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
[摘 要]目前,隨著高職教學日益改革與創(chuàng)新,高職會計新課程改革也不斷深化,通過新的教學模式,以提升教效學率。仿真實訓教學作為當前高職會計教學中應用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會計業(yè)務處理能力,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形成系統的會計思維。本文主要針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應用,就武職會計專業(yè)3+2構建會計仿真實訓課程教學組織的相關問題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武職;會計專業(yè);仿真實訓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目前,在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課程教育中,很多院校仍沒有擺脫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學生被動學習,缺乏興趣,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判斷能力和實際崗位工作能力。主要休現在:理論性較強,不同的會計課程之間缺少連貫性,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較少;在課堂教學模式上以單方向的灌輸為主,以通過考核為目標,忽略了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
2 會計仿真實訓課程介紹
2.1 會計仿真實訓課程內容
《會計仿真實訓》這門課程的前置課程是《基礎會計》《財務管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等除《審計》外的所有會計專業(yè)課程,是鞏固及檢驗會計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的一門實踐課程,實訓是為同學們以后步入會計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其課程內容具體包括:填制與傳遞原始憑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復核記賬憑證后登記日記賬、明細賬;按旬(十日)編制科目匯總表;據審核無誤的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據會計核算資料編制會計報表。
2.2 會計仿真實訓課程教學目標
該課程教學目標是借助模擬的會計環(huán)境和資料,角色扮演,讓學生掌握企業(yè)財務會計各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操作程序和方法。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鞏固、深化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的專業(yè)理論與實際操作方法融會貫通。使學生在通過與崗位要求完全相同的實訓操作中,培養(yǎng)職業(yè)意識,提高職業(yè)素質、形成工作能力,為即將從事的財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財經類專業(yè)人才。
3 武職會計專業(yè)學生的特點
在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有普高升上來的學生,也有 “3+2”的學生,分別分班教學?!?+2”的學生,中職三年,高職兩年,對于會計專業(yè)知識掌握比較牢靠,由于中職的學風比較松散,學習功底不扎實。相對于理論學習,“3+2”專業(yè)學生更喜歡積極動手展開活動,實驗教學模式更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
會計專業(yè)實訓課程在高職大三開設,按照會計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同學們學完了所有的前置課程,具備學習該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必要實踐能力條件。從首堂課了解的學情看,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基礎存在缺陷,對任務的處理無法勝任。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高職會計專業(yè)學生往往課前不預習,學習如同猴子掰苞谷,缺乏鞏固和融會貫通,缺乏將理論有效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4 高職會計仿真實訓課程課堂教學組織
4.1 武職會計仿真實訓課程課堂教學組織的目的
高職會計仿真實驗課首堂課的設計,針對高職學生特點,重點是讓同學們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大三學生面臨畢業(yè)和就業(yè)的心理。企業(yè)普遍看重學生是否有實踐經驗。讓同學們意識并認同到該課程本質上就是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會計工作的崗位實踐平臺,幫助同學們融會貫通所學,為同學們順利走上會計工作崗位,打通走向會計崗位的最后一關。
4.2 武職會計仿真實訓課程課堂教學組織的構建
為盡可能仿真,同時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需要,該課程項目教學框架的搭建是首先將整個班分成16家公司和2家銀行,每家公司財務科均設置出納會計、記賬會計、財務科長、業(yè)務員4個崗位。每家銀行均設置2個結算業(yè)務崗位。所有學生都被確定在不同公司的不同崗位,一人一崗,進行相當獨立的會計操作。然后按照會計崗位實際工作流程展開該課程的實訓。
根據公司所處行業(yè)情況,依次安排:建賬;1-5日業(yè)務處理、審核;6-10日業(yè)務處理、審核;11-20日業(yè)務處理、審核;21-30日業(yè)務處理、審核;31日業(yè)務處理、審核;結賬、對賬;編制會計報表;裝訂、整理;撰寫實習報告等。銀行為企業(yè)間的往來業(yè)務,提供資金信貸、轉賬等金融服務,并做好銀行賬等相關職責。
5 武職會計仿真實訓課程課堂教學組織的創(chuàng)新點
本次的高職會計仿真實訓課程的課堂教學組織與以往的不同處或者創(chuàng)新點在于以下幾點:
5.1 通過信息技術,適時提供資料并通知同學們做好課前預習
該課程其實質就是給同學們提供這樣一個會計崗位工作的實踐平臺。因而這門課程以同學們?yōu)橹鳎處煘檩o。每一次開始一項實訓任務時,首先通過“超星學習通”上傳與完成該項任務相關的簡潔版精華學習資料,作為同學們的課前預習,提高同學們在課堂完成任務的正確性,從第一堂課,同學們對會計的處理正確率不足10%;在第二堂,同學們完成布置的任務,明顯得到了顯著提高。
5.2 善用信息技術,點評更具有針對性
5.2.1 結合信息技術布置題目即時了解學情。在布置給公司每一個階段性任務后,并不是馬上讓同學開始做任務。而是將任務分解為18道問題,如果每個組把18問題解決,則完成此次任務就沒有問題啦。結合學習通依照題目順序依次布置給18個組,即18個題分給18組來做,每個組負責其中一道題,時間為10分鐘。用學習通的拍照獲取資料,并將資料保持在學習通設置的資料夾中,這樣就獲取并保存了同學們第一次做題情況。拍照后完成后,再給5分鐘時間讓同學們檢查、反省自己的作業(yè)。第二次做題時,同第一次一樣,在拍照同時將資料保持在學習通設置的資料夾中,這樣就較為準確了解學生們的學情。
5.2.2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了對全班指導的準確針性。把收集的經學生反省修改的資料,通過學習通的投影實時向全班同學們播放,請同學們點評該小組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做此任務小組同學也可以自我點評。最后,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或重點問題,教師進行指導、給予評判。這樣輔導方式滿足高職大三學生想聽自己有困惑點的地方。讓講解針對性更精準。同時,通過采取學習通等信息技術,解決同學們原來在座位上獨立做題,成果不能及時共享的問題。這種信息技術的運用,即使在上課前沒有對學生做學情分析,也能快速發(fā)現同學們在學習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并能給予即時指導。
5.2.3 設置18個助教,提高同學們參與度和完成任務效率。在布置給公司每一個階段性任務后,并不是馬上讓同學開始做任務。而是將任務分解為18道問題,如果每個組把18道問題解決,則完成此次任務就沒有問題啦。結合學習通依照題目順序依次布置給18個組,即18道題分給18組來做,每個組負責其中一道題。這樣教師就有18個助教,提升了每一個小組參與的主動性,各組之間可以通過大家共同的力量,去積極完成任務。
5.3 檢查作業(yè)的設計,在提高檢查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的情況下,同時提高了效率
在每次布置任務后,規(guī)定收作業(yè)的時間,即把所作的總賬、明細賬、記賬憑證等裝在信封中,寫上公司名稱以及組長、組員名字,再封好牛皮袋交給學委,學委按照要求整理好資料順序,交到教師批閱。
5.3.1 以檢查次數為計分標準,提高同學們任務檢查的一次通過率。為了提高同學們及時完成任務和任務檢查的一次通過率,規(guī)定了交作業(yè)時間,并根據相應通過次數進行打分。第一次就檢查通過本次成績?yōu)?00分,第二次檢查通過為80分,第三次檢查通過為60分,第四次檢查通過為50分。通過訓練,學生們完成作業(yè)任務的態(tài)度比以前更認真,聽課也更關注,也更愿意主動找教師溝通交流。在實訓時,同學們甚至在教師講臺前排隊向教師請教問題,而且任務檢查的一次通過率,由過去的風毛麟角,達到兩位數以上的通過率。
5.3.2 以點代面的檢查,做到了知識點檢查的全覆蓋。每次批閱前把需檢查的任務分解為項目,總結每個項目知識點。在批閱檢查時按照項目依次檢查,檢查每一個項目知識點的完成情況,知識點檢查是以點帶面去檢查問題。例如,在第1組總賬的某一賬頁上用鉛筆登賬,教師只需僅在此處標出即可,總賬的其他處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甚至有可能在明細賬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教師可以不用再標出。如果在第二次檢查時,如果第1組只修改教師標出來那一處,而沒有修改其他地方,則該問題的修改沒有通過,故第1組不能通過這一次檢查,需要進入下一輪檢查,這樣以點帶面的批閱方式大大節(jié)省批閱時間,保證批閱的全覆蓋。避免了同學們由過去計較每一處發(fā)現的問題,轉變?yōu)橛眯淖龊萌蝿盏拿恳粋€細節(jié)。同時批閱次序法修訂更便于查詢、修訂,批閱時針對發(fā)現的問題,會按照發(fā)現問題的順序依次標上順序號,把存在問題的紙折一個小角,方便同學們查閱和修改。
5.3.3 彩筆批閱,有效暗示,免爭議,便查找。教師批閱時的色彩痕跡法,與同學們修改登賬的錯誤的紅筆區(qū)分開來。第一次批閱用綠色墨水批閱,代表第一次錯,修改正確就好。第二次用黃色墨水批閱,代表第二次錯,要重視。第三次批閱用橘紅色墨水批閱,代表第三次錯,要警惕。這樣教師的批閱次數,暗示同學們要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存在的問題,減少了爭議評分。同學們更加清楚自己在一個知識點上錯了幾次。每一次批閱完一個組都會用與批閱顏色一致便簽紙在紙上標數字,表示同學們這次檢查出現幾個問題點,并貼在信封上,利于同學們了解存在幾個問題,然后查找標注出來并折疊的地方去修改,及修改其他地方存在的同樣問題。以反復提醒學生們是以點帶面修改,不能僅僅修改一處,類似的問題要全面修改。
6 仿真實訓課堂組織成效
通過有效結合信息技術改進實訓課堂教學組織,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加強了同學們預習,激發(fā)了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提升了教師批閱作業(yè)效率和教學質量。從檢查通過率可見,第一次檢查通過率由1%達到10%以上。第二次檢查通過率由原來的不到10%提高到14%。第三次通過率100%。最后,提高了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增強了同學們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務處理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會計崗位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娟.探究基于高職高專會計課程仿真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J].財會研究財經界,2015(08).
[2] 楊梅.高職財務會計課程高仿真實驗教學的設計——基于陶瓷商貿實訓平臺高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及其培養(yǎng)[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2).
[3] 沈宇.殷明.基于學習成果的高職新課導入模式及其對學生學習動機影響的研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