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這詞已經出現很久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近期和一些新型銷售高手一起討論,大家都建議做出爆品,他們舉出的例子大多數是通過他們的服務可以實現短期大量銷售,而實現大量銷售的前提是定價低,消費者覺得劃算,筆者疑問,這樣就能算是爆品嗎?
查閱資料,有人給爆品定義:一年一款單品銷量在行業(yè)品類是第一,讓用戶直接可感知并形成口碑的戰(zhàn)略性產品或者服務或者平臺。想想當年的小米手機、日本的馬桶蓋、還有褚橙都是很不錯的爆品,可是他們占領市場不是靠低價呀!某多多雖然經常有9.9元的爆品推出,但是因為這種不著邊際的價格,身邊的朋友還是記住了某多多,而沒有記住哪個產品。關鍵是他的這種不著邊際的價格產品賣出去了多少呢?還是只是通過吸引眼球的炒作,打造了一個平臺呢?
做銷售的都喜歡說,誰的故事講得好,就會出現爆品,其實對于農產品,品質是基礎。經得起檢驗和推敲的農產品生產過程才會確定該產品是不是可以成為一款爆品。沒有基礎,只是靠策劃的爆品,最終可能會成為反面教材。
農產品爆品的背后不僅僅營銷策劃,各種標準的制定、執(zhí)行、產品分類、產品的延伸服務等都很關鍵,因為我們通過爆品要做事業(yè),而不是簡單的促銷。期待農業(yè)人,沉下心來,為了做好農業(yè),摟草打兔子順便搞出個爆品,而不是為了爆品,只會講故事。
當下農業(yè)安全、農產品安全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打造農產品爆品的社會條件已經具備,接下來的農業(yè)爆品可能會是某農資套餐下的爆品,也可能是某農資服務下的爆品,那時候我們農業(yè)行業(yè)轉型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