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瑞華
(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向陽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黑龍江雞西 158200)
哺乳期犢牛,一般指在0~60日齡間。哺乳期犢牛養(yǎng)殖管理好壞,直接影響后期健康生長狀態(tài),關系到后期實現(xiàn)高產輸出、激發(fā)高生產潛能。筆者結合一線工作實踐經驗,就哺乳期犢牛飼養(yǎng)管理,分別從及時吮吸初乳,增強抗體水平;及早安排斷奶,降低養(yǎng)殖成本;訓練犢牛補飼,滿足營養(yǎng)補充;及早安排飲水,滿足代謝需要;加強哺乳期犢牛管理,激發(fā)犢牛生長潛能等幾方面做系統(tǒng)論述,為科學養(yǎng)殖犢牛、提升犢牛成活率做理論和技術概述。
初乳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能增強抗病體質;還有數(shù)量較多的鎂鹽,有利于輕瀉排胎糞。為此,及時吮吸初乳,對增強抗體水平,降低病害感染效果會更好些。及時補喂初乳,要確保產后1-2小時內,犢牛吮吸占體重6%的初乳。補喂初乳,做好現(xiàn)擠現(xiàn)喂,始終控制奶溫在35℃左右。后期變涼,可用熱水加熱。切記不能用明火加熱,以免形成凝乳塊。
及早安排斷奶,合理控制養(yǎng)殖成本,建議縮短哺乳期在3個月以下。同時,加強斷奶管理,每天喂奶3次。長勢較好的犢牛,40d后喂奶,可改為每天喂奶2次。每次喂奶量,在4~4.5g。待到50d后,每天喂奶1 次。每次喂奶量,在3~3.5kg。體質孱弱的犢牛,建議持續(xù)飼喂牛奶。斷奶后的犢牛,因攝食不足在最初的幾天都有體重降低的可能。由此,無論選擇那個月齡斷奶,體重最初會降低是不爭的事實。
在斷奶后的10d,可將其安排單獨畜籠飼養(yǎng),直到犢牛不吃奶為止。
滿足犢牛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需求,光靠泌乳往往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目的地訓練犢牛補飼。一幫情況下,犢牛7~10日齡,需要安排采食干草訓練。草架子鋪設優(yōu)質干草,供犢牛自由采食,保證其生長必須草料來源。
充足的飲水,能滿足犢牛代謝需要。為此,做好補喂初乳、補料等工作的基礎上,應注意及早飲水。一般兩次喂奶間歇期,需要組織飲水1次,控制水溫在36~37℃。后期隨日齡的增加,飲用常溫水即可。犢牛5周齡后,運動場內儲備充足的水源,供其自由飲服。
出生后1周,要組織去角。目前,可用去角方法,有電烙法、固體苛性鈉之分。電烙法,借用200~300W電烙鐵,將頭部砸扁后,將其按壓在角基補加熱直到有白色燒灼物。切記,時間不能太久,避免傷及皮下組織??列遭c法,先剪掉角基部毛發(fā),用棒狀苛性鈉涂抹基部,期間涂抹凡士林一圈,避免有外露而傷及眼睛、頭部。經處理之后,將其拴系固定株,避免相互舔舐,而影響受傷處二次損傷。一般靜置1~3d,傷口會愈合??紤]到苛性鈉有腐蝕作用,建議隨母哺乳的犢牛用電烙法。
給牛編號便于管理,記錄于檔案之中,以利于育種工作的進行。養(yǎng)牛數(shù)量少時可以從牛毛色和外形的微少差異上把牛清楚區(qū)分開,但數(shù)量多時把牛區(qū)分開就困難了,所以把編號打在牛的身上(也稱為打號)。給牛編號最常用的方法是按牛的出生年份、牛場代號和該牛出生的順序號等。
多數(shù)犢牛隨母牛哺乳,個別人工哺乳的犢牛,要按年齡分欄飼養(yǎng),做好喂奶和補飼。冬季氣候嚴寒,應注意舍內保暖。對于用水泥、磚石鋪設的地面,應鋪蓋鋸末、麥秸等等。夏季氣溫高,注意搭建涼棚遮陰。
犢牛尤其舍飼養(yǎng)殖環(huán)境下,體表很容易被污垢所粘附,而影響到其保溫、散熱以及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為此,應注意定期擦拭機體,每天1次,確保機體的潔凈衛(wèi)生。
適量組織運動,能起到強體魄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人工哺乳的犢牛,需單獨安排在運動場運動。正常隨母牛哺乳的犢牛,3周齡可隨母牛外出放牧運動。后期隨著日齡的增加,運動時間要適當延長。切記,雨雪季節(jié)、冷季來臨,禁止在戶外運動。
嚴格消毒管理,能降低場內致病菌基數(shù),起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為此,首先注意場地清掃,而后嚴格消毒管理。場地消毒,用2%苛性鈉溶液。料槽、水槽等消毒,用高錳酸鉀水溶液。在嚴格消毒的基礎上,配合做好防疫工作,以降低病害感染幾率。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哺乳期犢牛管理不善,勢必會對后期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影響到犢牛潛在的生長潛能。為此,今后哺乳期犢牛的飼喂管理,務必要形成科學化養(yǎng)殖管理的思路,以此提升犢牛養(yǎng)殖經濟效益。在飼養(yǎng)管理方面,要做到勤觀察、多呵護。出生后,及時補喂初乳,以增強抗體水平。后期,為滿足犢牛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需求,還需要有目的地訓練犢牛補飼,注意及早飲水,及早安排斷奶,降低養(yǎng)殖成本,縮短繁育周期。在管理方面,做好去角、編號、分欄、擦拭、運動、消毒等工作,以實現(xiàn)科學化養(yǎng)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