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紅
(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西太原030024)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中醫(yī)藥工作者在中藥注射劑藥材提取、純化及配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其適應范圍已囊括婦科、外科、內科、骨科及兒科等各個方面。與傳統(tǒng)中藥湯劑相比較,中藥注射劑既保留了傳統(tǒng)中藥辨證施治的特點,又有效結合了注射劑作用迅速、療效確切等優(yōu)勢[1]。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藥方劑為復方,所含藥品種類繁多,致使其制備工藝較西藥更為復雜,質量欠穩(wěn)定。并且,部分注射劑還存在雜質較多、易沉淀等問題,在臨床使用過程潛在危險因素較多[2-3]。近年來,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問題頻發(fā),例如“茵梔黃注射液事件”“雙黃連注射液事件”,其安全性問題已成為業(yè)界及社會重點討論話題。
在市面流通的中藥注射劑中,幾乎都出現(xiàn)過不良反應,部分藥品甚至相當嚴重。在目前所知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中,一般不良反應以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心悸、皮疹等類型較為常見;嚴重報告主要涉及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tǒng)損害、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等,包括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寒戰(zhàn)、發(fā)熱、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瘙癢、皮疹、惡心、嘔吐等表現(xiàn)。
報告數(shù)量排名前五名的藥品分別是:清開靈注射劑、參麥注射劑、血塞通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銀杏葉提取物注射劑;中藥注射劑報告數(shù)量排名居前的類別是理血劑、補益劑、開竅劑、清熱劑、解表劑、祛痰劑,共占中藥注射劑總體報告的 97.0%。
中藥飲片所包含成分包括生物堿、鞣質、木脂素、蛋白質、多肽及色素等,其中,蛋白質和鞣質屬于制敏物質。另外,部分植物藥中含有高致敏性的綠原酸,例如,金銀花、魚腥草及梔子等清熱解毒中藥注射劑。相關報道指出,雙黃連注射液不良反應發(fā)生與其主要成分金銀花中的綠原酸和異綠原酸密切相關,該成分具有較強抗菌、抗病毒活性,但也具有致敏作用,可誘發(fā)變態(tài)反應,是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4-7]。在部分動物類藥材中,例如水牛角、蝮蛇及羚羊角等,含有大分子化合物和異性蛋白質等具有抗原性物質,也是導致過敏反應的常見原因之一[8]。
在我國現(xiàn)有的中藥注射劑中,有50種以上屬于復方制劑,部分組方所含中藥高達數(shù)十種。由于中藥組方化學成分復雜,配伍過程中還可能產生新的化合物和不溶性微粒,產生不良反應概率更高。在不同廠家生產過程中,由于水平及工藝差距,所制造的中藥注射劑質量也有差距。在生產時,為進一步提高澄明度、穩(wěn)定性及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會在組方基礎上加入穩(wěn)定劑、助溶劑、抗氧劑及局部疼痛減輕劑等,這些輔助成分的加入,也會成為導致過敏反應的重要原因[9-10]。
在現(xiàn)行中藥注射劑質量標準中,多局限于對單一成分進行控制,部分中藥注射劑甚至未被《中國藥典》收載,僅僅停留在省市級標準內[11]。應增加對多種成分、致敏成分及有毒成分的控制,提高重要注射劑標準控制。
中藥注射劑總體報告排名前20位藥品(占全年中藥注射劑報告87.6%)合并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其總體報告涉及合并用藥占43.4%,嚴重報告涉及合并用藥占56.5%,以上數(shù)據(jù)提示單獨或聯(lián)合其他藥品使用中藥注射劑均可出現(xiàn)不良事件,合并用藥可能加大中藥注射劑的安全風險。
由于中藥注射劑本身不穩(wěn)定,在轉運、儲存過程中,極易因溫度、光照或理化反應等而形成不溶性微粒,誘發(fā)不良反應。另外,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由于適應證、禁忌證相對缺乏,極易出現(xiàn)無指征用藥、盲目用藥或溶媒不當?shù)葐栴}。最后,由于病人個體之間的差異,對過敏性體質患者而言,較易在使用中藥注射劑后合并不良反應。研究指出,過敏體質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占中藥注射劑所致不良反應比例的 25%[12-13]。
首先,國家相關部門應對中藥注射劑、說明書等嚴格審批,細化質量標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嚴格參照說明書推薦劑量、給藥速度、調配要求等進行操作,不可隨意超說明書使用,例如,兒童滴速控制在20~40滴/min,成人40~60滴/min另外,若患者需要長時間使用中藥注射劑,在療程間應設置一定間隔時間[14]。
雖然中藥注射劑形式上已接近西藥,但在使用過程中,應該遵循中醫(yī)用藥原則,辨證用藥,禁止超主治功能用藥。在用藥前,應詳細詢問過敏史、家族史及用藥史,存在過敏史者改用口服制劑等。若需要與其他藥品聯(lián)合使用,應謹慎考慮間隔時間、藥物相互作用等問題。
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應首選口服中藥制劑,其次為肌肉注射制劑,謹慎選用靜脈注射或滴注給藥;在靜脈滴注過程中應加強訪視,若有不良反應發(fā)生應立即停止使用,癥狀較重者應立即通知值班醫(yī)師進行救治;聯(lián)合使用其他藥品的同時兩部液體之間需要沖管。
對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或兒童等特殊人群,在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時應慎重,加強回訪頻率。另外,在進行注射前,應仔細檢查藥物包裝、外觀質量,若有破損、滲漏或沉淀等情況,應立即更換。在用藥的前30 min內,變態(tài)反應出現(xiàn)的可能性極快,應嚴密觀察,若有異常立即實施救治。
中藥注射劑的面世,為臨床治療疾病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可能性,可更好豐富臨床治療手段,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醫(yī)療服務。但是,中藥注射劑由于自身屬性特殊,其不良反應發(fā)生頻率較高,致使其社會評價及應用價值均有所限制。因此,應進一步納入綜合干預手段,充分考慮潛在風險,為臨床安全合理使用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