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惠容 王兵 魏青云 賀婕
摘 要 藍鯨幼兒園非常重視科學教育,該幼兒園的科學實驗課主要存在主題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教師科學素養(yǎng)不足、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單一、評價方式有效性欠缺等問題。探討這些問題,有助于該幼兒園進一步完善其科學教育。
關鍵詞 藍鯨幼兒園 科學實驗課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15文獻標識碼:A
三亞市藍鯨幼兒園,自2018年3月以來非常重視幼兒科學實驗課的實施。結合該園兩年來的教學活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科學主題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幼兒科學試驗課的主題在年級和各個主題之間都應該有一定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否則,就難以培養(yǎng)幼兒連貫而系統(tǒng)做事的風格。從藍鯨幼兒園的科學實驗課可以看出存在以下不連貫和不系統(tǒng)等問題。
1.1各年級之間的科學實驗主題缺乏連貫性
兩年來,藍鯨幼兒園開展了多節(jié)科學實驗課,但就不同年級開設的科學實驗活動來看,存在相互之間不銜接、彼此脫節(jié)甚至斷層的現象。比如,該園的科學實驗,僅在大班和大大班(學前班)開設,而小班和中班則沒有。我們知道,幼兒的學習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淺入深的過程。而且,前一階段的學習,也將是后一階段幼兒學習的基礎。如果突然從大班或大大班開始實施科學實驗課,沒有前期的基礎和相應的經驗,幼兒對于科學的感悟就變得異常突然和陌生,不利于幼兒形成系統(tǒng)化的科學知識體系。
1.2科學實驗的主題之間缺乏連貫性
在實施科學實驗前,教師應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與實際生活經驗,設計出年級之間相互銜接且富有連貫性的主題。然而,藍鯨幼兒園的科學實驗課在其實施過程中,大班與大大班的科學實驗主題之間缺乏相應的連貫性和一定的系統(tǒng)性。比如,該園中大大班開設的幼兒科學實驗課的名稱主要有《生雞蛋的沉浮》《有線電話》《飄動的小蛇》《會飛的蝴蝶》《神奇的扇子》《神奇的不倒翁》《水中盛開的睡蓮》《認識和了解橋》《各種樣式的船》《相互排斥的氣球》;大班進行的試驗活動課有《神奇的靜電》《水的壓力》《有線電話》《轉動的風車》等??梢钥闯?,兩個年級的科學試驗活動課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主題貫穿其中;不僅如此,每個年級的每次科學實驗活動課的主題之間的關系也不大,顯得異常的孤立與零散。這樣的科學實驗主題難以培養(yǎng)幼兒的系統(tǒng)而連貫的科學意識及動手與探究能力。
2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明顯不足
藍鯨幼兒園總共8個班級,每個班級配備兩教一保,幼兒的科學教育課通常由主班或副班教師擔任,除了外聘的體育教師是男性,其他全是女性。其教師平均年齡基本在25-30歲左右,有一定的教學經驗。
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即他們擁有的科學知識、進行科學實驗時所采取的科學方法、以及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等。經訪談得知,藍鯨幼兒園教師隊伍中只有極少數老師曾經上過科學課,現在擔任幼兒科學的教師,多是臨時抱佛腳,邊學邊教。而且,教師在對幼兒應該具備怎樣的科學素養(yǎng)方面也比較茫然。因而,在撰寫實驗方案時,該園教師選取的試驗主題、設計的方案、設計的問題等,較少考慮了幼兒的實際發(fā)展需求;與此同時,不同題目的幼兒科學實驗課對教師的教育機智、因材施教及靈活的指導能力要求較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對指導幼兒在試驗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教育機智、因材施教的能力以及對幼兒實驗過程中表現出的驚喜與好奇等難以給予簡練的認可與表揚,或者找不到合適的詞匯來加以表揚。不僅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準備工作、組織教學以及指導孩子動手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最為典型的便是當幼兒動手操作遇到困難時,老師們都忍不住要代替幼兒操作,而不是重新演示一遍給孩子看,再鼓勵孩子親手操作。
3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相對單一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幼兒科學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若按組織結構分,有全班、小組和個別三種形式;若按師生交往分,可分為師生直接交往和師生間接交往。該園的科學實驗活動多采用班級范圍內的小組形式,即也就是說全班30-40個幼兒在同一個教室里,但以小組的形式就坐,其組織形式比較單一。不僅如此,其科學實驗的方法有諸如科學實驗、科學操作、觀察與比較、制作等,但該園多采用科學操作的方法,即教師演示具體的操作步驟,然后由幼兒動手操作,而要求幼兒親手科學實驗、觀察并比較、制作科學玩具等方法則很少使用。
4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
幼兒園科學活動評價包括對幼兒和教師的評價。針對教師的評價,藍鯨幼兒園的每次科學實驗活動課后,都會有由高校專家、園方領導、授課教師組成的團隊對其課進行點評,指出整堂課的優(yōu)缺點,這是難能可貴的。但由于授課教師的不同以及各班主題的不連貫,這些意見難以在下一次同樣主題的科學實驗設計中得以完善并實施,因而往往也只能停留在口頭上或紙上。
在幼兒科學實驗中,對幼兒的評價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態(tài)度與情感、科學探究能力等方面。該園也涉及了對幼兒科學知識、態(tài)度與情感以及能力等方面的評價,但總的說來比較簡單且淺顯。比如,有的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更多關注其教學內容掌握程度的評價,較少關注幼兒情感需求或心理活動的評價,如在《雞蛋的沉浮》實驗中,有的幼兒看到雞蛋隨著食鹽的不斷加入而慢慢漂浮起來而驚奇地大聲說:“雞蛋飄起來了!”這時授課教師只是接著孩子的話,用平淡的口吻說,“是的,飄起來啦!”總之,教師對幼兒表現出來的言行評價隨意且平淡,而對他們的那種驚奇的感情認同不深。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2019年度三亞市哲學社會規(guī)劃課題——三亞市藍鯨幼兒園科學實驗課的改革探討(編號:SYSK2019-0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莉.河南和江浙滬地區(qū)幼兒教師科學素養(yǎng)的調查研究[J].教育參考,2018(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