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斌
摘要:當前,各大旅游景點官網(wǎng)英文版文本的翻譯水平參差不齊,一方面有損我國旅游行業(yè)服務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難以實現(xiàn)宣傳效益最大化。因此,以韓禮德的語篇分析模式為理論指導,特此提出“一綱、兩對等”的翻譯原則。本文以國內(nèi)兩家知名景點網(wǎng)站的漢英文本為例,在一綱(分析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和兩對等(語義對等和語用交際對等)方面進行漢英對比分析,為旅游外宣翻譯實踐提供經(jīng)驗借鑒。
關鍵詞:語篇分析模式;旅游外宣;翻譯策略;功能對等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1.034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9)01-0147-04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語篇分析模式是由韓禮德提出,它重視語篇分析和語用意義,其研究對象不僅僅是原文和譯文兩種語言體系,而且還涉及語言體系以外的各種制約因素,包括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韓禮德的語篇分析模式為旅游外宣翻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視角。
一、我國旅游外宣翻譯實踐的現(xiàn)狀
從國內(nèi)各大旅游景點的官方網(wǎng)站來看,英文版網(wǎng)頁的文本水平參差不齊。其中很多英譯本是基于中文文本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表面看似很忠實于原文,做到了信息無遺漏和語法無誤,但實際的宣傳效果卻大打折扣。
中國對外傳播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段連城先生將外宣翻譯的“病癥”分為兩類,一是甲型病狀(表現(xiàn)為白字連篇,語法錯誤和用詞不當),二是乙型病狀(主要表現(xiàn)為拼寫、語法無錯,但外國讀者感到難懂甚至不懂)。
我國旅游外宣翻譯工作仍處于無標準、無規(guī)范的自由狀態(tài)。一方面,國內(nèi)旅游行業(yè)尚未出臺有關旅游外宣翻譯工作質量的指導性意見和標準;二是旅游外宣翻譯的研究內(nèi)容過于零散,缺乏整體性。重理論研究,輕成果轉化,導致理論研究與指導實踐相脫節(jié)。
二、提出“一綱、兩對等”原則的理論依據(jù)及其具體內(nèi)容
(一)提出“一綱、兩對等”的理論依據(jù)
1.語言的純理功能與語篇分析模式
韓禮德把語言的純理功能分成3種: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語言可以用來表達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語言的這種功能在功能語言學中成為“經(jīng)驗功能”;人際功能指人們使用語言來表現(xiàn)、建立或維持人際關系,用語言來影響別人的行為,或用語言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其方法是使用各種稱謂、語氣、措辭等語言資源;語篇功能是純理功能的核心,它使語言和語境發(fā)生聯(lián)系,從而使得說話人創(chuàng)造與情境一致或相稱的語篇。
韓禮德的語篇分析模式由社會文化環(huán)境、語篇體裁、語域、話語意義和詞匯語法5個層面組成。其中,社會文化環(huán)境決定語篇體裁,而語篇體裁又決定語域。語域,也稱情景語境,包含語場(field)、語旨(tenor)和語式(mode)。語場指交際目的及主題,語旨指交際者之間的關系,語式指交際得以進行的方式。語域的3個組成部分與語言的3個純理功能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
2.外宣翻譯的“三貼近”原則
翻譯文本通常具有較強的輸出性和目的性,它不僅是反映源語文化的“窗口”,而且在更大程度上為企業(yè)追求經(jīng)濟效益服務。外宣翻譯作者需要熟知并運用“外宣三貼近”原則,即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這3個“貼近”也為旅游外宣翻譯工作者提出了要求:既要如實宣傳好中國的旅游景點文化,也要顧及外國讀者(游客)的思維習慣和接收信息的能力。
(二)“一綱、兩對等”的具體內(nèi)容
基于韓禮德的3個純理功能與語篇分析模式,以及外宣翻譯的“三貼近”原則,本文特提出指導旅游外宣翻譯的“一綱、兩對等”原則,作為把握旅游外宣翻譯實踐的整體性原則。所謂“一綱”,是從宏觀角度指導完成特定語篇翻譯實踐的綱領。在翻譯工作開始前,譯者應當先做好原文的語境分析(包括文化語境和情境語境)和預期譯文的語境分析,在對比分析原文與譯文后確定譯文文本的體裁、語類表現(xiàn)形式和相關的翻譯策略。總之該過程從始至終都是以語篇對等為基本出發(fā)點。“兩對等”是指從微觀角度確保每個翻譯要素達到語義對等和語用人際對等。“兩對等”并非形式上的絕對對等,而是謀求功能對等。豪斯曾指出,翻譯是用語義和語用對等的文本代替源語文本。
三、以國內(nèi)旅游網(wǎng)站為例,用“一綱、兩對等”原則對比分析漢英文本
例1
[原文]
世界最大的皇家宮苑——避暑山莊景區(qū)
形貌如中華成一統(tǒng),
名勝集全國于一園,
文化融華夏五千年。
承德避暑山莊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占地564萬平方米,是世界現(xiàn)存最大皇家園林。避暑山莊按中國地理形貌選址設計,以西北山區(qū)、東南湖區(qū)、北部平原區(qū)之形狀地貌構成中國版圖的縮影。園內(nèi)亭、閣、軒、榭、廟宇等120余組景觀,融南秀北雄為一體,集全國名勝為一園,可謂山莊咫尺間,直作萬里觀。
[譯文]
The Mountain Resort Scenic Area
The Mountain Resort extends over 5.64 million square meters in the urban area of Chengde.It is the largest imperial park existing in the world.construct-ed in 1703(the 42nd year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Combining the magnificence of North and the elegance of the South.the Mountain Resort is gathering 120 tourist attractions of。nationwide beau-ties,which demonstrates the paramount imperial pow-er and Qing rulersthinking to make the resort a splen-did miniature of the entire country.
[評析]
1.一綱
雖然漢英文本都是旅游廣告性質的體裁,但它們在綱要式結構的語類方面明顯不同。漢語文本開頭部分是合轍押韻的3行短句,既能彰顯該景點渾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本國讀者帶來了賞心悅目的感受。這完全符合漢語的工整對仗、辭藻華麗和重渲染情感氛圍的語言特點。相反,假設在譯文開頭將這3個短句譯出來,一方面不符合英文慣于開門見山的“總-分”綱要式結構,在陳述重點信息前插入3個短句顯得突兀和奇怪;另一方面,3個短句與下文內(nèi)容幾乎重疊,這種重復現(xiàn)象在英語中是要努力避免的。因此,譯者果斷地選擇了“省譯”翻譯策略。
對漢英文本的語域進行對比分析:語場互為一致,都是介紹避暑山莊的廣告,而語旨有所不同,原文的語旨是避暑山莊的景點宣傳者與中國讀者(游客)之間的關系,譯文的語旨是避暑山莊的景點宣傳者和國外讀者(游客)之間的關系。因此這一點就決定了在整體謀篇和具體操作方面應多考慮譯人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文化背景,從而采取適當?shù)姆g策略。
2.兩對等
(1)語義對等
漢英題目并未達最佳的銜接效果。建議譯為:The Mountain Resort Scenic Area-The Worlds Largest Imperial Park。
(2)語用人際對等
譯者在處理“亭、閣、軒、榭”等建筑名稱時充分考慮到了譯人語讀者所處的文化背景,因為在他們的大腦中往往會形成有關中國古代建筑的文化空白。更何況很多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也未必能講清楚它們的區(qū)別。因此,為避免給譯人語讀者帶來困惑,譯者采取了“省譯”策略。當然,如果是純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理應將其翻譯出來且要詳盡,但對于旅游廣告來說,文化背景負載不宜過重。
此外,雖然原文中并未出現(xiàn)“皇權至上”的字眼,但“山莊咫尺間,直作萬里觀”和“按中國地理形貌選址設計,以西北山區(qū)、東南湖區(qū)、北部平原區(qū)之形狀地貌構成中國版圖的縮影”的字里行間將“皇權至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們熟知,歷代皇帝總是希望在建筑設計方面能夠做到足不出戶,江山即可“一覽無余”,這本身就是皇權至上的體現(xiàn)。譯者認真領悟原文的會話含意,對原文內(nèi)容進行了有效整合,即采取了“變譯”的策略。譯者用一句非限制性定語從句“which demonstrates the paramount imperi-al power and Qing rulersthinking to make the resort a splendid miniature of the entire country”不僅有效地詮釋了避暑山莊景區(qū)博大精深的園林藝術和文化底蘊,也將中國古代“皇權至上”的信息直接傳達給了譯人語讀者,可謂言簡意賅。
例2
[原文]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占地350公頃,建筑面積近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間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1860年10月慘遭英法聯(lián)軍洗劫并付之一炬。
[譯文]
Yuanmingyuan is located in Haidian District.the western suburb of Beijing,and is adjacent with Sum-mer Palace.Firstly built in the 46th year during Em-peror Kangxi's reign(1707),Yuanmingyuan is com-posed of three gardens:Yuanmingyuan.Changchun-yuan and Qichunyuan.With the floor area of 350 hect-ares and building area of almost 200,000 square me-ters,Yuanmingyuan was a vast royal palatial gardenestablished and operated for over 150 years by emper-ors jn Qing Dynasty.In October 1860,the Anglo-French forces sacked and looted Yuanmingyuan andburned it to the ground.
[評析]
該譯文雖然從形式上與原文保持一致,但在以下方面存在功能不對等的情況。
1.一綱
該段漢字的語篇特點是在介紹某一事物時,先描述該事物的周邊環(huán)境,以作鋪墊。而英文則慣于開門見山地介紹該事物的主要信息,在介紹過程中穿插提及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或周邊環(huán)境。就這一點而言,譯者在處理譯文時并無體現(xiàn)。
意合型的漢語很少通過符號等硬性語法規(guī)則來體現(xiàn)語篇的邏輯結構。讀者往往通過文字和語境相結合的方式判斷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相反,英語屬于形合語言,它在語篇的邏輯結構方面有著比較嚴格的法則。原文中,前3句是從客觀、積極的角度介紹圓明園,而最后一句卻峰回路轉,談到圓明園慘遭摧毀的消極事實。顯然,前3句話與最后一句之間是轉折關系,且形成了極大的落差。譯者在結構上卻未做任何處理,這一點不符合英語思維方式。建議增譯“Unfortunately”一詞,幫助譯入語讀者在心理上做到自然過渡。
另外,譯者沒有進行語域分析,尤其未注意到語旨的變化,從而導致譯文中沒有考慮到譯人語讀者的感受。譯文在某些方面都沒有達到最佳銜接。
2.兩對等
(1)語義不對等
首先,譯文中使用“firstly built”與漢語“始建于”構成了語義不等。“firstly”只有“首先,第一”之意,并無“最早”的意思。另外,譯者在把控時態(tài)意義方面也略顯馬虎。從“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guī)?!币痪渲械摹霸弊肿阋哉f明該句應當譯為一般過去時,而譯者卻處理為“enjoys”。
其次,在段落最后一句話的“洗劫”一詞在譯文中被譯成了“sacked and looted”。“sack”和“l(fā)oot”都有“洗劫、掠奪和非法取得”之意,即語義重復。
(2)語用交際不對等
首先,西方讀者對中國歷代皇帝年號的概念是完全陌生的,因此,譯文與原文在形式上完全對等的譯法往往會造成不好的交際效果。如果我們把時間狀語譯為公元制的1707年,然后將皇帝年號作為補充說明,這樣就完美了。
其次,譯者沒有考慮到“(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這句話的特殊性。這3座園林均屬于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現(xiàn)統(tǒng)稱“圓明園”。如果只是簡單地直譯,譯入語讀者勢必會不禁問道:“圓明園”為什么還會包含“圓明園”呢?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因此譯者可以采取“增譯法”為讀者呈現(xiàn)最直觀最準確的信息,以免產(chǎn)生困惑。
根據(jù)“一綱、兩對等”原則,建議將該段漢字翻譯如下:
Yuanmingyuan,adjacent to the Summer Palace in the west suburb of Beijing,was first built in 1707(the 46th year ofthe Emperor Kangxi Period).It was a vast royal palatial garden built and operated for over 150 years by emperor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Yu-anmingyuan is composed Of three gardens:Yuan-mingyuan,Changchunyuan and Qichunyuan,with theland area of 350 hectares and the building area of al-most 160 thousand square meters.Since the three gar-dens were aU under the management Ofthe same theOfficials whO Operated Yuanmingyuan,they were also called“Yuanming Three Gardens”.(增譯)It was looted and burned tO the ground by the Anglo-Frenchallied forces in October 1 860.
四、結語
本文基于語篇分析模式對相關理論進行提煉和重構,提出了“一綱、兩對等”原則,并對國內(nèi)兩家知名景點網(wǎng)站的英漢文本進行了正、反面實例評析,目的在于幫助譯者直觀了解如何運用該原則做好旅游外宣翻譯工作。此外,國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行業(yè)協(xié)會等相關機構應當加大培養(yǎng)和培訓旅游外宣翻譯人才的力度,盡快出臺國家級旅游外宣翻譯工作質量的標準及指導性意見,不斷提高我國旅游外宣工作的國際形象和效益。
[責任編輯: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