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京市未成年人社交媒體的使用與自我表達

      2019-01-30 08:41:26李永健王雅杰
      未來傳播 2018年6期
      關鍵詞:比例社交意義

      李永健 王雅杰

      自我表達指通過行為、言語或做選擇來表達個人看法和感覺,它是一種將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投射到外界行為的過程,即有意識地透漏個人信息的過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形成和維持社會關系及人際關系,并在未成年人的社會化進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表達增強了自我覺察的能力,可以與他人分享體驗,可以從他人那里獲得反饋;同時,自我表達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神秘感,可以建立親密的關系、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達成合作等,因此它是人際交往當中一種重要的行為表現(xiàn),是衡量親密關系的重要指標,且對個體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社會交往已經(jīng)從線下轉為線上,由于未成年人能夠感知到兩種環(huán)境的差異,其在線上進行的自我表達程度、方式等必然有所不同。[1]因此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在線傳播中的哪些因素會影響未成年人的自我表達。

      本次針對北京市未成年人社交媒體使用和自我表達的調(diào)查共收集了660份有效問卷,其中46%被調(diào)查者是男性,54%是女性;33.6%居住在北京城區(qū),32.9%居住在縣區(qū),33.5%居住在鄉(xiāng)鎮(zhèn);33.5%是小學生,33.9%是初中生,32.6%是高中生。

      一、北京市未成年人常用的社交軟件與全國調(diào)查有差異

      本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如圖1所示,未成年人最常用的社交軟件/平臺是微信,占54.8%,其次是QQ,占36.1%,兩者合計占90.9%,微博、個人空間、論壇/貼吧占比較少。而根據(jù)企鵝智酷發(fā)布的《用數(shù)據(jù)讀懂95后》年度報告顯示,青少年最常使用的社交軟件是QQ,與本次調(diào)查中微信用戶占大多數(shù)的結果有不同,表明北京市未成年人社交軟件的使用與全國有著明顯差異。

      圖1 北京市未成年人常用的社交軟件

      (一)從影響社交軟件/平臺的使用的個人因素來看

      性別因素影響社交軟件/平臺的使用,兩者間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關聯(lián)(χ2=17.349,df=5,sig=0.004)。女性使用QQ和微信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女性91.73%,男性89.8%)。女性使用微信的比例(60.68%)明顯高于男性(47.62%),而男性使用QQ的比例(42.18%)明顯高于女性(31.05%)。

      是否為獨生子女與社交軟件/平臺的使用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18.950,df=5,sig=0.002)。獨生子女使用微信和QQ的比例(90.6%)低于非獨生子女(91.49%),且獨生子女使用QQ的比例(32.05)明顯低于非獨生子女(43.40%),獨生子女使用微信的比例(58.55%)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48.09%)。

      學習成績與未成年人社交軟件/平臺的使用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32.149,df=15,sig=0.006)。優(yōu)等生使用微信和QQ的比例(92.65%)高于中等生(91.46%)和成績較差的學生(88.89%)。優(yōu)等生使用微信的比例(62.71%)明顯高于其他學生。這說明,未成年人使用微信和QQ等社交軟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習成績。

      對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未成年人中使用社交軟件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非獨生子女的高于獨生子女,成績好的高于成績差的。這說明在利用社交軟件進行自我表達和社會交往中,女性的主動性高于男性,非獨生子女高于獨生子女,成績相對好的學生主動性高于成績差的。因此我們要加強對男性、非獨生子女、成績差的未成年人自我表達的主動性引導和教育。

      (二)從影響未成年人使用社交軟件的社會因素來看

      城市等級與社交軟件/平臺的使用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關聯(lián)(χ2=112.588,df=10,sig=0.000)。相較于省會城市(QQ37.10%,微信52.04%)和縣區(qū)的未成年人(QQ12.04%,微信77.31%),鄉(xiāng)鎮(zhèn)的未成年人(QQ59.35%,微信35.05%)更多使用QQ,較少使用微信。而縣區(qū)未成年人則更多使用微信(77.31%)。

      學校分類與社交軟件/平臺的使用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關聯(lián)(χ2=111.828,df=10,sig=0.000)。相比于小學生(QQ13.64%,微信77.73%),初中生(QQ52.91%,微信41.70%)、高中生(QQ41.83%,微信44.71%)較多使用QQ,較少使用微信。而小學生使用微信的比例卻遠遠高于初中、高中生。另外,高中生使用微博較多(6.73%),而小學生更喜歡使用個人空間(4.55%)。

      父母教育程度與社交軟件/平臺的使用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父親:χ2=95.186,df=25,sig=0.000;母親:χ2=102.496,df=25,sig=0.000)。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父母的學歷為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和QQ的比例在88%以上,父母學歷為大學/大專、研究生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和QQ的比例在85%左右。這反映了父母為高學歷的未成年人接觸的社交軟件更多,其選擇更多樣化。

      未成年人與父母的情感交流情況顯著影響著他們對社交軟件的使用(χ2=67.236,df=25,sig=0.000)。未成年人與父母感情好使用微信和QQ的比例穩(wěn)定在91%左右,而與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和QQ的比例達到100%。這意味著,與父母的溝通狀況影響著未成年人社交軟件的使用。父母應該通過社交軟件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而不僅僅只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訓斥與苛責。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城鄉(xiāng)之間、小初高在社交軟件的使用上都存在差異,這可能是由于社會條件差異或者是未成年人身心的階段性發(fā)展導致的。同時家長因素的影響也有差異,教育程度高的家長以及與家長情感交流狀況好的孩子其社交軟件平臺使用比例就高,因此要讓家長認識到“自我表達在形成和維持社會關系中至關重要,其次也在青少年的個性發(fā)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再者自我表達也影響青少年的自尊和幸福感”。[2]家長要鼓勵學生正確使用社交軟件進行社會交往,用社交軟件來與孩子交流是促進未成年人社會化進程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

      二、北京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的行為習慣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超過45%的未成年人在使用社交媒體時一般是幾天更新一次狀態(tài);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只關注別人,自己不發(fā)狀態(tài);每天都發(fā)很多狀態(tài)且每天更新一次自己的狀態(tài)的未成年人比例均低于10%,如圖2所示。

      圖2 未成年人上網(wǎng)類型

      (一)從影響未成年人上網(wǎng)類型的個人因素來看

      性別因素與未成年人上網(wǎng)類型之間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15.935,df=4,sig=0.003)。男性未成年人每天都發(fā)很多狀態(tài)的占8.59%、每天更新一次自己狀態(tài)的12.71%、只關注別人不發(fā)自己狀態(tài)的比例達33.68%,高于女性未成年人(比例依次為3.99%、10.26%、27.64%);53.28%的女性未成年人則是幾天更新一次狀態(tài),高于男性的38.83%。

      家庭所在地與他們上網(wǎng)類型之間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22.146,df=8,sig=0.005)。城市未成年人選擇每天都發(fā)很多狀態(tài)(7.89%)、幾天更新一次狀態(tài)(47.85%)的比例高于其他未成年人,鄉(xiāng)鎮(zhèn)未成年人選擇每天更新一次自己的狀態(tài)(21.54%)的較多,鄉(xiāng)村未成年人選擇只關注別人,不發(fā)自己的狀態(tài)(39.49%)的較多。這反映了鄉(xiāng)村未成年人更少進行自我表達,而城市未成年人自我表達行為較多。

      (二)從影響未成年人上網(wǎng)類型的社會因素來看

      母親平時用電腦或上網(wǎng)頻率與未成年人上網(wǎng)類型的選擇之間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27.178,df=16,sig=0.040)。母親隨時用電腦的未成年人選擇每天都發(fā)很多狀態(tài)的比例較高(13.39%),而其他未成年人則更多選擇幾天更新一次狀態(tài)。這可能是因為較多使用電腦的母親較少顧及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因而未成年人轉而在網(wǎng)上傾訴自己的心事。

      與父母的情感交流狀況與上網(wǎng)類型的選擇之間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49.962,df=20,sig=0.000)??傮w來講,與父母的情感交流狀況越好的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自己狀態(tài)的比例越低,反之則越高。這說明,與父母情感交流狀況不好的未成年人更傾向于在社交軟件上頻繁發(fā)布自己的狀態(tài)。父母應多關心自己的子女,多與他們進行交談,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利于未成年人吐露自己的心聲,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和途徑。

      三、北京未成年人使用社交軟件自我展示的主要偏好

      (一)展示興趣愛好,發(fā)布即時感想

      圖3展示的是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自己相關信息的總體情況。未成年人樂于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21.5%)、即時的心情感想(19.7%),對自己遇到的感情狀況(3.7%)很少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值得注意的是,有14.6%的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選擇什么也不發(fā)。

      圖3 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發(fā)表的信息

      從個人因素來看,性別因素影響著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自己相關的信息。與男性相比,女性未成年人更喜歡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自己的自拍照(10.41%)、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16.29%)、即時的心情感想(12.52%);男性未成年人選擇什么也不發(fā)的比例(18.45%)高于女性未成年人。這反映了女性更愿意在網(wǎng)上維持自己的外在和內(nèi)在形象,而男性的自我表達程度相對較低。同時,將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頻率最高的兩項(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即時的心情感想)分別與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制作交叉表,檢驗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性別因素與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1.659,df=1,sig=0.198),但是與發(fā)布即時心情感想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14.257,df=1,sig=0.000)。超過70%的男性未成年人不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即時的心情感想,超過42%的女性未成年人更喜歡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自己的心情感想。

      從社會因素來看,學校等級與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χ2=2.992,df=2,sig=0.224)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與發(fā)布即時的心情感想(χ2=39.080,df=2,sig=0.000)間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初中生(44.39%)、高中生(44.44%)比小學生(19.55%)更喜歡發(fā)布自己的心情感想,且年級越高的未成年人越喜歡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自己的心情感想。這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未成年人的心情感想漸趨復雜,需要宣泄。調(diào)查提示老師和家長應該注意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發(fā)布的心情感想,而不僅僅只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和面部表情。同時,學習成績與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χ2=7.138,df=3,sig=0.068)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與發(fā)布即時的心情感想(χ2=7.860,df=3,sig=0.049)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隨著成績的提升,選擇發(fā)布即時的心情感想的比例也增高(優(yōu)等生40.11%、中等生37.47%、差等生25.00%)。這可能是因為成績優(yōu)等的學生更關注自我的心情變化且更愿意進行自我表達。

      除此之外,城市等級與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9.352,df=2,sig=0.009),與發(fā)布即時的心情感想之間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2.153,df=2,sig=0.341)。鄉(xiāng)鎮(zhèn)未成年人更不愿在社交軟件上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而省會城市、縣區(qū)未成年人則相對更愿意展示興趣愛好。這反映了省會城市未成年人更具開放性。

      (二)公布最多的個人隱私是性別、年齡

      對于“在社交軟件上,公布了自己的哪些信息”等問題的回答,如圖4所示,26.7%的未成年人選擇了性別,16.9%選擇了年齡,15.5%選擇了QQ/微信號,12.3%選擇了姓名,2.6%選擇電子郵箱。調(diào)查顯示,較多的未成年人選擇公布自己的姓名、微信號、照片、手機號等隱私,這些資料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會給未成年人帶來一定的麻煩。對此,家長和老師應對學生進行網(wǎng)絡素養(yǎng)教育,時刻提醒他們不要輕易在網(wǎng)絡空間上大幅度披露自己的隱私。

      圖4 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公布的信息

      將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公布比例最高的兩項信息(性別、年齡)與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做列聯(lián)表獨立性檢驗。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公布性別、年齡與未成年人的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未成年人公布性別&性別:χ2=0.530,df=1,sig=0.467;未成年人公布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χ2=0.123,df=1,sig=0.726;未成年人公布年齡&性別:χ2=0.123,df=1,sig=0.726;未成年人公布年齡&是否為獨生子女:χ2=0.547,df=1,sig=0.460)。這說明在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告知社會這兩類信息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已經(jīng)不存在任何威脅,且他們對此也形成了共識。

      具體來說,從個人因素看,學習成績與公布自己的年齡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13.394,df=3,sig=0.004),與公布自己的性別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7.439,df=3,sig=0.059)。學習成績中等和優(yōu)等的未成年人不愿公布自己的年齡,比例分別為61.06%和60.80%,而成績差等生更愿意公布自己的年齡,比例為58.75%。寄宿/走讀與公布自己的性別(χ2=0.332,df=1,sig=0.567)、年齡(χ2=1.124,df=1,sig=0.289)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這說明寄宿或走讀不影響未成年人公布性別或年齡,即兩者都傾向于不公開且差距不大。

      從社會因素看,城市等級與公布性別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2.089,df=2,sig=0.352),與公布年齡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11.874,df=2,sig=0.003)。與生活在縣區(qū)的未成年人相比,生活在省會城市、鄉(xiāng)鎮(zhèn)的未成年人更愿意在社交軟件上公布自己的年齡。學校分類與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公布自己的性別(χ2=12.001,df=2,sig=0.002)、年齡(χ2=13.445,df=2,sig=0.001)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傮w來講,隨著未成年人學校等級的提升,學校等級越高的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上披露自己性別、年齡的比例也越高,但是公布性別的比例遠遠大于公布年齡的比例。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未成年人自我表達的欲望越來越強并且相對掌握了網(wǎng)絡社交的技巧,因而在網(wǎng)絡上安全感更高,表達的程度也就越高。另外,未成年人和誰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與公布自己的性別(χ2=3.802,df=4,sig=0.433)、年齡(χ2=4.480,df=4,sig=0.34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相關。這是由于回答該問卷的未成年人多是跟父母同住,較少與其他人住,因而在數(shù)據(jù)上未能體現(xiàn)明顯差異。

      四、北京未成年人排遣煩惱的主要交流方式

      在煩惱時的交流方式一題中有32.5%的人選擇了自己在心里想,21.4%的選擇在現(xiàn)實中向好朋友訴說,21.4%的選擇在現(xiàn)實中向父母訴說,10.7%的選擇寫日記,僅有6.7%的人選擇在網(wǎng)絡中向好朋友訴說和3.9%的選擇在網(wǎng)上發(fā)個帖子/心情,另有0.8%的人選擇在網(wǎng)絡中向陌生人訴說,如圖5所示。這說明了未成年人有心事更傾向于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交流,而不是在網(wǎng)上交流。同時選擇自己在心里想的比例最高,表明許多未成年人不愿意與人分享自己的煩惱,這可能會造成未成年人的孤獨感,甚至會導致未成年人更多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圖5 未成年人遇到煩惱的交流方式

      從個人因素來看,性別因素與煩惱時的交流方式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22.174,df=8,sig=0.005),男性回答自己在心里想的比例較高(36.30%),女性回答在現(xiàn)實中向好朋友訴說(25.57%)、寫日記(11.78%)、在現(xiàn)實中向父母訴說(22.99%)等的比例較高,這反映了男性更不善于與人面對面交流,而女性更傾向于與關系親密的人分享自己的煩惱。這可能與男性的社會期待——堅韌頑強有關,女性則更多地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

      是否是單親家庭與煩惱時的交流方式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16.261,df=8,sig=0.039),單親家庭的未成年人更傾向于自己在心里想(40.38%)和在網(wǎng)絡上向陌生人訴說(3.85%),非單親家庭的未成年人在現(xiàn)實中則更多地是向父母訴說(22.56%)和向好朋友訴說(21.89%),這反映了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孤獨且更愿意自己消化煩惱,向陌生人訴說煩惱則體現(xiàn)他們的孤獨感,非單親家庭的孩子則愿意與人分享煩惱。寄宿或走讀與煩惱時的交流方式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15.860,df=8,sig=0.044),寄宿學生選擇在現(xiàn)實中向好朋友訴說(38.46%)、在網(wǎng)上發(fā)個帖子/心情(5.77%)的比例更高,走讀學生選擇在現(xiàn)實中向父母訴說的比例更高(22.47%),這可能是由于寄宿學生較多與同齡人交往且沒有父母在身邊,而走讀學生更多與父母接觸并將他們作為尋找情感認同的對象。

      從社會因素來看,與父母情感交流與煩惱時的交流方式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86.500,df=40,sig=0.000),與父母情感很好的未成年人更傾向于在現(xiàn)實中向父母訴說(29.73%),相反與父母情感很不好或一般的未成年人則較少選擇向父母訴說(4.05%),而是更多選擇自己在心里想(41.89%),這反映了與父母的情感交流能很好預測未成年人面對煩惱時是選擇與身邊關系親密的人交流還是在網(wǎng)上發(fā)帖子,而與父母感情好的未成年人更能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并從關系中獲得支持,因而他們更傾向于與身邊的人交流。對于與父母情感交流不好的未成年人,教育者要注重疏解他們的煩惱,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或促進其家庭內(nèi)部的交流。

      學校分類與煩惱時的交流方式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71.178,df=16,sig=0.000),小學未成年人回答在現(xiàn)實中向父母訴說(35.00%)和寫日記(16.36%)的比例更高,而隨著年齡增長,該比例明顯下降而自己在心里想(小學22.73%,初中36.77%,高中38.42%)和在現(xiàn)實中向好朋友訴說(小學15.45%、初中22.42%、高中26.60%)的比例明顯增高,這說明在小學時期未成年人更多地依賴自己的父母,而初中和高中時則更多地依賴自我反省和同伴關系,這反映了未成年人尋求情感支持途徑的變化。因而在小學時期要更注重家庭教育,初中和高中則要注重同伴教育。學習成績與煩惱時的交流方式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χ2=43.282,df=15,sig=0.009),優(yōu)等生更傾向于在現(xiàn)實中向父母訴說(28.25%)和在現(xiàn)實中向老師訴說(0.56%),中等生中選擇在現(xiàn)實中向好朋友訴說的比例(23.33%)高于其他學生,差等生則更多選擇自己在心里想(46.84%),這說明優(yōu)等生通常與長輩有良好的關系并能獲得支持,差等生卻更愿意自己解決煩惱。

      總之,遇到煩惱時,未成年人更多選擇自己在心里想,表明他們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根據(jù)上述分析,能預測未成年人是否向他人傾訴的變量可能是與他人關系親密度或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因而不擅長交友的男性、單親家庭的孩子、走讀生、差等生、與父母情感交流不好的未成年人在選擇自己在心里想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未成年人。同時掌握了他們與同伴、父母、老師的關系親密度,能有效預測未成年人在有煩惱時會向誰訴說,如優(yōu)等生更愿意向老師和父母訴說。

      五、結 語

      綜合上述研究可見,未成年人對互聯(lián)網(wǎng)自我表達的訴求趨于保守,雖然其在網(wǎng)絡上自我表達的內(nèi)容是積極正面的,較少表達自己的煩惱且多數(shù)未成年人更愿意自己面對煩惱,這是選擇性自我表達的具體體現(xiàn)。[3]這可能是因為未成年人認為積極向上的形象更容易獲得社會認同,所以他們在網(wǎng)絡上的表達是有選擇的,即傾向于表達積極情緒而隱瞞消極情緒。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未成年人在生活中的煩惱少,尤其是那些在現(xiàn)實中親密交往較少的未成年人,他們遇到煩惱時很難在現(xiàn)實中獲得慰藉。而當生活中的失敗事件和挫折感越積越多時,必然會改變未成年人對世界的看法,甚至可能導致其越軌行為。因此,我們不應將未成年人網(wǎng)絡上的自我表達,當作他們的真實生活,而應深入關切其成長過程及其喜怒哀樂。如父母應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及生活,學??啥〞r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理測評和疏導,社交網(wǎng)站上要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表達和疏解負面情緒的平臺。

      在探討青少年社交媒體的使用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時,有學者認為“大眾傳媒的使用者在體驗媒體時并不是作為一個單個的人,而是作為社會的成員之一,是社會文化的參與者”,[4]通過網(wǎng)絡進行社會交往、自我表達是他們參與社會的一種形式,已經(jīng)成為了整個社會的一種流行文化,所以青少年社交媒體的使用是與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因此我們要關注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對青少年發(fā)展帶來的影響。馬爾庫塞認為造成當代發(fā)達工業(yè)社會“單向度”的原因是技術力量的操縱和控制,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型的極權社會。他認為,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科學技術已取得合法的地位,并且“科學的—技術的合理性和操縱一起被焊接成一種新型的控制形式”,[5]“在絕對優(yōu)勢的效率和日益增長的生活水準這雙重的基礎上,依靠技術,而不是依靠恐怖來征服離心的社會力量?!盵5](68)從表面上看由于有了這些新媒體,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機會了解和獲取各方面的信息、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和影響,但實際上由于新媒體的特點及人的社會屬性使得青少年很早就陷入到某個虛擬群體當中,他們更多地是接受來自自己所屬群體的影響,也就是說青少年認識、理解世界的面會越來越窄,他們成為了滿足于自己小群體交往環(huán)境的“單向度的人”,我們分析研究青少年的媒介使用特點,就是為了避免他們成為單向度的人,引導他們成為多向度、有理性的社會人。

      猜你喜歡
      比例社交意義
      社交之城
      英語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28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5:08
      人體比例知多少
      有意義的一天
      社交距離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nèi)向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8
      按事故責任比例賠付
      紅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54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標
      开封县| 五家渠市| 贵德县| 西安市| 蚌埠市| 清水县| 临猗县| 南和县| 大关县| 西吉县| 大冶市| 枣庄市| 扶沟县| 乳源| 黔西| 石泉县| 贡嘎县| 和政县| 中超| 两当县| 班戈县| 越西县| 广东省| 延川县| 双流县| 寿光市| 松阳县| 桐乡市| 宁晋县| 道孚县| 德兴市| 乌审旗| 东乡| 岳阳市| 乳山市| 枞阳县| 西乌| 金川县| 临漳县| 定陶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