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香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 (遼寧 沈陽 110024)
內容提要: 目的:心肺運動評估儀對采用不同頻率運動康復訓練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颊叩男姆喂δ茉u價研究。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穩(wěn)定型冠心病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按入院單雙號時間分為兩組,即低頻組和常規(guī)組各42例,低頻組進行低頻次心臟康復訓練,次數為(0~2)次/周,常規(guī)組為常規(guī)頻次訓練,次數為(3~5)次/周,以心肺功能評估結果為依據為兩組患者制定個性化的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訓練方案,對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變化及運動耐量情況進行觀察比較。結果: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運動次數及心功能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常規(guī)組運動康復后心肺功能指標與運動康復前比較均明顯增高(P<0.05)。低頻組運動康復后各指標雖有所增高,但與康復運動前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運動康復前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運動康復后,常規(guī)組AT時分鐘通氣量、最高VO2/HR、AT時VO2/HR、最高分鐘通氣量及最高運動負荷量較低頻組顯著增高(P<0.05);常規(guī)組的VO2peak、AT時運動負荷量高于低頻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科學合理的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可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提高運動能力,常規(guī)頻次心臟康復訓練心肺功能改善效果優(yōu)于低頻次。心肺運動評估儀有助于客觀動態(tài)評估心肺功能。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桶l(fā)率較高,占冠心病死亡人數的50%[1]。在冠心病治療過程中,心臟康復是最佳的穩(wěn)定病情方法,心臟康復手段包括:藥物治療、運動康復、心理因素、營養(yǎng)補充及危險因素防控等。其中運動康復療法是心臟康復的主要內容,有效的運動刺激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提高[2]。本文通過心肺運動評估儀對兩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心臟康復訓練及低頻率心臟康復訓練法進行中西醫(yī)結合康復運動的患者做動態(tài)評估,通過對兩組患者康復后的心肺功能及運動耐量改變進行比較,探討心肺運動評估儀在心肺功能動態(tài)評估中的作用,現匯報如下。
選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穩(wěn)定型冠心病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颊呓浥R床診斷,結果均與《慢性穩(wěn)定型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2]標準相符合,并按入院時間分為低頻組(低頻次運動康復)與常規(guī)組(指南推薦的運動康復頻率)。入選患者中無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嚴重心律失常、急性非心源性疾病如感染及肝腎功能衰竭者。
低頻組患者行心臟康復運動頻次為(0~2)次;常規(guī)組每周(3~5)次。兩組患者于運動前均給予心肺運動試驗(CPET),僅對結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中西醫(yī)結合運動方案,在患者按照運動方案進行(30±5)次康復治療后再次進行心肺運動試驗評估檢測,并對兩組患者運動康復治療后的心功能及運動耐量改變進行觀察評估。運動方案中有關運動強度的制定:運動強度及目標心率確定參考心肺運動試驗無氧閾(AT)水平制定。無氧閾使用V-Slope法確定,無氧閾判定指派專人負責。運動方案:先進行熱身運動(5~10)min,然后進行有氧運動(每組10~20min)及柔韌平衡運動,2次/d。待運動5次后根據個人情況可將熱身運動縮短5min以內,并逐步延長。運動方式:有氧運動主要以踏車、太極拳為主要運動方式。太極拳選24式太極拳,并由專業(yè)教練進行指導,在恢復運動時期結合采用八段錦。運動頻率:低頻組≤2次/周,常規(guī)組(3~5)次/周。運動頻次兩組均為(30±5)次。
采用型號為SN823316的耶格心肺運動評估儀對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進行記錄評估。對比兩組患者的VO2peak(峰值攝氧量)、VO2/HR(AT時氧脈搏)、AT時運動負荷量、最高VO2/HR、AT時分鐘通氣量、最高運動負荷量、最高分鐘通氣量。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選84例患者中,除常規(guī)組1例因無法按頻次堅持運動退出外,其余83例患者均完成試驗且無不良事件發(fā)生。兩組一般資料各項比較,P>0.05,詳見表1。
常規(guī)組運動康復后心肺功能指標與運動康復前比較均明顯增高(P<0.05)。低頻組運動康復后各指標雖有所增高,但與康復運動前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運動康復前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運動康復后,常規(guī)組AT時分鐘通氣量、最高VO2/HR、AT時VO2/HR、最高分鐘通氣量及最高運動負荷量與低頻組比較增高(P<0.05);常規(guī)組的VO2peak、AT時運動負荷量高于低頻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運動可使心肺功能提高,規(guī)律的運動可使與健康相關的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有效的運動刺激可防止冠狀動脈及其分支沉積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幫助心肌細胞攝取氧及進行物質交換,防止血栓栓塞,降低冠心病復發(fā)及猝死風險的發(fā)生率[3]。
太極拳、八段錦是身心合修的運動健身運動,對人體臟腑有調理作用,通過經絡氣血調理,可使心肌血液供給增加,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脂及心肌耗氧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4]。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西醫(yī)運動模式與太極拳及八段錦等有氧運動相結合的康復訓練,觀察比較不同頻率運動康復模式對冠心病患者康復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頻率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都會對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采用高頻次的常規(guī)組心肺功能提高效果優(yōu)于采用低頻次的低頻組,這說明在運用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過程中,選擇較高頻次對改善心肺功能及運動能力的效果優(yōu)于低頻次。兩組患者在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過程中無不良事件發(fā)生,說明(3~5)次/周頻次運動康復訓練方法安全有效[5]。
綜上所述,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治療時,適當增加頻次可對患者的預后效果起到改善作用。通過心肺運動評估儀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運動康復中,可以客觀動態(tài)評估其心肺功能。
表1.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表2.兩組運動康復前后心肺功能及運動能力比較(±s)
表2.兩組運動康復前后心肺功能及運動能力比較(±s)
組別 n 時間 VO2peak (mL/min)最高VO2/HR (mL/次)AT時VO2/HR (mL/次)最高分鐘 通氣量 (L/min)AT時分鐘 通氣量 (L/min)最高運動 負荷量 (W)AT時運動 負荷量 (W)常規(guī)組 41 康復運動前 1351.96±280.77 11.96±2.12 11.29±2.20 31.04±12.28 35.73±6.86 103.78±33.45 88.34±16.13康復運動后 1601.58±363.09 13.59士2.59 13.04±2.41 58.83±16.83 42.47±7.95 123.21士26.51 97.76±21.31低頻組 42 康復運動前 1375.13±461.17 11.66±3.02 10.58±3.07 51.72±16.47 35.74±11.42 107.79±34.83 83.50±29.43康復運動后 1493.81±446.43 12.47±3.11 11.63±2.94 54.05±18.75 38.55±10.04 112.12±35.09 93.79±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