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
假如人不至于長大,童心就是最美的,一直是最美的??上私K歸要長大,從原始的淳樸走來必途經(jīng)各類文明,僅具童心的稚拙就覺不夠。常見淳樸的鄉(xiāng)間一旦接觸了外界的文明,便焦躁不安民風頓轉;常見敦厚的農(nóng)民一旦為商人的伎倆所熏染,立刻變得狡獪油滑。
童心雖美卻嬌嫩得不可靠。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有一種怕孩子長大失了質(zhì)樸干脆就不讓孩子長大的傾向,這是極糟糕的事。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企圖以減欲來逃避痛苦者,是退一步去找和諧,但欲望若不能消滅干凈便終不能逃脫痛苦,只好就一步步退下去直至雖生猶死,結果找到的不是和諧而是毀滅。中國上千年來的步步落后肯定與此有關,譬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譬如閉關自守,譬如倘愛情伴著痛苦便不如不要愛情而專門去制造孩子,倘世上有強xx犯便恨天下人何以不都是太監(jiān)。世界上的另一種文化則主張進一步去找和諧,進一步而又進一步,于是遙遙地走在我們前頭,而且每進一步便找到一步的和諧,永遠進一步便永在和諧中?!蔽蚁脒@就是東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點之一。
還是讓孩子長大吧,讓他們懷著亙古的夢想走進異化的荒原中去吧,在劫難逃。真正的悟性的獲得,得在他們靠了雄心勃勃的翅膀將他們捧上智力的天空翱翔之后重返人間之時。他們歷經(jīng)劫難不再沾沾自喜于氣壯山河,知困苦之無邊,知歡樂乃為無休止的超越,知目的即是過程,知幸福唯在自我的升華與完善,知物質(zhì)無非為了精神的實現(xiàn)所設置,知不知者仍是無窮大唯心路可與之匹敵,那時他們就已長大,重歸大地下凡人間了。他們雖已長大卻童心不泯絕無沮喪,看似仍一如既往覆地翻天地追求追求追求,但神情已是泰然自若,步履已是信馬由韁,到底猜透了斯芬克斯的謎語。他們在宇宙的大交響樂中隱形不見,只顧貪婪地吹響著他們的小號或拉著大提琴,高昂也是美哀傷也是美,在自然之神的指揮下他們揮汗如雨,如醉如癡直至葬身其中。這不再只是童心之美,這是成熟的人的智慧。
這時再回過頭去看那原始藝術,才不至于蜂擁而去蠻荒之地以為時髦,才不至于賣弄風情般地將遠古的遺物綴滿全身,這時他們已親身體會了祖先的夢想,接過來的與其說是一份遺產(chǎn)毋寧說是一個起點,然后上路登程,漂泊創(chuàng)造去了。
選自《寫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