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濤 胡佳佳
(1.河南省滑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安陽 456400;2.河南省滑縣光明生態(tài)示范奶牛養(yǎng)殖有限公司,河南安陽 456400)
(1)真胃左移,該病初期病牛食欲減少,多數(shù)患病牛只食欲時有時無,有的患牛則出現(xiàn)回顧腹部、后肢踢腹等腹痛表現(xiàn),糞便減少、呈糊狀、深綠色,往往呈現(xiàn)腹瀉,產奶量下降有時甚至無奶,乳汁和呼吸氣息有時有酮體氣味。尿液檢查,呈中度至重度酮尿,多數(shù)患牛體溫、呼吸、脈搏變化不大,瘤胃蠕動音減弱,病程長10~30 天不等。左側后3肋弓與右側后3肋弓對比呈不對稱癥狀,左側明顯膨大,且呈半月狀。聽診左側腹壁,在9~12肋弓下緣、肩-膝水平面上下叩聽可明顯聽到叩擊鋼管的金屬音。
(2)右方變位,即大家所說的真胃扭轉,多發(fā)生在產犢后3~6 周,臨床癥狀比較嚴重,病牛突然不食,食欲急劇減退或廢絕,泌乳量急劇下降,表現(xiàn)不安或踢腹,背下沉等腹痛癥狀;體溫一般正?;蚱?,心率60~120次/min,呼吸數(shù)正常或減少。瘤胃蠕動音消失,糞便呈黑色、糊狀,混有血液;從尾側視診可見右腹膨大或肋弓突起,在右肷窩可發(fā)現(xiàn)或觸摸到半月狀隆起;在聽診右腹部的同時進行叩診,可聽到明顯的金屬音,其金屬音的區(qū)域向前可達第8肋間,向后可延伸至第12肋間或肷窩。
目前,關于本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無一致性結論,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奶牛真胃變位的發(fā)生與飼喂精料過多和分娩有密切的關系,可分為以下2點:
第一點營養(yǎng)因素:高精料日糧在奶牛瘤胃中產生的大量揮發(fā)性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均可明顯的抑制真胃運動,導致真胃遲緩,在真胃弛緩的基礎上,由于分娩、體位突變等繼發(fā)真胃變位。
第二點妊娠與分娩因素:分娩是該病發(fā)生的真正病因。一方面由于奶牛在懷孕后期,妊娠子宮使瘤胃從腹低被抬高,真胃可轉入瘤胃下部甚至左側。分娩后瘤胃由于重力下沉,使真胃被壓在左側,形成左方變位。
(1)滾轉法是治療單純性皺胃左方變位的常用方法,運用巧妙時,可以痊愈。具體的方法是使牛右側橫臥1min,然后轉成仰臥(背部著地,四蹄朝天)1min,隨后以背部為軸心,先向左滾轉45°,回到正中,再向右滾轉45°,再回到正中;如此來回地向左右兩側擺動若干次,每次回到正中位置時靜止2~3min,此時真胃往往“懸浮”于腹中線并回到正常位置,仰臥時間越長,從臌脹的器官中逸出的氣體和液體越多。
將牛轉為左側橫臥,使瘤胃與腹壁接觸,然后馬上使牛站立,以防左方變位復發(fā)。也可以采取左右來回擺動約3~5min后,突然一次以迅猛有力動作擺向右側,使病牛呈右橫臥姿勢,至此完成一次翻滾動作,直至復位為止。如尚未復位,可重復進行。
(2)藥物療法對于單純性皺胃左方變位,當考慮到費用或護理及管理方面的限制而不能進行手術療法時,可采取藥物療法。藥物療法可口服緩瀉劑(石蠟油、人工鹽等)與制酵劑(魚石脂等),應用促反芻藥物和擬膽堿藥物,以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胃腸排空。此外還應靜脈注射鈣劑和口服氯化鉀。若存在并發(fā)癥,如酮病、乳房炎,子宮炎等,應同時進行治療,否則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3)手術療法
①器械準備(醫(yī)用剪刀1把、手術刀一柄、刀片2個、持針鉗1把、止血鉗2把、18#羊腸線1m、18#或12#縫線1盒、三棱縫針1根、圓針一根)
②器械消毒
③牛只保定,涉及到人員安全不可馬虎大意,頸架牧場可牛頭側彎頸架保定,兩后肢站立捆綁,捆綁時一定讓助手翹尾以確保安全,捆綁位置為附關節(jié)上方。
④麻醉,2%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根據(jù)牛只性情選擇牛只麻醉不同方式,目前滑縣牧場采取是局部浸潤麻醉法。
⑤手術步驟 準備好兩個水桶倒入溫水分別倒入新潔爾滅消毒液,(一桶用于刮毛、另一桶用于主刀師手臂消毒、器械浸泡),選擇好手術部位,距第13肋骨6~8cm處,作垂直切口,根據(jù)術者個子高低、胳膊長短,選擇刀口大小,切記刀口不可太靠下,否則縫合時會造成極大的困難,打開后,導出皺胃內的氣體和液體。然后,牽拉皺胃尋找大網膜,將大網膜引至切口處,用長約1m的腸線,一端在真胃大彎的大網膜附著部作一褥式縫合并打結,剪去余端;帶有縫針的另一端放在切口外備用。術者手握連著固定縫線的三棱針,通過左切口進入腹腔,沿著下腹底進入右下腹腔真胃正常部位,并自右腹腔內真胃正常位置往外刺穿腹壁;右方助手用持針鉗鉗住自右腹內穿刺而出的穿刺針,并拔出體外。切記送真胃的時候一定要確定有、無夾帶網膜、腸子等,這些細節(jié)決定著手術成敗。
加強圍產期飼養(yǎng)管理,保持牛只體況控制,合理均衡牛只精粗飼料配比,調節(jié)牛只營養(yǎng)均衡,降低牛只代謝疾病的發(fā)生。
加強牛只產后護理,促進牛只加快提高自身抵抗力,減少產后疾病的發(fā)生,及時灌服產后湯包,保持新產牛只產后的瘤胃充盈度。
加強保健部門與畜牧部門的溝通,根據(jù)牛只發(fā)病情況進行營養(yǎng)均衡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