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娜
半年來,關(guān)于“孤獨”這個話題似乎一直在我身邊。
讀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感覺很勵志但是不動心;于是找來陳果的《好的孤獨》一句句品讀,感覺有道理但不震撼;聽了一節(jié)語文課《孤獨之旅》,記得那天聽課我淚流不止,覺得在那一節(jié)語文課上我讀懂了自己的孤獨。
然而,直到拜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jīng)典著作——《百年孤獨》,我似乎明白了世間所有的孤獨。
帶著一顆虔誠的心,不敢忽略任何一個字。30萬字,360頁沉甸甸的內(nèi)容、馬孔多小鎮(zhèn)一百年的興衰、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生命歷程,我看到的不僅僅是神秘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和錯綜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讀完小說的最后一行字,我的內(nèi)心,孤獨逆流成河。掩卷沉思,這種孤獨僅僅是布恩迪亞家族特有的嗎?馬爾克斯僅僅是為了給世人講一個故事嗎?如此,怎能成就《百年孤獨》永恒的經(jīng)典?
于是,再一次,去字里行間找尋,那些孤獨著的人們不同的生命歷程。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年輕時就是族長式的人物,家族的創(chuàng)始人。當(dāng)他拿著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帶給他的磁鐵、放大鏡、星盤、羅盤、六分儀等新鮮玩意兒在宅院深處蓋的小屋里苦思冥想了整個雨季后,把自己折磨得形銷骨立,然后莊嚴地坐在桌首,顫抖著向家人透露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地球是圓的,就像個橙子。得到的是妻子烏爾蘇拉無法忍耐的叫喊,“如果你非發(fā)瘋不可,就一個人瘋好了”。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他孤軍奮戰(zhàn)的孤獨。
當(dāng)兒子第一次觸摸冰塊時向他提出疑問,這個族長式的人物茫然無措,只好鼓起勇氣咕噥了一句,“這是世上最大的鉆石”。我同情他無助的孤獨。晚年,他的“家”被安在了院子里的栗樹下,漫長的歲月里他飽受淫雨驕陽的折磨,很久以來他保持的交流對象只有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那個死去多年的伙伴。
讀他的人生,我的悲涼浸入骨髓,如此一個風(fēng)云叱咤、剽悍英武又睿智篤定的人,最漫長也最深刻的心路歷程,竟然是孤獨,而且只有孤獨。
烏爾蘇拉的孤獨更是厚重,在一百一十五到一百二十二年的生命長河里,她嘗盡了人間心酸,看遍了世間百態(tài),她精神飽滿、勤勞持家,她希望自己的子孫們擁有沖動心性和熾熱情欲,進而擁有無畏的勇氣,但是在晚年無法穿透的孤獨中,她明白了,他們連愛的能力都沒有。
還有戎馬一生最后卻無力抗爭的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一生沒能走出對麗貝卡的仇恨的阿瑪蘭妲;對一切都無動于衷,且被家人認為是智力發(fā)育遲緩的美人蕾梅黛絲;壓抑憤怒的費爾南達;生出豬尾巴孩子的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每一代人、每一個生命都曾孤獨地行走。
七代人,十九個具體的人物形象,以及上校那十七個沒有清楚區(qū)分的兒子,告訴我們孤獨不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專屬。蕓蕓眾生,誰不孤獨?“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fù)原,即使是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jié)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xiàn)實,唯有孤獨永恒?!?/p>
既然如此,那就微笑著迎接。我們曾經(jīng)穿過重重孤獨,所以面對起黑暗會得心應(yīng)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