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樂亭縣汀流河鎮(zhèn)汀流河初級中學)
在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史料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資源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對于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來說,這是一種非?;镜墓δ?,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所重點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的能力。所謂“史料”,是指研究和談論歷史時所根據(jù)的材料,它包括各種典籍、圖表、筆記、碑文、民謠等,實際上是人類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而歷史,是指發(fā)生在過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現(xiàn)性。在這種情況下,史料就成為人們認識和了解歷史的基礎,也成為歷史教學做到言之有據(jù)的前提。歷史課程的教材當中有非常豐富的史料,但是出于篇幅的考慮,這些史料大多都是介紹性質的,所以,學生的學習過程還需要不斷的自主進行搜集整理工作,使得這些被引用到教材中的史料,內容進一步的擴展,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學生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從而提高他們記憶的深度。
要有效地運用歷史史料來進行教學工作,合適的選取歷史史料就非常的重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歷史史料選擇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合理性,要注重這些原則,那么,教師在選擇的時候,以及指導學生在選擇的時候,就能有一些明確的選擇依據(jù)。
首先,能夠入選到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史料,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這些史料首先在內容方面不要太多,避免給學生造成較為沉重的課堂學習負擔,因為信息量過大,學生就會感到疲勞,所以,精要選取非常必要。所以,科學性重點都要體現(xiàn)在選擇歷史史料的數(shù)量方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篩選。
其次,在選擇史料的時候不能超過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這些史料,而且在不同的年級之間,學生們所要參考的史料也要有所區(qū)別,關注到學生現(xiàn)有知識儲備的不同,同時也要關注到教材教學的需要。
最后,需要注意的標準就是選擇歷史史料的真實性問題,只有考慮到是真實的史料,而不是毫無根據(jù)的,來源無法考證的資料。教師在選取的時候就要重點得從這些方面進行選擇。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材的內容其實并不多,然而這些過于高度概括的教材內容,實際上給了學生很多的提示,也給了教師很多發(fā)揮的空間。這樣就需要教師通過擴充史料的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的估計在課堂上需要哪些史料,學生需要在掌握了哪些史料的基礎之上才能思考這些問題?教師在選擇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到教學的內容,也要關注的史料本身的質量,這些都是在教材之外必備的重要補充,因此史料的選擇不能馬虎。在運用這些史料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一些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要將問題設計的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層次性,從而調動學生閱讀史料的興趣。呈現(xiàn)史料的方式也可以盡可能的靈活,一方面可以通過復印資料的方式發(fā)給學生,再有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將一些圖片,視頻資料等同時呈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這些方式都非常的直觀,而且進一步擴充了課堂教學的容量,使得學生在歷史的學科學習中,視野進一步的擴展。
學生在歷史這門課程的學習中,需要具備最基本的思維能力,學生需要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并且從信息中探索出一些獨有的見解,這些都是在歷史這門科學系統(tǒng)必要的訓練過程。所以,借助史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在史料的推動之下產生對很多歷史事件的一探究竟的學習欲望。素質教育的理念一直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人翁的地位,所以,在歷史課的學習當中,我們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主體學習的作用的發(fā)揮。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入到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加強他們對學習過程的理解。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的擴展現(xiàn)有的歷史史料,為了他們問題的解答,進一步的向更深層次進行挖掘。所以,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也進一步的提高了。
總之,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為了進一步的擴充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于很多歷史事實,保持更加清晰的認識,需要借助史料的方式,來實現(xiàn)以上的教學目標。并且教師要善于挖掘,善于搜集,引導學生分析史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