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玉蘭 來賓市桂安建筑設計院 廣西來賓 546100
目前在建筑工程設計中越來越重視綠色節(jié)能技術的應用,因為,它能夠為提供大量的創(chuàng)新綠色環(huán)保理念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實現設計優(yōu)化突破,結合自然狀況內容,可以有效對傳統(tǒng)建筑工程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直接解決或緩解。從而提高了建筑的整體質量,進一步推動了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應結合建筑的門窗與本身的墻體等設施,才能順利開展建筑工程設計中的圍護技術,應結合建筑的門窗與本身的墻體等設施,才能順利開展建筑工程設計中的圍護技術,隔熱御寒就是此項技術的關鍵作用。目前在建筑節(jié)能圍護技術中,有多種設計方式,主要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對在建筑隔熱保溫墻體中應用圍護設計,就是指對建筑墻體所進行的保溫隔熱設計。圍護設計的夏季保溫能力,就算在炎熱的南方地區(qū),也可防止一些熱量的入侵,從整體技術應用來看,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是非常值得認可的。結合其墻體設計的主要要點,提出了選擇與應用保溫層旋轉位置、技術構造方式以及保溫材料。
結合其墻體設計的主要要點,提出了選擇與應用保溫層旋轉位置、技術構造方式以及保溫材料。具體而言,結合建筑外墻放置保溫隔熱層的不同位置,而設置三套保溫體系,主要包括內置保溫層、中間保溫層以及外圍保溫層,而相對于較高位置的建筑還會加厚這三套保溫體系,目前在工程綠色節(jié)能設計中已經廣泛應用了這種外置保溫層技術。物理學中的小導熱系數材料已經運用到了該技術基本原理中,同時也是決定建筑最外部墻體熱阻的原理,并且已經被許多地區(qū)建筑設計采納,此項技術大幅度降低了建筑建設的成本。
“呼吸墻”在優(yōu)化與實現建筑綠色節(jié)能設計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它被稱作為“雙層皮外墻”,其特色功能是隔熱通風。在雙層皮外墻設計方面,應用了相對較為安全、抗沖擊性能較好的玻璃,并設置了遮陽百葉窗在內部空氣夾層中,它可以有效調節(jié)室內太陽紫外線輻射。除此之外,這種呼吸墻在冬季,還可以最大化降低散發(fā)室內的熱量,主要是因為它采用了中空玻璃幕墻內層結構,并擁有強大的熱阻能力。同時還在幕墻外層設計了“通風口”,充分體現了墻體的“呼吸”特性。借助夏季強大的氣流熱壓通風原理,找開通風口后,就可以在幕墻內外層形成空氣源體系,不僅帶走了大量的太陽輻射熱能,也滿足了建筑通風的要求,從而實現了室內人工降溫的目的。但是,這種“呼吸墻”從建筑整體來看設計成本較高,不過該技術可以真正做到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降低建筑中對空調的使用量,可為建筑應用的長期發(fā)展起到有效助推作用。由此可見,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呼吸墻”,一方面保證了室內活動人群的健康,一方面降低了能耗,同時也是建筑綠色節(jié)能設計優(yōu)化的重要舉措。
即可起到防曬作用,又可起到保溫隔熱作用,這就是建筑防曬墻的兩種主要功能。防曬墻設計一般主要被應用在防止太陽照射問題上,大部分都設置在建筑東西兩側被太陽照射的地方,并根據太陽一天的運行軌跡來進行設計,在建筑的兩側增加防曬層,大幅度加強了建筑外部圍護結構抵御太陽輻射的能力,并且防曬墻與建筑外墻之間形成了有效空隙,當太陽輻射照射建筑本身時,室內所存有的熱空氣就會與由于太陽照射建筑所產生的熱空氣形成對流,這時,防曬墻就起到了作用,不但達到了外墻防曬的目標效果,而且熱量也被建筑防曬墻所陸續(xù)帶走了。
(1)根據我國《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降低并控制門窗的開放面積,對建筑窗框與墻體面積之比設定比值,即建筑內房間立面與整容面單元面積比值??偠灾?,就是要保證門窗北向窗面積不超過0.25,東西向窗墻面積不超過0.3,南向窗墻面積在0.35以內;
(2)提高玻璃的保溫隔熱性能??茖W合理利用中空或多層玻璃在建筑設計中,玻璃間所存在的空氣層可以為建筑提高保溫隔熱效果,并形成了高熱阻力。比如,某些建筑為降低熱輻射熱量,專門安裝了Low-E低輻射玻璃。普通的雙層中空結構玻璃與這種Low-E低輻射玻璃相互結合,可以保證室內日照溫度在常規(guī)穩(wěn)定范圍;
(3)為了提高外窗熱阻值效應,可采用塑料窗框或經過斷橋處理的窗框。這種窗框導熱性相對較小,并采用了特殊材質,配合多層玻璃的中間層可以自由調節(jié)建筑內部空間溫度,提高建筑的保溫特性。除此之外,其可降低室內的熱損失,外窗氣密性較為良好。例如:在設計窗扇縫隙和外窗窗框時,要結合窗框設置降壓槽,并考慮冷空氣滲透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平衡建筑室內溫度,降低冷風滲透率和空氣渦流。
綠色通風節(jié)能技術在建筑工程設計中應用與設計,主要可分為兩個方面:
(1)為了保證從建筑南側吹入室外風到建筑內,可在建筑頂部設置開啟玻璃天窗,這樣大量的室外風就會在建筑內多層窗戶受到風壓作用后引入。在建筑內部當進行大量的室外風后,就會形成收縮空氣流,保證與室內空氣形成對流,保證建筑內部北向形成的負壓區(qū),有效改善了建筑室內北向位置的通風情況;
(2)為了保證建筑內空氣流通狀況順暢,優(yōu)化室內自然通風情況,可根據風壓熱壓情況,模擬室內風壓熱壓對沖作用,避免室外風進入室內風出現衰減。由此可見,可結合建筑門窗,在建筑上部開啟天空設計,從而實現建筑內外自然通風效果。
綜上所述,綠色節(jié)能技術應用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環(huán)節(jié)較多,只有做到工程建設具有針對性,才能保證建筑中某些功能的實現。同時,要結合本地氣候進行設計調整,改善建筑內部生活環(huán)境,實現建筑綠色節(jié)能功能優(yōu)化,從而推動我國建筑綠色節(jié)能技術應用的進一步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