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北京天視全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冊資金100萬元。公司是一家民營文化企業(yè),以漫畫圖書版權出口為主營業(yè)務,同時圍繞漫畫從事展覽、創(chuàng)作、制作、進口、咨詢、培訓等業(yè)務。
一、公司開拓國際市場情況
(一)項目基本情況介紹
公司2006年探討開發(fā)歐洲漫畫市場,2007年開始漫畫圖書版權出口。目前已與10余家歐洲漫畫圖書出版社和漫畫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從事版權進出口貿易和其他漫畫業(yè)務,以市場為先導,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民族特色,已將60多位國內作者創(chuàng)作的、符合海內外讀者閱讀習慣的、具有傳統(tǒng)中國文化特色的170余部優(yōu)秀漫畫作品版權出口到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葡萄牙、丹麥、英國、西班牙、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是我國針對漫畫類圖書版權出口數量最多的民營企業(yè)。
在當前國內漫畫市場總體被日本漫畫或日式漫畫所主導的情況下,公司多年來致力于推動國產漫畫發(fā)展,《云中蘭若》即是公司開發(fā)的若干產品中的一部。作品故事內容和繪畫風格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是一部奉獻給中外漫畫愛好者的中國漫畫精品。
漫畫作者張曉雨是國內最優(yōu)秀的漫畫作者之一,具有極強的繪畫功底和創(chuàng)作能力。多部作品在國內獲獎,多部作品在國外出版,受到國內外漫畫愛好者的關注和喜愛?!对浦刑m若》是他傾注了近兩年的心血新作。
作品以非常細致的線條表現出完美的素描關系,線條排列錯落有致形成獨有的線條風格。繪畫風格寫實、色調樸實。彩色部分色調明快、色彩還原真實且變化豐富,極具感染力,具有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特點。在環(huán)境場景上,有中國古代傳統(tǒng)建筑、寺廟、山水等場景,畫面展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材。內容適合青年和成年漫畫愛好者;作品風格適應國內外較為成熟的漫畫市場。
作品的創(chuàng)作歷時兩年之久,并且當時還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法國Mosquito漫畫出版社即與公司制定了該書法文版圖書的出版計劃,這在國內以往的漫畫作品中是非常少見的。
(二)取得成績
公司漫畫版權出口業(yè)務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僅引起了海外市場對中國漫畫的關注,也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對漫畫版權出口工作的高度重視。隨著天視全景公司不斷地把中國漫畫文化引入到世界各地,現在的中國漫畫正在走向成熟,作者也層出不窮,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漫畫創(chuàng)作者通過與海外出版社的合作增加了信心,并且在歐洲市場上培養(yǎng)了很多喜愛和追捧中國漫畫的忠實讀者。公司也連續(xù)十年被核定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yè)”以及“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yè)”。
(三)傳播推廣情況
公司版權出口均通過海關報關出口、國家外匯管理局核銷結匯的正規(guī)方式,由此帶來的良好的社會效益不僅促進了中國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促進國內的動漫、出版產品的市場化運作,加強國內外創(chuàng)意文化產品貿易和交流,擴大自主版權的輸出、逐步提高中國圖書國際市場份額,而且還搭建了基于國內的動漫、出版產品交易平臺,協(xié)助政府加快、加強創(chuàng)意行業(yè)的發(fā)展進程。
公司也逐步培養(yǎng)了一支由國內一線漫畫作者組成的外向型創(chuàng)作團隊,成為公司的創(chuàng)作骨干,在國內、國外各類國際漫畫類刊物發(fā)表、出版作品,受到了當地不同年齡層讀者的熱烈追捧。這些團隊創(chuàng)作的作品將成為我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漫畫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填補我國原創(chuàng)漫畫在部分海外市場的空白,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努力打造成為民族漫畫產業(yè)對接海外市場的窗口企業(yè)。
當《云中蘭若》在國內外出版后,不僅獲得了2014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jié)“金猴獎”,而且還是近年來首部在法國尚貝里國際漫畫節(jié)上獲得“最受讀者喜愛金象獎”的作品。由格勒諾布爾市市長為張曉雨頒獎的新聞,在法國包括電視臺、報紙、雜志等很多主流媒體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樹立了中國漫畫走出國門的典范。
(四)政府部門予以的認可和支持
2007年至2018年,公司連續(xù)十年被中宣部、財政部、商務部、文化與旅游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核定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yè)”,被中關村科技園區(qū)管理委員會核定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yè)”;2012年公司的80部“走出去”的漫畫圖書作品由國家扶持動漫產業(yè)發(fā)展部際聯(lián)席會議辦公室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十七大以來中國動漫產業(yè)發(fā)展成果展”上展出。
二、經驗總結
在公司與歐洲漫畫界合作的十多年中,從單純的原創(chuàng)漫畫版權輸出,到中法合作創(chuàng)作作品,再到向國內引進歐洲漫畫,做了大量的具體工作。根據對國內外市場的了解和與國內外作者的接觸,公司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在這里將根據公司多年來與歐洲出版社合作的經驗,從溝通模式、創(chuàng)作模式、宣傳模式以及市場模式四個方面進行列舉和解讀。讓大家了解一下中國原創(chuàng)漫畫如何才能適應海外市場的需求。
(一)溝通模式
良好的溝通是達成合作的開始也是確立合作的基礎,包括語言層面上的交流、創(chuàng)作層面上的交流以及思想層面上的交流。
語言:日常的交流和溝通只是基礎,而在與出版社討論項目以及在雙方商談合作的時候一定要有很好的溝通,這涉及每一方在合作中的權益。不僅要明白出版社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還要把自己的意見及時、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是建立良好合作的先決條件。
創(chuàng)作:一部作品是否受讀者喜愛,讀者閱讀的習慣以及理解的方式極為關鍵。例如,我們在前期創(chuàng)作一部中國古代題材的漫畫過程中,雖然故事內容是虛構的,但是卻取材于中國民間真實的歷史人物。出版社的編劇幾次到中國來,到原型人物所在的故鄉(xiāng)進行深入了解并大量走訪當地居民搜集素材。在與作者進行反復的討論以及改編以后,這部作品最終受到了讀者的喜愛。而當作者在面對讀者進行簽售的時候,也會和讀者進行故事內容以及技術方面的討論,了解讀者的需求,從而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完善和改進。這種編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三方溝通的方式,使得作品更為完美和準確。
思想:因為你所面對的出版社或讀者有可能絕大多數人不了解你的國家或你國家的文化,因此,格外需要在創(chuàng)作前與編劇、翻譯以及相關的人員進行溝通。這不僅關系到出版社如何運作的方式,也更加減少了由于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弊端,從而達到文化輸出以及思想輸出的目的。
(二)創(chuàng)作模式
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是整個出版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部分。雖然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創(chuàng)作的習慣及方式,但是完美的創(chuàng)作必須要建立在對讀者的理解以及敬業(yè)的態(tài)度之上。
回顧公司出版的中國漫畫作品,應該說經歷了一場很大的變革,才從最開始對出版社、讀者以及市場的猜測過渡到對全過程的把握。
在我們已經將50多部漫畫作品出口到歐洲以后,根據讀者和市場的反饋,絕大多數作品的銷量并不樂觀,甚至曾一度動搖了我們的信心。于是我們開始反思問題所在,發(fā)現我們之前的作品無論在劇本上還是畫面上甚至閱讀習慣上,在創(chuàng)作之初并沒有考慮到海外市場的因素。雖然出版社認可我們大部分作者的繪畫水平,但是在讀者的閱讀習慣、色彩的要求、畫面的精細度等方面,作者都是以一種猜測的狀態(tài)來完成的,并不是作者最擅長、最熟悉、最準確的創(chuàng)作。經過公司協(xié)助作者與出版社進行良好的溝通以及請作者多次去考察市場、觀察讀者閱讀習慣以后,作者終于找到了問題所在,及時準確地把握了創(chuàng)作風格。例如,作者聶崇瑞的第一部作品2006年的時候首印量只是2000冊,兩年之后才銷售了100多冊。經過幾年的探索與改變,他第三部作品印刷數量首印即達到了12000冊,在半年期間就幾乎銷售一空。另外,國內的漫畫作者在與國外出版社合作以前,每部作品可能只需要三四個月就完成了。但是在與國外出版社合作以后,由于國外市場對質量的要求要遠遠高于國內的要求,作者投入創(chuàng)作的周期也就隨之拉長,甚至一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能達到10個月之久。例如,漫畫作者聶峻在創(chuàng)作一部作品的時候要在畫面里出現普羅旺斯的薰衣草場景,為了讓他的畫面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以及真實感,出版社特意邀請他親赴普羅旺斯并在那里生活一段時間。雖然看起來創(chuàng)作周期長了,作品數量少了,但是每一部作品的質量提升了,首印數量增加了,經濟效益反而更多了。
(三)宣傳模式
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離不開宣傳,而宣傳方式得當,還會為后期的產品開發(fā)、市場運營帶來無限的商機。宣傳的同時也離不開發(fā)行,這是在一個產業(yè)鏈下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國內的宣傳基本以作者為中心,實際宣傳的是作者本人而非同時兼顧。反觀國外出版社的宣傳,更多是希望通過宣傳使作品的生命力更長久,從而帶動作者的創(chuàng)作力更長遠。就如我們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才發(fā)現原來這位歌手還有那么多好聽的歌曲,而不是因為這位歌手出名了,他所有的歌就都是一樣的完美。當然,這也要根據作者或作品的風格以及宣傳的方式進行區(qū)分,我們既需要明星作品,也需要明星作者。
其次,宣傳的目的是為了擴大作品和作者的影響力、提升讀者購買力以及產生預期的經濟效益,所以在宣傳的方式和手段上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深度挖掘。例如我們不斷地邀請作者到法國市場上進行簽售、舉辦畫展、受邀采訪等活動,有時為了配合圖書的宣傳從國內外定制書中人物造型所穿戴的服裝、使用的道具,甚至有一次專門租借了法國20世紀60年代的汽車進行改裝,讓作者在里面進行簽售。綜合來說,宣傳不僅僅是目的,更是一種手段或方式。
(四)市場模式
歐美國家的市場相對更為成熟和規(guī)范,一部作品出現的后面都有著成熟的產業(yè)鏈做支撐。例如:一部新作品從立項開始,出版社、動畫公司、玩具周邊企業(yè)、發(fā)行公司甚至書店都會參與進來,每一個領域的專家都會針對一部作品給出自己的意見,為日后這部作品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產業(yè)鏈之間銜接的如此完美,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在一個共同的市場里,大家都要一起維護、呵護、培養(yǎng)和發(fā)展。
漫畫絕不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專利,漫畫涉及的領域很多,不單單只有學生和兒童,政治、宗教、體育、音樂、生活等領域都有廣泛的題材。只要根據國情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分級,也一樣會有不同年齡段、不同欣賞層次的讀者群體。
漫畫的存在不僅要服務于大眾更要娛樂于大眾,既要有教育的層面更應該突出娛樂的概念。就像歐美漫畫中很多作品是來源于真實的生活,經過適當的夸張和修飾,讓每一位不同年齡層的讀者看后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學到不同的知識。
雖然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要大于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文化差異,但是這不是難題更不應該回避,文化只有在不斷的碰撞和探索中才會有更大的發(fā)展和進步。也許再過幾年,我們的漫畫能在歐美市場的主流渠道流行起來,那時候,才是中國漫畫“走出去”的最好的證明。
中國漫畫“走出去”必須要形成自己的品牌,企業(yè)品牌、作品品牌、作者品牌等,但是最大的品牌應該是“中國漫畫”的品牌。就像“日本漫畫”一樣,無論作者是誰,只要它是日本的漫畫作品,似乎就會讓人感到值得看。為此,中國的漫畫從業(yè)者們應當團結起來,協(xié)同努力,切不可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切不可急功近利地讓不能代表中國漫畫優(yōu)秀水平的作品“走出去”,一定從一開始就要合力打造“中國漫畫”的品牌。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漫畫將來在國際上的大放異彩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系北京天視全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