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亭如
[摘 要]農村文化生活是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文化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步發(fā)展,基礎設施得到相應的改善,人民群眾對于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強烈。要建設新農村,文化必須先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可以使農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相應提高。
[關鍵詞]農村;文化生活;現(xiàn)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村文化建設的蓬勃發(fā)展,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元化,農村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越來越多的鄉(xiāng)鎮(zhèn)群眾重視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本文通過調查分析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現(xiàn)狀,就如何開展農村文化工作進行探討。
1 基本情況及現(xiàn)狀和特點
和睦鎮(zhèn)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南端的鄉(xiāng)鎮(zhèn),轄9個村民委員會、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共66個自然屯。年末總人口22940人,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口為17162人,占總人口的74%,居住有漢、壯、苗、仫佬等民族,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全鎮(zhèn)現(xiàn)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9個,有線電視覆蓋9個村,有民間文藝演出團4個,村級腰鼓隊3個,有圖書室8個。每年6月10日(農歷四月二十四)全鎮(zhèn)舉行花炮節(jié),其間有搶花炮、舞龍、醒獅梅花樁、彩調、扭秧歌等文體節(jié)目,每次吸引周邊縣市萬人以上游客前來趕會,熱鬧非凡。
2 農村文化生活現(xiàn)狀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fā)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
一是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觀念的不斷轉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更多的人去到外地打工,明白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諦,因而和睦鎮(zhèn)其子女初中入學率達98%以上。特別是20世紀80年左右出生的家長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并且接受很快,使得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
二是部分民間文化得到傳承發(fā)展。當地本土文化、民風民俗氛圍較濃厚,保持當地習俗,村里重大節(jié)日常舉辦文藝表演,村民都積極參與,定期開展廟會,在熱鬧中繼承發(fā)揚當地傳統(tǒng)文化。
三是自發(fā)性的文化活動較為豐富。和睦鎮(zhèn)大多數村民愛唱山歌、團結和睦、互愛互助、樂觀積極、熱情好客,鄉(xiāng)情濃郁,鄉(xiāng)風質樸。各村自發(fā)組織中老年文藝隊,農閑時和利用重大節(jié)日開展文體活動,農民自娛自樂,自發(fā)性的文體活動十分活躍 。
四是文化硬件設施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當前農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化、多樣化,上網、看電視、演出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村里有了娛樂室,文化休閑廣場的建成,讓群眾平時有了鍛煉、娛樂的好去處,給村民創(chuàng)造了聚在一起的機會,既豐富了村民們的業(yè)余生活,更成為村民們過年時的歡樂之地,使得過新春佳節(jié)更熱鬧。
3 存在問題
(1)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認識上有偏差,認為新農村文化建設不如搞錢看得見,摸得著,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使得農村文化活動很難開展,嚴重制約了精神文化活動的推廣和發(fā)展,個別青年農民的艱苦奮斗精神、勤勞致富思想和體現(xiàn)真善美的做人準則比上一輩有所弱化。
(2)有些村屯文化陣地使用率不高,文化設施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農村文化經費饋乏,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目前農村文體活動設施存在著數量少、條件差、活動缺乏的問題,很多娛樂室因年久失修,文化中心長期不能開展活動,用于場館建設、圖書添置、設備更新等方面的資金與廣大農民對文化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3)農村的文化活動不平衡和呈季節(jié)性。村民一般都是在“春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才開展文藝活動。另外,村與村之間精神文化建設的發(fā)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示范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力度大大加強,精神文化建設水平相對較高,而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村,精神文化建設則較為薄弱,一些貧困村屯文化生活十分貧乏,閑暇之時,農民除看電視之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動是串門、打牌、打麻將等活動。
(4)從文化活動的主體來看。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要活動:62%在家里上網或看電視,10%打撲克,18%搓麻將,6%下象棋,僅 4%讀書看報或作其他文化活動;從年齡結構上看,上網看書在青年人中占大多數;而中年人則熱衷于打撲克、看電視和舞獅子等活動;農村老年人卻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于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主要是看電視、搓麻將。
(5)封建迷信和賭博之風盛行。由于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相對薄弱,一些農民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產生錯位,封建的落后觀念在農村有一定市場,個別鄉(xiāng)村占卜算命、燒香拜佛、賭博等不良習慣影響一些農民。農閑時節(jié),有的村民時常聚在一起玩麻將、賭博,個別農民沉迷其中,造成對時政不聞不問,對生產生活得過且過。一些低俗的演出在農村還有一定的市場,對廣大農民群眾產生一定的精神毒害。因賭博造成打架斗毆、鄰里不和、妻離子散的事例頻頻發(fā)生。
4 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是農村文化工作重視不夠。一些鄉(xiāng)村干部只注重搞生產、抓經濟,而放松了農村文化工作,造成農村文化工作軟弱無力,農村文化工作力度嚴重下降。
二是一些村屯遠離鄉(xiāng)鎮(zhèn),缺少文化娛樂方式,相當一部分人因為找不到致富門路,無事可做,便以打麻將、打撲克來消磨時光。
三是村民文化水平較低。由于歷史的原因,很多村民文化程度不高,一些參與賭博的人既是文盲又是法盲,對正確的宣傳教育聽不進去,認識不到賭博的危害。
5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1)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鏈條中,農村仍然是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要加大力度改善農村、偏遠山區(q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是切實解決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有效舉措;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頭戲。
(2)創(chuàng)新理念,活躍農民文化生活。各類文化下鄉(xiāng)活動,是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新鮮血液,尤其是科技、文化下鄉(xiāng)和電影下鄉(xiāng)巡映活動,應多播放適合農民群眾口味和需求的娛樂影片和科教片來贏得農村市場。與此同時,要盡一步完善和擴大“農家書屋”,滿足農民對科技文化的需求,滿足農村群眾閱讀需求。
(3)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催化劑”。 民間文化是村落的源頭,這些文化遺產不僅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對村民最具召喚力和誘惑力,給人以深深的感染力。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農村政策和中心任務及時送進農村的千家萬戶,堅決掃除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把農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臺,讓農民自演自說,在娛樂中得到啟發(fā)教育和鼓舞。
(4)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平臺。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傳承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文化建設過程中,對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要重視和搭建地方特色文化平臺,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發(fā)展。要結合民間文化和文物保護活動,促進鄉(xiāng)村民間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提高農村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優(yōu)良民間文化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齊心.當前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現(xiàn)狀調查問題及對策研究[J].理論界,2010(12).
[2] 舒建國,卓永棟.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狀況調查與思考——以山東臨沂市一鎮(zhèn)八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