時代(T1),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R1),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時代(R2),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R3),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R4),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R5)。(選自十九大報告)
This new era (T1) will be an era of (R1) building on past successes to further advance our cause, and of continuing in a new historical context to strive for the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1) It will be an era of (R2) securing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of moving on to all-out efforts to build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1) It will be an era for the Chinese people of (R3) all ethnic groups to work together and work hard to create a better life for themselve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for everyone. It (T1) will be an era (R4) for all of us,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strive with one heart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t (T1) will be an era (R5) that sees China moving closer to center stage and making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mankind.
該例的源語是排比句,排比句在政治文本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十九大報告中也是如此。政治文本中的排比句的使用可以增強感染力,此例句讀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能夠呼喚讀者內心的自豪感。同時,排比句也是一種使用主位延續(xù)模式的典型句式,無論是源語還是譯文,都遵循了主位延續(xù)模式,用“這個新時代(This new era)”做主位信息,用“……的時代(an era of)”做述位信息。
(二)述位派生模式的應用
漢語語句主語經常發(fā)生變化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在十九大報告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相關語句,可以將這種句式歸納為述位派生模式。在該模式下,各句的主位述位無明顯聯(lián)系。
T1→R1
T2→R2
Tn→Rn
例3.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zhàn)。主要是: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fā)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任重道遠。(選自十九大報告)
But we must be very clear: There are still many inadequacies in our work and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o face. The main ones are as follows: Some acute problems (T1) caused by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await solutions (R1); and the quality and effect (T2) of development are not what they should be (R2). China's ability (T3) to innovate needs to be stronger (R3), the real economy (T4) awaits improvement (R4), and we (T5) have a long way to go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R5).
在該例中,源語的第一句話是對下文要涉及內容的總結,之后的每個分句都是對第一句話的解釋說明,都有不同的主位和述位。譯文也遵循了同樣的模式,形成了T1→R1,T2→R2,Tn→Rn的模式。但是,筆者也發(fā)現(xiàn),譯文對主語或者該句的主位的處理也很靈活?!皠?chuàng)新能力不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任重道遠”,這兩個小句的語法結構類似,同時也都是無主句。譯文在主語的選擇方面做了一定的調整,分別調整為“Chinas ability to innovate”以及“we”,將主語顯化,使譯文的邏輯更加清晰。
通過這些例句可以知道,主位推進模式在中英翻譯實踐中能夠起指導作用。對源語的主位推進模式進行分析以后,可以更好地把握譯文的主位述位關系,使得譯文變得更加銜接與連貫。
四、結語
本文通過舉例論證了主位推進模式在漢英政治文本翻譯中的運用。經過分析語料,筆者發(fā)現(xiàn),主位延續(xù)型模式與述位派生型模式在文本中應用的較多,而且其英譯本大多也采用了相同的主位推進模式進行翻譯。由于漢英兩種語言差異較大,即使?jié)h語的一整句話中的各分句語法結構相同,其各分句之間也可能蘊含著非并列關系的隱性的邏輯關系,因此在翻譯時,不能機械的將其看作單一主位推進模式的使用,而是應在分析主位推進模式的同時理解其內在邏輯關系,選用適當?shù)哪J竭M行應用。
政治文本的翻譯對于我國對外宣傳話語體系的建設,在國際社會中發(fā)出中國的聲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位推進模式能夠指導政治文本的翻譯實踐,這樣一種嘗試有其積極的作用,當然也會存在不足之處。但可以肯定的是,運用主位推進模式有利于分析源語文本的邏輯結構,有利于在翻譯的過程中更好地注重銜接與連貫,為國外讀者提供做能夠接受的譯文,促進我國外宣工作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壯麟.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3]黃 衍.試論英語主位和述位[J].外國語,1985(5).
[4]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2(1).
[5]朱永生.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6] Halliday M.A.K.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