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鵬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國已在國際社會中名列前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國力快速增強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由此,當今政治詞匯的翻譯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只有準確的翻譯才能將我國的政治術語更好地傳遞給世界各國?;诖耍瑸榱藦娜轿谎芯坑⒆g政治術語,本文將從目的論的角度對2017-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政治術語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希望對應用目的論指導翻譯有一定幫助。通過收集資料,擬對2017-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進行整理歸納,概括各自方法,分析翻譯原則及策略,進而探究政治術語英譯研究的方法。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翻譯方法和策略,不僅對政治術語有更深入的了解,豐富政治術語的英譯研究外,而且對應用目的論指導翻譯過程有進一步認識,為學習翻譯今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政治術語;目的論
一、引言
如今,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許多方面已經(jīng)超過了許多國家,綜合國力快速增強,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作為與重大政府事件和計劃有關的文件,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個幫助西方人了解中國信息的平臺。政治術語作為一種反映工具,反映了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和外交政策以及未來的方向。本文探討了政治術語英譯的原則和策略以及政治術語英語翻譯的研究方法,堅持準確、簡潔、自然的原則和直譯、意譯等翻譯策略。
二、文獻綜述
(一)術語和政治文本的定義
術語在每個領域中都是唯一的,具有準確性、適用性,規(guī)定嚴格,并且不能隨意更改。有時候,一旦粗心,就會造成一個大的錯誤。就像做數(shù)學問題一樣,如果把小數(shù)點少加了或多加了,則此數(shù)字可能會變得非常大,也可能會變得非常小。總而言之,人們必須始終嚴格遵守,并不能隨意更改它們。中國政治文本主要是與中國政治活動有關的演講和著作,例如外交活動、宣言、聯(lián)合公報、國家之間達成的協(xié)議。
(二)翻譯目的論的內容
隨著目的論的不斷發(fā)展,在許多方面得到了指導和學習,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譯,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將Skopos概念運用于翻譯的理論,核心概念是: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翻譯目的論是將目的概念轉化為翻譯理論,核心概念是在翻譯過程中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以下是翻譯目的論中的4個原則。
1.目的原則
目的原則表示為什么要這樣翻譯或將其翻譯為另一個。翻譯一個單詞,或者句子最初打算達到什么目的,或者期望什么樣的預期結果。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翻譯目的會影響人們使用哪種翻譯方法。翻譯目的很多。通過分析和歸納,這些目標可以大致分為3類:①譯者的基本目的;②交流的目的(例如: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③以特定的翻譯方式達到的目的。然而,通常,“目的”指翻譯的交流目的,即翻譯就像一座橋梁,不僅連接了兩種語言,更重要的是,語言背后的文化需要我們學習和理解而不是膚淺認知。
2.連貫原則
連貫原則意味著翻譯需要可讀性和可接受性,可以使讀者理解作者想說什么以及作者真正想告訴我們什么。如果讀者不理解作者真正想說的話,那么翻譯就是失敗的,毫無意義可言。
3.忠實原則
忠實原則是最基本的,每個翻譯人員都應該掌握。如果最基本的忠實度無法在原始文本中實現(xiàn),那么這篇文本的翻譯就沒有任何價值,毫不夸張地說,這個翻譯文本是異想天開的且沒有意義。作為譯者,我們不能更改原始文本的任何含義和意思。如果這點實現(xiàn)了,可以說是對原著的忠實。
三、2017-2018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政治術語英譯研究
(一)政治術語分類
政治術語指黨和政府在與內政和外交有關的一系列活動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含義和特定形式的專業(yè)詞匯,不僅包含政治內容,而且包含國防、科學技術、教育以及人民福祉和生態(tài)等許多方面的國家事務。通過收集2017-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文本,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政治用語與涵蓋日常生活的中國文化特征相關。例如:①政治方面的政治術語“簡政放權”;②改善民生方面的政治術語“精準扶貧”(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大病保險”“三農”問題;③生態(tài)方面的政治術語“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國家生態(tài)文明試驗區(qū)”“優(yōu)化能源結構”。
(二)政治術語的特征
2017-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政治術語有兩個特征。
1.簡潔歸納
中國人善于歸納和總結,通過數(shù)字和名詞的文化內涵。這些數(shù)字加名詞來表達以簡潔生動的方式文本。以下是2017-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些示例,例如:“三共”原則、“精準加力補短板”等。
2.領域廣闊
中國的政治術語不僅涉及自身的政治事件,也涵蓋了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和民生。這些術語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轉變政府職能”“激發(fā)非公有制經(jīng)濟活力”等。
四、2017-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政治術語翻譯原則和策略
(一)2017-2018年政治術語翻譯原則
1.精確原則
對原文的高度忠誠是政治文章翻譯與其他文章翻譯之間的最大區(qū)別。這主要取決于政治翻譯的特征,盡管任何風格的翻譯都應忠于原文并易于理解,但政治文章的翻譯更忠于原文,翻譯必須準確表達原文的政治立場和觀點。
2.簡潔原則
文章的風格簡潔明了,易于理解。中國政治術語形式簡單,內容豐富。黨和國家政策中簡潔的文本形式對于政治工作者之間的交流更加簡潔。同樣,術語可以通過政治要求表達,也可以通過表達翻譯為目標語言。
3.自然原則
自然原則意味著翻譯不僅應準確反映原始文本的基本內容,而且還應被目標讀者輕松接受,這是自然連貫性規(guī)則的要求。例如,“每一筆錢都要花在明處,用出實效”(每筆錢都用于明處并產(chǎn)生結果)。
(二)2017-2018政府工作報告中政治術語的翻譯策略
1.直譯
直譯意味著在允許目標語言的條件下,原文本的內容會保留在翻譯中,并且會保留原文本的形式。尤其要保留原文本的隱喻、圖像以及本國和本地特點。每種民族語言都有自己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
2.意譯
意譯僅保留原始內容,而不保留原始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本。也就是說,意譯主要從含義開始,只需要原文本的原始含義,必須注意的是,意譯指根據(jù)原文的原始含義進行的翻譯,不做逐字翻譯(不同于“直譯”)。
3.省略
省略法是與翻譯方法相對應的翻譯方法,即刪除不符合目標語言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的單詞,以避免翻譯的負擔,旨在更準確、更真實地表達原文的含義和精神。省略翻譯是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省略不相關的單詞,以避免多余。
4.音譯
顧名思義,音譯是一種根據(jù)它的拼音發(fā)音來翻譯的方法。音譯是一種翻譯方法,其中一種語言的單詞用另一種發(fā)音相同或相似的語言來表達。對于語言背景差異很大的文化背景(例如人名、地點或具有民族特征的詞匯),很難找到具有另一國語言語義的詞匯。這時,人們將使用音譯。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音譯是英漢之間不可或缺的主要翻譯手段。音譯已被忽視了很多年,與直譯和自由翻譯相比,有些人認為它不美觀,不能當做翻譯方法。盡管有些人認為音譯不能被視為翻譯方法,然而事實證明,音譯方法隨著翻譯的快速發(fā)展而發(fā)展,并且一直在翻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下,音譯甚至可以成為翻譯的主要手段。
五、結語
本文主要運用目的論對2017-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文譯本進行探討。第一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義和總體結構;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了術語和政治文本的定義以及目的論的定義;第三部分闡述了2017-2018年政治術語英譯研究的兩個方面,即政治術語的分類和政治術語的特征;第四部分闡述政治術語的翻譯原則和策略;第五部分總結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探討政府工作報告的英文翻譯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認知方法。本文通過運用這一理論并分析翻譯方法和策略,希望對目的論指導的翻譯過程有更好地理解,豐富相關學者對英語翻譯的研究,為將來的政府工作報告研究和翻譯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卞建華.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研究傳承與超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陳瑜群.政治術語翻譯原則與英譯研究[D].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
[3]馮志偉.現(xiàn)代術語學引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4]高靜.中國特色政治術語的的特點及其翻譯[J].文學界,2012(10).
[5]賈文波.漢英時文翻譯教程[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年
[6]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