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齊民要術》雙音節(jié)復合詞詞義的歷時演變

      2019-02-10 04:11:34潘志剛
      現(xiàn)代語文 2019年11期
      關鍵詞:復合詞

      論《齊民要術》雙音節(jié)復合詞詞義的歷時演變

      潘志剛

      (江西農業(yè)大學 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摘? 要:《齊民要術》是中古時期重要的包含口語成分較多的文獻,其中使用了較多的新生復合詞。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這些新生的復合詞有的意義基本未變,有的則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通過梳理書中部分常用復合詞的意義演變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導致復合詞詞義演變的動因是:言語社團對復合詞構詞語素義關注重心的偏移;復合詞詞義中體現(xiàn)的言說者和聽話者所持的主觀情感態(tài)度的改變;復合詞詞義因意義的變遷導致的詞類的功能游移。復合詞詞義演變的機制主要是由于言說者和聽話者在交際中的交互主觀性以及同義詞詞場中其他復合詞的競爭擠出效應。

      關鍵詞:《齊民要術》;復合詞;詞義演變;轉類;主觀化

      一、引言

      中古漢語新產生的詞匯有極明顯的復音化趨勢,復合詞的數(shù)量較之上古漢語迅速增長,學界對漢語史中詞匯的這一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已普遍形成共識。現(xiàn)代漢語中很多常用的復合詞,就是產生于中古時期。以中古時期農業(yè)科技著作《齊民要術》為例,我們就能見到“顏色、懶惰、墻壁、寒冷、舒適、家常、損傷、樹林、使用、利益、成長、自由、虧損”等一大批現(xiàn)代漢語常用復合詞[1]。早期學界對于中古漢語的詞匯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釋疑難詞語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轉向對中古漢語詞匯的系統(tǒng)研究,在中古漢語復合詞的形成、構詞類型等方面著力較多,但對于復合詞的詞義演變還不夠重視。本文擬以《齊民要術》中部分新生的復合詞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以下問題:這些復合詞的詞義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詞義變化發(fā)生的機制是什么?通過分析復合詞詞義變化的類型及詞義變化發(fā)生的機制,可以大致預測現(xiàn)代漢語新生復合詞詞義的演變趨向。

      二、《齊民要術》雙音節(jié)復合詞詞義的發(fā)展演變

      王力曾經指出:“詞義是發(fā)展的,而且變化的情況要比一般人所料想的復雜得多。過去我們的文字學家在這一方面做了許多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他們只注意上古,不大注意中古以后的發(fā)展;他們只注意單音詞,不大注意復音詞。所以在這一方面,還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2](P108)董秀芳也指出:“由于漢語構詞主要使用復合法,詞綴數(shù)量少,派生法很不發(fā)達,因而雙語素合成詞中大部分是復合詞。研究漢語詞匯,就應該針對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特點,把主要精力放到對復合詞的研究中去?!盵3](P8)《齊民要術》是中古時期口語性較強的文獻,已經使用了較多的復合詞。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有的復合詞意義基本沒有變化,有些則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下面,試分類考察《齊民要術》中部分新生復合詞的意義傳承和演變。

      (一)詞義基本未變的復合詞

      《齊民要術》中有些復合詞的意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然是常用意義,如“顏色”的“色彩”義、“懶惰”的“偷懶;不勤快”義、“寒冷”的“溫度低,感覺溫度低”義、“舒適”的“舒服安逸”義、“損傷”的“傷害損壞”義、“遲緩”的“緩慢”義等。例如:

      (1)白麻子為雄麻。顏色雖白,嚙破枯燥無膏潤者,秕子也,亦不中種。(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二“種麻”)①

      (2)凡人之性,好懶惰矣,率之又不篤。(《齊民要術·序》)

      (3)早放者,非直乏力致困,又有寒冷,兼烏鴟災也。(卷六“養(yǎng)鵝、鴨”)

      (4)非直飲食遂性,舒適自在;至于糞溺,自然一處,不須掃除。(卷六“養(yǎng)牛、馬、驢、騾”)

      (5)收梨置中,不須覆蓋,便得經夏。(摘時必令好接,勿令損傷。)(卷四“插梨”)

      (6)凡種,欲牛遲緩行,種人令促步以足躡垅底。(卷一“種谷”)

      在中古時期的其他文獻中,這幾個詞的意義也很常見,表明是當時的常用義。例如:

      (7)胡母過江赍經自隨,后為災火所延,……首軸顏色一無虧損。(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卷十“安慧則”條)

      (8)聞佛苦行如是,……以是因緣,強志勇故,由小因緣能辦大事。懶惰懈怠,雖遇大緣,無所能成。(北魏慧覺譯《賢愚經·大光明王始發(fā)道心緣品》)

      (9)阿野已二八,懶惰故無匹。(東晉陶潛《責子》)

      (10)如是罪報,應墮寒冰地獄。是人為熱病所逼,常思寒冷之處。念想之時,便墮此獄。(北魏慧覺譯《賢愚經·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

      (11)圣人不食則饑,……歲久則老矣,損傷則病矣,氣絕則死矣。(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辨問》)

      (12)時有一村,最為邊遠。至彼乞食,逼暮當還。其父年老,行步遲緩。(北魏慧覺譯《賢愚經·兒誤殺父品》)

      (二)詞義明顯改變的復合詞

      《齊民要術》中的新生復合詞中,有些詞的詞義跟現(xiàn)代漢語相比已經明顯不同,但其間的詞義聯(lián)系仍然依稀可尋。下面試舉幾例加以分析。

      1.隱約

      “隱約”一詞,《齊民要術》中有“大約、約略”之義。例如:

      (13)折粟米法:取香美好谷脫粟米一石,于木槽內,以湯淘,腳踏;瀉去瀋,更踏;如此十遍,隱約有七斗米在,便止。(卷九“飧、飯”)

      “隱約”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下文簡稱《現(xiàn)漢》)[4]中釋義為:“形容詞,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遠處的峰巒隱約可見。”如果深入分析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意義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它們都含有[+不清楚]這樣的義素?,F(xiàn)代漢語中的“隱約”側重于修飾所看見的事物的外形輪廓,而《齊民要術》中的“隱約”側重于修飾數(shù)量,表示對事物數(shù)量的估計。顯然,現(xiàn)代漢語中“隱約”的詞義偏重于語素“隱”,而《齊民要術》中“隱約”的詞義則偏重于語素“約”。在詞匯發(fā)展進程中,表示對數(shù)量估計的“大約、約略”義逐漸消失,而對事物感覺不清楚的意義卻很快成了“隱約”的中心意義,在以后一直使用。例如:

      (14)帝城猶隱約,家園無處所。(南朝梁何遜《初發(fā)新林》)

      (15)數(shù)日方離雪,今朝又出山。試憑高處望,隱約見潼關。(唐代韓愈《次硤石》)

      (16)其相貌也,面如滿月,目若青蓮,白毫之光彩晞暉,紫磨之身形隱約。(《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

      (17)右臣竊見登州地近北虜,號為極邊,虜中山川,隱約可見,便風一帆,奄至城下。(宋代蘇軾《登州召還議水軍狀》)

      (18)西北而望,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隱約微茫,如奕局然。(金代麻革《游龍山記》)

      (19)寒泉響處,依稀野渡溪橋;曙色未分,隱約水村山館。(元代無名氏《秦并六國平話》卷中)

      (20)比及次日清晨,李實夫于睡夢中隱約聽得飲泣之聲。(清代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十六回)

      (21)這已在林子中,遠處鼓聲隱約可聞。(洪深《趙閻王》)

      在中古時期,“隱約”還有其他一些意義,比如“窮困、儉約”之義,多用于對人品德的稱頌。例如:

      (22)(楊)賜字伯獻。少傳家學,篤志博聞。常退居隱約,教授門徒,不答州郡禮命。(《后漢書·楊賜傳》)

      2.隨便

      “隨便”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復合詞,《現(xiàn)漢》共有五個義項:“1.動詞,按照某人的方便:去不去隨便。2.形容詞,不加限制;沒有明確的目的:隨便閑談。隨便走走看看。3.形容詞,(言行)不多考慮;不慎重:我說話很隨便,請你不要見怪。4.形容詞,不講究;湊合:他這個人吃穿都很隨便。5.連詞,任憑,無論:隨便怎么勸,他就是不聽?!痹凇洱R民要術》中,“隨便”是“隨其所宜”的意思,大致相當于《現(xiàn)漢》中的義項1。不過,“隨便”正處于由短語到詞的凝固進程中,“隨”和“便”語義邊界還很清晰,各自的語義尚處于可以獨立理解的情形中,主要用在雙音節(jié)的復合動詞之前,語義重心開始偏向后面的動詞。這時的“隨便”含有“需要施動者根據(jù)自身條件及所處環(huán)境,付出主觀努力去采取某種措施或施行某種行為”的意義。例如:

      (23)若值巧人,隨便采用,則無事不成,尤宜作機。(卷四“園籬”)

      “隨便”的這種意義與用法一直沿用至宋代。例如:

      (24)待出百里之外,乃始分道押領,隨便安置,咸得其宜。(《魏書·爾朱榮傳》)

      (25)己未,詔前試守東郡太守唐景宣為持節(jié)、都督,于東郡召募僑居流民二千人,渡河隨便為柵,準望臺軍。(《魏書·魏莊帝紀》)

      (26)臣頃以所居,不庇風雨,因時改作,隨便營修。(唐代杜光庭《胡賢常侍安宅醮詞》)

      (27)請速降中使,赍敕至云、朔、天德已來,宣諭生熟退渾及黨項部落等:待天德交鋒后,任隨便出軍討逐。(唐代李德?!稐l疏太原以北邊備事宜狀》)

      (28)謂宜準舊鎮(zhèn),東西相望,令形勢相接,筑城置戍,分兵要害,勸農積粟,警急之日,隨便翦討。(《資治通鑒》卷一百四十五)

      在《資治通鑒》中,還會使用“隨便宜”這樣的同義短語,可見“隨便”的詞義的確含有“需要施動者主觀努力”這樣的義素。例如:

      (29)帝召德州刺史張藏英,問以備邊之策,藏英具陳地形要害,請列置戍兵,募邊人驍勇者,厚其稟給,自請將之,隨便宜討擊。(《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二)

      到了元明時期,“隨便”除了偶爾還使用中古時期“隨其所宜”這一意義外,主要使用的是新產生的意義,即“(言行)不多考慮,不需要刻意付出主觀努力”。如果說中古時期“隨便”的詞義中帶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那么元明以后“隨便”的詞義更傾向于帶有消極的情感態(tài)度,這也基本上是現(xiàn)代漢語中“隨便”詞義中所體現(xiàn)的語義色彩。例如:

      (30)家書隨便修下,誰人去走一遭?(明代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31)此正小官與胡鴻報答恩主之日,敢不隨便盡心,曲護小公子到府?(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

      (32)行者道:“古人云:‘藥不執(zhí)方,合宜而用。故此全征藥品,而隨便加減也?!保鞔鷧浅卸鳌段饔斡洝返诹呕兀?/p>

      (33)此非有意如此,蓋以其待選銓曹,隨便擇用。(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十五)

      (34)又恐奶奶傷心,不好收留,……打發(fā)他隨便安身。(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一)

      (35)今佯為不知,使彼不甚堤防,庶可隨便擒之耳。(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

      (36)(王員外)欲要包與人去,恐不了事,只得親往。隨便帶些玉器,到京發(fā)賣,一舉兩得。(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

      (37)鄒師父,頭一著不許你動,隨便拈著丟在那里就算,這叫個“憑天降福”。(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38)你只想,朝廷開科取士,為國求賢,這是何等大典!赴考的士子倒隨便戴個小帽頭兒去應試,如何使得?。ㄇ宕目怠秲号⑿蹅鳌返谌幕兀?/p>

      (39)不多時,天已五鼓,隨便用了些點心羹湯。(清代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三回)

      (40)守者曰:“系老哥的知己嗎?隨便進去。”(清代邵彬儒《俗話傾談二集·生魂游地獄》)

      在例(30)、例(31)中,“隨便”用的還是中古時期的詞義。例(32)按早期義與新義理解都可通,反映了詞義發(fā)展的過渡狀態(tài)。例(33)至例(40),“隨便”詞義所體現(xiàn)的“消極情感態(tài)度”就比較明顯了,因此,只能按元明時期新產生的意義理解。同時,“隨”和“便”的語義邊界顯得模糊,完全可以看成一個成熟的復合詞。在清代文獻中,還出現(xiàn)了“隨隨便便”這樣的詞匯重疊形式,更可證明“隨便”詞義中的“消極情感態(tài)度”,也更能證明元明以后“隨便”是復合詞而不是短語,其詞匯化過程已經完成。例如:

      (41)本心之講,幼時要父母,長大要老婆。如今父母隨隨便便,可有可無,若系老婆,一日不可少矣。(清代邵彬儒《俗話傾談二集·潑婦》)

      (42)那上頭見他不動心?無論朝廷有什么急難的事請教到他,他絲毫不亂,跟著眾人隨隨便便把事情敷衍過去。(清代李伯元《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五回)

      3.珍貴

      在《齊民要術》中,“珍貴”的意義是“珍愛、重視”,作及物動詞。而在同時期的中古文獻中,“珍貴”亦有作形容詞的用法,意義為“價值大;意義深刻;寶貴”,與現(xiàn)代漢語大體一致??梢?,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珍貴”相比,中古漢語時期的“珍貴”義項要多一些,語法功能也有差異。不過,中古漢語“珍貴”的兩個義項之間,有著明顯的聯(lián)系?!罢滟F”在中古的用例如:

      (43)《南州異物志》曰:“椰樹……實形團團然,或如瓜蔞。橫破之,可作爵形,并應器用,故人珍貴之?!保ā洱R民要術》卷十“椰”)

      (44)孔融與康父端書曰:“前日元將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昨日仲將又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保ā度龂尽の褐尽ぼ鲝獋鳌放崴芍⒁度o決錄》)

      (45)又見周、甘、唐、阮諸家,各作《備急》,既不能窮諸病狀,兼多珍貴之藥,豈貧家野居所能立辦?(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序》)

      (46)他日與之,亦欲以男授男,承科而行。使勤而方獲,令知天真之珍貴耳。(《太平廣記》卷第三)

      例(43)和例(44)中的“珍貴”是動詞,義為“珍愛、重視”;例(45)和(46)中的“珍貴”是形容詞,義為“價值大、寶貴”。“珍貴”的這兩種意義和用法一直沿用到明代,清代以后動詞用法逐漸消失,形容詞的用法及“價值大、寶貴”義成為了“珍貴”一詞的唯一義項。例如:

      (47)曷邏怙羅恐王珍貴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藍,登窣堵波,至誠所感,其石覆缽自開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

      (48)其樹雖多,彌復珍貴,河流湖陂,交帶城邑,氣序和暢,風俗淳質。(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

      (49)仁廟朝,伯父君謨名知茶,因進小龍團,為時珍貴,因有大團、小團之別。(北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

      (50)此鼓南蠻至今用之于戰(zhàn)陣、祭享,初非古物,實不足辱秘府之藏。然自梁時已珍貴之如此,不知何理也。(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

      (51)《郁儀》《結璘經》及《大洞真經》,乃太極四真人之所秘,上清天皇之所珍貴也。(北宋張君房《云笈七簽·清靈真人裴君傳》)

      (52)世以山東蒙陰縣山所生石蘚,謂之蒙茶,士大夫珍貴,而味亦頗佳,殊不知形已非茶,不可煮飲,又乏香氣,而《茶經》之所不載。(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十九)

      (53)所制器皿亦珍貴,近時絕少,人惟知其絕藝,不知有士人之不如者。(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四十四)

      (54)此雪似梨花,似楊花,似梅花,似瓊花;似梨花白,似楊花細,似梅花無香,似瓊花珍貴。(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六回)

      (55)再不承望得了這些東西,雖然是個珍貴物兒,卻是吃多了也最動熱。(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回)

      (56)余知彼之終不與余也,即亦不索,蓋個中內容已為奸人洞悉,此秘密函件即盡喪其珍貴之價值。(徐枕亞《玉梨魂》第十八章)

      (57)因為主人的頭發(fā)已經開始脫落了,越是當心,越覺得那珍貴的頭發(fā)像眼睫毛似的,梳一梳就要掉的。(張愛玲《桂花蒸·阿小悲秋》)

      三、復合詞詞義變化的動因及機制

      中古漢語新生的復合詞在歷時使用中,大部分都發(fā)生了意義的變化,有的是義項增加,意義變得復雜;有的是義項減少,意義趨于簡單。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復合詞在詞義演變的進程中,有不同的演變類型,詞義變化的動因及機制也有所不同。

      (一)語素重心發(fā)生偏移

      有些復合詞在歷時使用中,由于使用者對前后構詞語素的關注重心發(fā)生偏移,從而導致整體意義改變。比如上文分析的“隱約”一詞,在中古時期詞義側重于語素“約”,表示對事物數(shù)量的估計;在以后的發(fā)展中,詞義側重于語素“隱”,偏重于對事物外形輪廓的感覺。我們認為,這種意義演變應與人們對詞義的注意中心點的轉換有關。當人們的注意重心集中在其中一個語素義時,那么另一個語素義可能就不那么凸顯,從而整個復合詞的詞義就基本上由這個受到注意的語素義來承擔。而另一個語素的意義在整個復合詞中弱化后,它的主要作用就體現(xiàn)為韻律上湊足標準音步及與包含相同語素的其他復合詞相區(qū)別。

      (二)主觀情感發(fā)生變化

      有些由短語詞匯化而形成的復合詞,在歷時使用中,詞義體現(xiàn)的主觀情感態(tài)度可能會發(fā)生顯著的變化。比如上文分析的“隨便”,在元明以前都有“付出主觀努力采取某種措施或施行某種行為”的隱含義,帶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明代以后,就體現(xiàn)出“(言行)不多考慮,不需要刻意付出主觀努力”的隱含義,并且?guī)в邢麡O的情感態(tài)度。而一旦這種情感態(tài)度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那么就會使得構詞語素之間的語義邊界模糊,從而變?yōu)橐粋€真正的復合詞。這種意義演變應該是語言使用中的交互主觀性所促成的。Verhagen將“交互主觀性”定義為:“交互主觀性是交際雙方的基本認知協(xié)作能力在語言交際中的反映,交際中話語意義的建構和理解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為‘言者/作者與‘聽者/讀者在心理空間層面上的交互認知協(xié)作,主要體現(xiàn)在前者對后者的關照并試圖對后者產生影響?!盵5]Traugott指出,語義的變化基本上是沿著從非主觀性/較少主觀性>交互主觀性的軌跡發(fā)展的[6]。

      我們認為,“隨便”的歷時詞義演變,也反映了言說者和聽話者的交互主觀性影響。最初“隨便”是言說者表明在方便適宜時將要采取某種措施或行動,是一種積極的行為,但有時在聽話者看來,這種“方便適宜”有一定的靈活性,很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因此,聽話者可能會理解為一種消極的情感態(tài)度。這樣言說者可能會站在聽話者的立場來理解話語,達成一種語義理解方面的妥協(xié),使得雙方的理解趨于一致,不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半S便”一詞在表達積極情感態(tài)度時,語義往往指向言說者或施動者;而在表達消極的情感態(tài)度時,語義往往指向聽話者或第三者。這兩種情況都處于“隨便”一詞語義變化的兩極。而例(30)“家書隨便修下,誰人去走一遭?”中的“隨便”,其語義似乎有“積極情感態(tài)度”或“消極情感態(tài)度”的兩可理解,可以看成“隨便”語義在兩極變化中的中間狀態(tài)。

      (三)語法功能發(fā)生改變

      有些復合詞不僅詞義發(fā)生了變化,而且語法功能也會改變,導致變化前后詞類不同。比如上文分析的“珍貴”,在中古時期主要用作動詞,意義為“珍愛、重視”,具有心理動詞特征。它可以接受極性程度副詞“甚”的修飾,如例(44)中的“甚珍貴之”。在近代漢語時期特別是明以后,“珍貴”則主要用作形容詞,意義為“價值大、寶貴”,表示事物的性狀,但是這種事物的性狀也包含認知主體的主觀心理評價。正是早期“珍貴”一詞的心理動詞特征及所帶的動詞賓語隱含有“價值大、寶貴”這樣的義素,為以后轉化為表示事物性狀的形容詞奠定了基礎。

      這種歷時演變,可以用張伯江“詞類的功能游移”的觀點加以解釋。他認為,典型的詞類有其基本的意義和形式表現(xiàn),如名詞:空間性:前加名量詞;動詞:時間性:后加時體成分。凡是偏離基本用法的,都可以看作功能游移。張伯江指出,“不管從歷史來源看還是從共時的功能分布看,我們都有理由認為名詞和動詞是兩個基本的詞類。其他詞類大多是從這兩個詞類里分化出來的,共時的功能表現(xiàn)也可以看出介于兩者之間,我們選取跟名詞活用有關的幾個常用詞類圖示如下:

      名詞? 非謂形容詞? 形容詞? 不及物動詞? 及物動詞

      .? ? ? ?.? ? ? ? ? ?.? ? ? ?.? ? ? ? ? ? ? .”[7]

      他同時指出,“謂詞間的游移比較自由,而謂詞向體詞游移卻不那么容易”[7]。從上文所舉“珍貴”一詞的歷時用例看,早期的“珍貴”是及物動詞,如例(43)“故人珍貴之”中的“珍貴”;而例(49)中“為時珍貴”中的“珍貴”,則可以看成不及物動詞。這恰好對應于張伯江提出的“詞類功能游移的自右向左的演變序列”。當然,“珍貴”在歷時使用中所產生的詞類功能游移,其背后仍然有語義相通因素的推動,也有同義詞的擠出效應。比如“珍視”“珍愛”這兩個詞的后一個語素“視”和“愛”更容易被看作動詞,而“珍貴”的后一個語素“貴”更容易被看作形容詞。這樣一來,當“珍貴”整個詞被用作形容詞后,它的動詞用法就被原來同義詞義場中的復合詞擠出來了,最終喪失了動詞用法,而固化為形容詞用法,其意義也由表行為轉向為表性狀。

      四、結語

      《齊民要術》作為中古漢語時期的重要文獻,它的語言學價值已經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我們將此書的部分復合詞跟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同形復合詞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既有詞義基本相同的,也有詞義發(fā)生了變化的。從詞義發(fā)生演變的復合詞來看,有的復合詞的義項增加了,有的復合詞的義項減少了,有的復合詞的詞類發(fā)生了改變。而所有的詞義演變都有語言使用者的認知主觀性在起作用,有的是因為對構詞語素語義關注重心的偏移導致整體詞義的改變,有的是因為主觀情感態(tài)度的改變而導致詞義改變,也有的是在詞義演變的基礎上進而產生詞類的功能游移??梢?,復合詞詞義演變的因素是較為復雜的,語義演變的動因和機制也各不相同,但是言語社團的主觀化理解始終是詞義演變的深層次動力。

      參考文獻:

      [1]汪維輝.《齊民要術》詞匯語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力.漢語詞匯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5]Verhagen,A.Constructions of Intersubjectivity:Discourse,Syntax,and Cogn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6]Traugott,E.C.(Inter) subjectivity and (Inter) subjectification:A Reassessment[A].In Davidse,K.,Vandelanotte,L.& Cuyckens,H.(eds.).Subjectification, Intersubjectific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C].Berlin & New York:De Gruyter Mouton,2010.

      [7]張伯江.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J].中國語文,1994,(5).

      The Semantic Change of Disyllable Compound Words in “QinMinYaoShu(《齊民要術》)”

      Pan Zhig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Abstract:QiMinYaoShu(《齊民要術》),as an important and highly colloquial literature in Chinese middle ancient times, contains a lot of compound words. Compared with modern Chinese, some of these newborn compound words have no change in meaning, while others have semantically changed.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s the semantic change in some common compound words. And as for the change, it is 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ly, the deviation of the focus of speech community on the morpheme meaning of compound words; secondly, the change of the subjective emotional attitude of speakers and listeners in the meaning of compound words; thirdly, due to the change of the meaning of compound words,functional shifting of word-class has also produced.The mechanism of the change of compound words is mainly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ve subjectivity of 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in communication and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f other compound words in the field of synonyms.

      Key words:QiMinYaoShu(《齊民要術》);compound word;semantic change;conversion; subjectivation

      猜你喜歡
      復合詞
      類型學視野下漢語和維吾爾語反義復合詞的對比研究
      含有“心”一詞蒙古語復合詞的語義
      基于對外漢語的結果義與虛化義動補式復合詞分析
      西部裕固語的并列復合詞
      滿語研究(2020年2期)2020-03-29 04:23:16
      南昌方言“X 人”式復合詞考察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5:19
      論名詞補充式復合詞的界定
      從構式語法角度分析英語復合詞
      劍南文學(2015年11期)2015-08-10 10:11:20
      從構式語法角度分析英語復合詞
      劍南文學(2015年6期)2015-04-01 06:27:42
      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復合詞回避現(xiàn)象研究
      英語復合詞的特征、類型及語義分析
      文教資料(2013年2期)2013-08-15 00:42:55
      西峡县| 治多县| 高陵县| 涟水县| 云梦县| 新竹县| 扶风县| 白河县| 三门峡市| 云龙县| 随州市| 柘城县| 松桃| 武鸣县| 张家界市| 丰台区| 鱼台县| 寿阳县| 巩义市| 五指山市| 贞丰县| 历史| 英德市| 崇州市| 公主岭市| 扶余县| 铜鼓县| 长泰县| 辽源市| 乐清市| 秦安县| 乌拉特后旗| 尉犁县| 双峰县| 永泰县| 舒城县| 颍上县| 建瓯市| 铜山县| 怀宁县|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