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倫
摘要:20世紀初期與中期,第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的帷幕拉開,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封建制度的瓦解,此時的女裝進入了新的時代。20世紀初期與中期的西方也是女裝跨時代的階段,傳統(tǒng)累贅的裝束被新式服裝所取代。
關鍵詞:女式服裝;20世紀
二十世紀初中期中國屬于民國時期,而西方也正值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烽火之中,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國家政治經濟處在不斷變動之中。
20世紀初,受民主思想的影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的中國中央政府,不得不順應歷史潮流,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體制來維護其統(tǒng)治地位。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繼續(xù)陷于苦難的深淵。然而服裝業(yè)這一看似微小的行業(yè)卻在慢慢演變,也體現(xiàn)著社會的變遷。
一、女性的解放
在中國,民國時期是女子的第一次解放,束縛中國女人多年的纏足陋習被破,意味著中國一些鄙陋陳舊封建的觀念在慢慢受到著沖擊,民國時期女裝的變遷其實就是中國女裝由中式向西式轉化的過程。由于受西方女性衣著的影響,服裝不再只是平面剪裁的上衣下裙或寬大的袍服,服裝上的裝飾也由繁復變得簡潔。
在西方,緊身胸衣這個束縛了西方女性多年的塑身衣具的光環(huán)在漸漸減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讓女人們則承擔男人們留下的繁重工作。累贅煩瑣的傳統(tǒng)女裝嚴重阻礙了工作而被徹底拋棄,服裝的機能性被強調了出來,出現(xiàn)了簡潔、質樸,符合戰(zhàn)爭氛圍的軍服式女裝,因此緊身胸衣遭到全面廢棄。
緊身束衣如同中國的三寸金蓮一般,在滿足人們愛美欲時也給女性帶來了極大的傷害。綜合中西方兩種束縛女性的束體工具在被慢慢摒棄,可以看出一切的優(yōu)雅都是建立在實用和符合人本身的基礎之上的。
迫害中國女性的三寸金蓮(1),是人們對于美的一種變態(tài)追求,其最終要走向滅亡,一是因為處于不斷變革與戰(zhàn)爭中的中國不再需要足不出戶的閨中小姐,二是因為先進革命分子們也在不斷倡導著西方的民主思想,那些與舊思想相伴的陋習被破除也是情理之中的。西方也是如此,處于一戰(zhàn)的西方需要較大的勞動力,然而緊身胸衣則是阻礙了女性們許多自由活動。
兩者截然不同的是,中國的纏足陋習破除使大多數(shù)的女子被解放,然而緊身胸衣則是在一步步的改良,其線條由原先推崇的S形直趨于直線,緊身胸衣也隨之變長,隨著它的向下伸長,上部越來越長,逐漸演變?yōu)樾卣?,也就是現(xiàn)在胸衣??梢娫谶@樣一種有抑于人類發(fā)展的塑身器具的沒落的方式上,中國是將其完全趕出生活的舞臺,而西方則是將它慢慢改變,將其原本完全不符合人體原理的設計改為相對符合的另外一種塑身工具,并且被今人所沿用。
二、多樣化與突破的步伐
在民國初年,婦女服裝一般仍然是保持著上衣下裙的形制,和清代服裝相似。有些青年女子由于受到日本人女裝的影響,穿窄而修長的高領襯衫和黑色長裙,時稱“文明新裝”。隨著海外貿易的日漸發(fā)展,羽紗、呢絨、洋綢、花布等外國衣料及各種外國服裝源源輸入,傳統(tǒng)的服飾開始有所變化并日趨華麗。
西方女裝的重要時期,現(xiàn)代形態(tài)不僅得到了確立,其設計理念也對整個20世紀的服裝設計產生了男性化的設計趨向。以往以突出女性特征的女性服裝特點被改為男性化特點為主流。設計師們認為女性自己的舒適感受才是中心,強調功能性成樣式簡潔而溫柔,沒有其他累贅的細節(jié)。裙子變得越來越短,直到完全的露出了膝蓋。而衣服與裙子則是直線裁剪,忽略了腰部、臀部和胸部的曲線。
由此可見,由于一戰(zhàn)的影響,世界的文明也在不斷的交流與碰撞,中西方的服裝也在不斷突破過去的繁縟末節(jié)中尋求簡潔明快的新格調。
兩者不同的是,西方的女裝界推崇起了男性化,忽略了女性腰部、臀部和臀部的曲線,掩蓋住了原本女性特征的美,然而在中國,旗袍(2)的出現(xiàn)則是突出了女性妖嬈的曲線。
三、依舊的貧富差距與專業(yè)設計師
貧富差距始終是困擾著中國與西方國家服裝業(yè)的共同問題。
民國時期,一直到現(xiàn)代,由于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沿海與內地、城市與農村逐漸演變成了新舊兩個相對獨立的世界。城市無疑代表著新潮流新時尚。農村經濟的不景氣,女性仍然保持著之前的著裝習慣這些都表明但是時尚服裝變化下中國的整體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狀況。
民國時期的服裝設計大都是由畫家兼任,并沒有專業(yè)的服裝設計師,如早期的葉淺予、張碧梧等,他們以業(yè)余的身份,開辟了中西合璧的服飾新風格。雖然西方的潮流一下涌入中國,但民國時期的設計師,在吸收西方服裝結構、裁剪方法的同時,還立足民族傳統(tǒng),在裝飾、款式等方面仍保留了中式服裝的元素。
但是由于政治經濟等原因,這些設計者大多還是出自于一些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而且男性占了較大的比重,因此中國的服裝業(yè)依舊發(fā)展的緩慢,農村與城市仿佛生活于兩個不同的世紀。有服裝設計才能的人或許僅僅只能作一生裁縫,并無正規(guī)的院校學習有關知識,服務的對象也只是那富貴人家的少奶奶小姐。
對于西方而言,雖然貧富差距依舊是困擾著西方眾多國家的問題,但是此時的知名設計師與理念依舊涌現(xiàn),例如20世紀前期的三大女中俊才——夏奈爾、維奧內特。值得一提的是加布里?!は隳蝺?,出生于山村的她依舊運用了她在修女學校中學得的一手針線技巧開始服裝生涯,她設計的款式特別雅致和簡潔,充滿了女性風韻,她創(chuàng)造出一種具有獨立的風格,全然擺脫了19世紀末期的傳統(tǒng)與保守,開創(chuàng)了個性化、年輕化的衣著形式,奠定了20世紀女性時尚的基調。
二十世紀是一個解放的時代,是一個突破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在戰(zhàn)火中服裝業(yè)的發(fā)展并沒有因此而止步,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使得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服裝都毋庸置疑地邁上了新的一級臺階,置于不同地理位置,處于不同政治經濟背景,使得中西方的服裝又有著不再少數(shù)的不同之處,不過不論是名民國時期風韻猶存的旗袍也好還是充滿男性的女式西褲也罷,都是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里程碑……
注釋:
將女性的腳通過束縛來變?yōu)楹軏尚《蔚男螒B(tài),舊時以此為美。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tǒng)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xiàn)象和形式之一。
參考文獻:
[1]王曉瑩.《包裝世界》,2015 (4):9-13
[2]宋宏.《西方服裝史》,2008-9-1,中國紡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