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護理后,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關鍵詞】辨證施護;缺血性中風;急性期;生活質量【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
周小英
【摘要】目的 探討辨證施護對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120例患者分為2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采取辯證施護。結果 護理前,2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進行辯證施護,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辨證施護;缺血性中風;急性期;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2
缺血性中風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及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缺血性中風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提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為探討辨證施護對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對120例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進行分組實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關于缺血性中風的診斷標準,并經MRI檢查確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昏迷、老年性癡呆、腦萎縮、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復中患者。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120例患者分為2組,各60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52~84歲,平均(71.13±5.24)歲。實驗組:37例,女23例;年齡51~85歲,平均(71.08±5.31)歲。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生命體征監(jiān)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提供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
研究組采取辯證施護,按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可分為肝陽上亢型缺血性中風、風痰阻絡型缺血性中風、肝腎陰虛型缺血性中風等[3]。①肝陽上亢型缺血性中風。護理注意息風通絡、平肝瀉火。為患者安排背陽的病房,室內溫度控制在18~22攝氏度,濕度控制在50%~60%,限制探視時間、探視人數,盡量避免噪聲。飲食注意甘寒、清淡。肝陽上亢型缺血性中風患者多性情急躁,應告知患者急則易怒、怒則傷肝,故應節(jié)怒以養(yǎng)肝,喜怒有度,方可肝氣條達其病則愈,指導患者學會采取理智制怒法、釋放法、躲避法、轉移法等來進行自我調適。根據“金克木”,可每天為患者播放凄慘悲涼曲目,如《小胡笳》等,每次30分鐘,每天1次,患者急躁發(fā)火的時候,可以播放《漢宮秋月》、《二泉映月》等曲目,以幫助患者平復情緒。伴有頭痛、頭暈等癥狀的患者,可用拇指按壓太陽穴、合谷穴、印堂穴、百會穴、列缺穴以及太沖穴等,每穴1~2分鐘,以達到疏肝解郁的效果。②風痰阻絡型缺血性中風。護理注意祛風除痰通絡。病房應避風,飲食注意化痰、潤燥、清淡,忌食助濕生痰的食物。可讓患者觀看相聲小品節(jié)目、笑話等,來誘導患者開懷大笑,使患者心情舒暢、情志愉悅,達到經脈通利的效果。根據“木克土”,可每天為患者播放宮調式樂曲,如《月光奏鳴曲》、《春江花月夜》,從而達到舒緩郁悶、開暢胸懷的效果。按摩三陰交,每次1~2分鐘,以健脾化痰。③肝腎陰虛型缺血性中風。護理注意養(yǎng)血活絡、滋養(yǎng)肝腎。病房應通風涼爽、寬敞明亮。飲食注意滋肝補腎、養(yǎng)陰清熱??擅刻鞛榛颊卟シ艢g快明朗的歌曲,如《好日子》、《茉莉花》、《喜洋洋》等,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每天靜坐冥想或者是參加棋牌活動,從而轉移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舒暢,進而達到使臟腑經絡氣血通暢的效果。伴有失眠癥狀的患者,可以按壓神門穴、內關穴,睡前按摩涌泉穴,以助睡眠。
1.3 觀察指標
采用SF-36評分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8個維度。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護理前,2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缺血性中風指的是腦血栓形成或腦血栓基礎上導致腦動脈堵塞、腦梗塞而引起的偏癱與意識障礙,多發(fā)生于年齡>50歲的中老年人,致殘率非常高。有調查報告指出,我國每年新發(fā)缺血性中風人數約為200萬人左右,每年每10萬人中約有116~219人發(fā)病,每年每10萬中風患者中,病死人數約為68~142人。近年來,隨著臨床診斷、治療技術的不斷改進,缺血性中風的病死率不斷下降,但存活患者中,依然有86.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語言功能、運動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缺血性中風的病機為,風、火、虛、瘀、痰相搏郁結,致使氣血郁滯不暢,肝氣郁結致肝失條達疏泄,神明失其清展或肝陽暴漲,上擾清空致氣血瘀滯、心神失養(yǎng)[4]。缺血性中風患者發(fā)病后,尤其是在急性期,由于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再加上對角色轉變、疾病轉歸的擔憂,導致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煩躁、緊張、恐懼、絕望等不良情緒。因此,臨床護理過程中,應注意緩解患者的情緒。音樂可以刺激思維、振奮精神,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根據辨證基礎,選擇合適的音樂,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時,配合合理飲食、穴位按摩等,可以使患者達到生理、心理上的舒適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為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進行辯證施護,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包詠梅,柏芳芳,譚亞芹,曹海燕.中醫(yī)辯證施護對缺血性中風患者焦慮、應對方式和肌力的影響[J].內科,2017,12(03):435-437.
[2] 高惠艷.辨證施護對缺血性中風后失眠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6,31(20):3016-3018.
[3] 李學杰,譚支文.急性腦梗死超早期閉塞血管開通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研究[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8,28(09):97-99.
[4] 李 沛,郭成蓮,趙 嫻,等.中西醫(yī)結合卒中單元對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05):53-5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