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利,尚學(xué)瑞
(河南省輝縣市中醫(yī)院,河南 輝縣 453600)
摻雜中藥材是指在正品藥材中摻入了泥沙、玉米面等異物或藥材的非藥用部位,以增加重量,從中牟取私利。摻雜中藥材直接影響中藥質(zhì)量,還關(guān)乎用藥療效及安全?,F(xiàn)將常見的幾種易摻雜中藥材的鑒別介紹如下。
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紅腺忍冬、山銀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夏初花開放前采摘,凈制,陰干后入藥。其摻雜品一種是將玉米面及細(xì)沙拌入,鑒別時用手握之松開后,可見手上有黏附細(xì)粉狀物,捻之有頂手感;若取少許用水浸泡,水液混濁且有沉淀物,加稀碘液顯藍(lán)色反應(yīng)。另一種摻雜品是將紅糖或食鹽水拌入金銀花中以增加重量,鑒別時用手握之較濕潤粘手,口試有甜味或咸味。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飲片呈不規(guī)則片狀或囊狀,臨床習(xí)用的是黑褐色或黑紫色的酒萸肉或蒸萸肉。摻雜品主要是把原來的果核、果梗,甚至細(xì)小石子、沙粒和煤灰渣等,通過人工著色和其它工序,混入卷曲的片狀或囊狀果皮內(nèi),使其色狀與酒萸肉、蒸萸肉十分相似,很難被發(fā)現(xiàn)。主要鑒別點是摻雜品手握無彈性,手感差,入水試驗時摻雜部分沉入水底,水被染成黑色,且片刻可在水底發(fā)現(xiàn)沙子、石子等。
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筒狀花冠),凈制(即揀去雜質(zhì),篩去土)后入藥。其摻雜品通常有三種:一是摻入一些極細(xì)的泥沙、糖粉或面粉,鑒別辦法是用手握之松開后,手上留有少量花粉及一層灰黃色細(xì)粉樣物,捻之有粗糙感;二是將染色的紙漿切成細(xì)絲狀,拌入紅糖,摻入紅花中,鑒別時可取少許紅花放入水中攪拌,這樣紙漿絲即破碎;三是將菊花的舌狀花染色以冒充紅花,鑒別時仔細(xì)觀察可見舌狀花花瓣,用水浸泡紅色即退,水液被染成紅色。
全蝎為鉗蝎科動物東亞鉗蝎的干燥體,價較昂貴,摻雜者多。除炮制時故意使鹽分過大、水分過高外,常見的摻雜品是在全蝎腹內(nèi)摻入淀粉、蛋清、水泥、泥沙等異物,以增重牟利。鑒別點為摻入淀粉、蛋清后,全蝎腹部飽滿、膨脹,折斷腹部可見黑褐色或其它顏色的內(nèi)容物,取內(nèi)容物少許,加蒸餾水3~5mL稀釋,加碘液2滴,色變藍(lán)紫色,則證明摻入淀粉;若有類蛋白質(zhì)樣凝固物,且不溶于水或遇熱水凝固,則證明摻入蛋清。摻入水泥、泥沙時,可見全蝎外形飽滿,無皺紋,折斷腹部可見泥沙樣物和塊狀物,咀嚼有泥沙的感覺,研碎后稀釋,置顯微鏡下可見大量沙石顆粒。
蒲黃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東方香蒲或同屬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性花序,曬干后碾軋,篩取細(xì)粉入藥。其摻雜品一種是將玉米面、黃土面摻入,鑒別時用手捻之有滑膩感,用力捻之則頂手。若取少許放入水中,部分沉入水底(正品水試全部浮于水面)。另一種是將蒲棒粉碎后摻入,鑒別時手捻之有抵手感,并有纖維狀物,視之呈淡黃色,置水中多漂浮于水面,置放大鏡下可見大量纖維狀物。
海金沙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入藥。其摻雜品主要是將紅磚或紅土粉碎成細(xì)粉后,摻入海金沙中,其外觀的顏色、形態(tài)、手試、火試與正品極為相似。主要鑒別點是摻雜品較重,手捻之光滑感較差,置手中滑落后,手上留有黃棕色粉狀物;撒入水中部分沉入水底,水變渾濁;取少許置白紙上壓平,對光觀察,可見小亮星,口嘗之有沙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