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皓
師如清泉,總能在我干澀時予我滋養(yǎng);師如清泉,總能在我煩悶時予我清爽;師如清泉,總能在我犯錯時予我包容。
距離中考還有一天,日傍青山,灑下最后的余暉,也迎來我們初中生活的最后一刻。
所有的同學都莊嚴而筆直地坐在座位上,聆聽著走廊上那一輕一重的踱步聲。
透過毛玻璃能看見一個骨架寬大、身姿挺拔,還腆著個小將軍肚的身影。他是我們的班主任——一個世界上最小的班主任。他的臉圓嘟嘟的,頭是標準的地中海,發(fā)際線點綴著絲絲斑白,總愛咧開嘴巴大笑,生氣的時候就愛上唇抿下唇,眼睛瞪得老大。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夾著厚實的公文包,踉蹌地走上講臺。他靜靜地看著我們,看著我們桌上那如第一次上課時疊得整整齊齊的課本,又環(huán)顧了整個教室,好似要把這一切拓印進腦海一般。
他咂吧咂吧嘴,才開口道:“啊,過得好快,三年前你們還是一幫小毛孩,如今怎么說也比我厲害多了吧。三年,我所能教給你們的不多,但比做學問更重要的是,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學者,成為不是只聽他人說教的學生,而是可以自主學習有自身思考的學者?!?/p>
他頓了頓,我們就這樣默默地注視著他。他張開雙臂在黑板上寫了個大大的“2”,又寫了個大大的“1”。
他用肥碩的手指戳著那個“2”,語調逐漸變得高昂起來:“只有等你們站起來了,學會獨立地行走,開始自由地奔跑,你們才真正成為這個‘No.1’,成為人上之人?!?/p>
他的話語鏗鏘有力,似要將這些話刻在學生心中一般。臺下猛然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此起彼伏。
他笑了,笑得像三年前第一次見到我們時那般。三年前,52 個懵懂少年第一次踏進教室;三年后,這些少年也將最后一次走出。三年前,他們還是一張張稚嫩無知的面孔;三年后,他們已然變得成熟。三年前,他從他們的人生中緩緩淌過;三年后的今天,他和他們又必將分離。
待掌聲完畢后,他才緩緩地坐在座位上,扶著把手,瞇著眼,迎著那一方晚霞。那一刻,他仿佛老了三歲,或許對我們而言他只老了三歲,但對他的家人或許是10 歲、20 歲,對他自己,這更是一輩子的堅守。
師如清泉,他總是不停地在學生身上、心上,給他們以滋潤、清爽和包容直到絲方盡、炬成灰、水停留的那一刻。
一代代教育人秉承立德樹人、以德立教的理念,堅守在教育第一線。他們所付出的畢生的心血永遠是那一泓最清冽最純潔最偉大的淌過心靈的流水,他們讓每一個學子站起來,成人。
點評
這是一篇高中學生對于初中老師的回憶文。好的回憶能夠跨越時間成為我們心頭永恒的白鴿。開篇便選定一個極為特殊的時刻——距離中考還有一天。最后一課的氛圍讓文章開頭極為吸引人。對老師的外貌描寫傳神、有情更有心。更難得的是,作者通過一個很好的例子將老師的內在品質也傳達了出來。結尾處,三年前與現在的對比,三年與一輩子堅守的輝映是點睛之筆,增加了文章的深度,更體現了作者思考的細膩獨到。最后一段“站起來,成人”五個字擲地有聲,標點的使用有靈性,文章結尾堪稱“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