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重視語文教材的學習和利用,真正發(fā)揮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對教材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讓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真正回歸到語文的本性上,讓師生成為教材的主人。其中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中最龐雜、最綜合、最重要的內(nèi)容。要寫好作文離不開好材料,好材料要從教材中汲取,要從生活中發(fā)掘。
關鍵詞:教材;生活;寫作;高效性的方法
生活是寫作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投入生活,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才能產(chǎn)生切身的感受,寫好文章。生活的素材從哪里來?對于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教材。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在學習名家優(yōu)秀美文的時候就滲透作文教學,以讀導寫,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設計開放性作文題目,讓學生自主表達,結合生活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提到寫作文,許多學生就皺起眉頭,咬筆桿子,搜索枯腸而不得。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多種多樣:選材困難,表達方面語言欠缺;缺乏寫作技能,內(nèi)容平淡;沒有細致的描寫,細膩的情感;不能靈活地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文章詳略上處理不當?shù)鹊?。所以針對這些狀況,作為老師在平時的學習教材的時候就要滲透作文教學,注重在適當?shù)臅r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可見,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中最龐雜、最綜合、最重要的內(nèi)容。寫好作文離不開好材料,好材料從要教材中汲取,從生活中發(fā)掘。為此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論述提高寫作高效性的方法:
一、 從課文中激發(fā)尋找類似經(jīng)歷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于認識和經(jīng)驗,有什么樣的認識和經(jīng)驗,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闭J識和經(jīng)驗從哪里來,從生活中來?!胺灿猩畹牡胤骄陀锌鞓泛蛯毑亍?,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寫作固然要伏在桌子上,寫作材料卻不能夠單單從伏在桌子上取得。我讀了陶行知的教育叢書,特別是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對我啟發(fā)很大。生活是廣闊的,對于寫作的素材也是取之不盡的。在教學中,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溝通課內(nèi)外,寫作的圈子就可以無限大。
學習《童年趣事》時,我向?qū)W生提出:“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童年趣事呢?”一語激起千層浪,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獨特的童年趣事,課堂氛圍很活躍,我又趁熱打鐵讓他們寫成文章。學習宗璞的散文《紫藤蘿瀑布》,我們不禁為語言的優(yōu)美折服,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但是我們每天匆匆從學校的紫藤蘿邊走過,是否停住了腳步,留意過它呢?上課時我們已經(jīng)講解過寫景的順序及景物的特點,尤其要從形態(tài)、色彩、動靜、感覺等角度感知美景。相信學生通過細心的觀察,一定能把類似的情感抒寫出來,真實而富有真情。其實寫作話題生活化,注重從生活中取材,是避免當前學生寫作內(nèi)容遠離日常生活實際、缺少真情體驗的一劑良方。
二、 從課文中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想象力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寫作?!白灾鳌弊魑木褪恰把詾樾穆暋保市远鵀?,展現(xiàn)自我的風采,體現(xiàn)鮮明的個性。怎樣才能文思泉涌,自由發(fā)揮呢?寫作中不可忽視想象力的作用。
譬如寫作時,課堂上常發(fā)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眉頭緊鎖,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內(nèi)容干癟,味同嚼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文采洋溢。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發(fā)揮得如何。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由眼前開得如此茂盛的藤蘿,聯(lián)想到像一條瀑布;由眼前活潑熱鬧的紫藤蘿,聯(lián)想到十多年前紫藤蘿花架被毀壞。文章之所以生動形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進行了精妙的聯(lián)想。在平時要向生活和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畫面,要勤思精想,活躍思維。
三、 從課文中學習寫作技巧激發(fā)寫作熱情
課文中有許多寫作方法,文章的立意、選材、結構、語言風格、寫作技巧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葉圣陶說過:“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該怎樣想才對,該怎樣寫才好?!睂懳恼卤仨毢侠戆才藕媒Y構,包括開頭和結尾、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等。我們學習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寫法,《背影》開頭“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吸引讀者,結尾又呼應開頭,結構嚴謹。
寫人記事要中心突出,動筆之前,要深思熟慮,確定中心,動筆之前,要心中有數(shù),緊緊圍繞中心,詳略得當。還有一些寫作技巧的運用,寫文章要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富有曲折的情節(jié)。
四、 從課文關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激發(fā)寫作熱情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的觀點。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到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選擇和運用課文內(nèi)容,把寫作這一重要活動落到實處。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等多種途徑,發(fā)掘?qū)W生寫作機會,溝通課堂內(nèi)外,加強書本與社會的聯(lián)系。同時把寫作的目光投向?qū)W校、家庭、更廣闊的社會。學習了《都市精靈》《明天不封陽臺》等,揭示了關愛生靈、熱愛自然的主題,可以讓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結合身邊的鳥類生存現(xiàn)狀、國家對鳥類的保護措施、國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等,寫成各類文體的文章,甚至可以為保護鳥類奔走疾呼,寫倡議書等。
五、 從課文專題和名著中激發(fā)寫作熱情
專題和實踐活動是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是探索式學習方式的嘗試,旨在讓學生在綜合的跨學科的語文學習中提高整體語文素養(yǎng),提高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己探索學習方法,聯(lián)系學校和家庭生活,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西游記》《水滸傳》等名著,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精彩的情節(jié),表達自己對這個人物的看法,可以進行一期“名著人物談”的寫作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從而提高寫作水平,使得語文素養(yǎng)整體提高。
在今后教學中,認真踐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念。中學寫作要讀寫結合,讀課文、讀生活、讀社會相結合。要讓學生的寫作回歸生活的真實,并且能借鑒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更要讓學生在觀察、思考、體驗生活中提升思維品質(zhì)、審美能力。緊緊地抓住課文教學的內(nèi)容、素材,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新鮮的寫作素材,不失為激發(fā)寫作激情、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方式,仍有待我們繼續(xù)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2]走近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武新利,江蘇省泰州市,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