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顯壽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情趣的不斷提升,以紅木家具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日受推崇。當前,紅木家具設計中更多把目光放在傳統(tǒng)的美學形式法則上,將人體工程學、力學、仿生學等理性科學統(tǒng)一考慮。
人體工程學,也稱人機工程學、人體工學或工效學。人體工程學主要是對可用性和人與環(huán)境或者環(huán)境中的物體是否能夠成功進行交互的研究預評估。人體工程學是研究“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人、機、環(huán)境這三大要素之間的關系,為解決該系統(tǒng)中人的活動、效能、健康等問題提供理論與方法的科學。
人體工程學在國內外家具設計中也有廣泛的運用,主要是人體的尺度對于家具設計有重要的限制作用,家具本身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而設計的,所以除了在形式上的美感之外,可以使造型元素的應用更加理性化、定量化,增強造型元素使用的目的性和精確性,從而使家具產品更加符合技術美學的要求。
以明式四出頭官帽椅為例,分析古代紅木家具在人體工程學設計上的應用。
座椅的搭腦為弓形,所謂“紗帽翅式”,兩扶手依附著人的手臂自然呈弧度向前彎曲,整個椅背依據人體工程學設計,貼合人體脊椎自然曲線。從點、線、面、體四個維度,充分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實現了功能、審美、結構、工藝的完美融合。與人體接觸的部位盡可能磨成圓頭,含蓄圓潤不漏鋒芒,使人感到柔婉潤滑和心情愉悅。
該椅座面高度為525mm,國家標準GB/T 3326-1997規(guī)定椅子座面高度為400~440mm,此椅的高度使人在坐姿時需將腳放在前腳帳上,這樣此高度的設置也符合人體工程學。椅子的輪廓寬深比約為1∶3∶1,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扶手端部向外彎曲, 扶手上部空間為450mm×450mm的正方形,符合座寬應大于440mm的當代人體工程學要求,弧形扶手與搭腦組成一個連貫的整體,形成內斂包容的空間。
該椅搭腦為弧線形,其端頭與腿足下部在同一條豎線上,搭腦高度和人的頸部高度大體一致,坐在官帽椅上,人的頸部可以很自然的依靠在搭腦上,起到了支撐頸部的作用。人坐在椅子上時,人的頸部可以充分的休息,既不突兀也很美觀,搭腦的彎曲度和流線變化都是依據人為服務對象來設計的。
該官帽椅的靠背板與圈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是“S”形曲線的靠背板,整個靠背板凹凸有致,符合人體脊椎在自然情況下的生理狀態(tài)。
脊椎向后自然彎曲,能夠很好的與“S”形態(tài)的靠背板相互貼合,使人們能夠以很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坐在上面,這樣的靠背板不但體現出了人體工程學的設計要點,在形式美學上也令人考究,做到了一舉兩得。
人體在正坐時的肘部至臀部高度為220mm,此椅的扶手高度設置與現代椅子(180~250mm)相同,官帽椅的扶手造型是曲中帶直,直中有曲。把圓柱形作為其基本的形態(tài),方便人手的把握。圓柱形的扶手可以起到一個支撐重心的作用,圓柱的扶手在人使用時更加方便、舒服。
人體工程學在紅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目前仍處于初始階段。紅木家具的鑒賞規(guī)則強調型、材、意、韻四個維度,缺乏在人體工程學意義上的討論和深入研究,缺乏人體工程學設計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已頒布了一些與家具人體工程學相關的標準。其中一部分標準規(guī)定了參數的選擇依據、測試方法、測量要求、參考數據,可為家具人體工程學設計提供參照。如《用于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GB/T 5703-2010)、《工業(yè)產品及設計中人體測量學特性測試的被試選用原則》(GB/T 23699-2009)等。具體到家具的人體工程學標準僅有《辦公家具人類工效學要求》(QB/T 4668-2014)。大多數標準對家具尺寸只有最基本的要求,只能滿足普通家具的基本要求,但紅木家具沒有具體標準,對不同適用人群、用途的家具尺寸更是缺乏體系建設。而諸如GB/T 3326-1997、GB/T 14774-1993《工作座椅一般人類工效學要求》實施均超過20年,不適應當下的需求。
最近幾年,為了迎合當代人的審美習慣和使用需求,紅木家具蔚然成風,然而,大多數企業(yè)為了獲得商業(yè)上的利潤,盲目跟風抄襲市面上流行的家具款式,具體到家具設計歸納為以下幾點:
1.靠背直板或彎曲度不夠,不符合人體脊柱形態(tài)。
2.靠背或搭腦過高或過低,不符合人體坐姿舒適度。
3.扶手過低或過高,追求形式夸張忽略使用體驗。
究其原因,部分紅木家具企業(yè)為了節(jié)約成本偷工省料,對用料、尺寸、結構及加工工藝進行了修改;“極簡主義”風格家具對生產企業(yè)帶來沖擊,為緊跟時尚很多企業(yè)采用直靠背、直面板、直扶手的形式來體現其簡潔的特點;當前紅木設計師素質普遍不高,對所設計的產品不進行更加深入且專業(yè)性的分析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家具用品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只重視其傳統(tǒng)的美學意義,而是開始尋求一種理性的美、技術之美。
隨著定制經濟的興起,人們對于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由于人的個體存在差異,紅木家具人體工程學設計,需要深入了解定制客戶的需求,在精確測量的基礎上,按人群分類設計與銷售。
傳統(tǒng)紅木家具更講究材質,對軟裝的設計和研究相對缺乏,相較于歐式家具和現代家具而言,有些過于嚴肅。紅木家具設計師,要充分借鑒歐式家具和現代家具的設計元素,色彩和材質賦予了家具宏觀的外貌,靈活運用顏色和材質,給予紅木家具更豐富的皮膚和血液。
紅木家具具有使用功能和藝術收藏的屬性,有著天然的人體工程學基因,特別是明式家具更是在功能、材質、工藝、結構、藝術上達到完美統(tǒng)一。當代紅木家具設計,應當在人體工程學的視角下,在充分研究古典家具的基礎上,充分運用點、線、面、體等各項造型元素,重新審視紅木家具設計。隨著人們對于個性化需求的不斷增強,更為精準的運用人體工程學,讓家具設計更加符合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尺度,紅木家具才能獲得日益“挑剔”的大眾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