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華
(中共福州市委黨校 政治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014)
1848年,《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 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缎浴诽岢鼋ⅠR克思主義政黨,不是為了給當時的工人運動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滿足無產階級及其革命對一個立場鮮明、信念堅定、組織有力的政黨的需要;滿足無產階級及其革命對一個準確把握革命現(xiàn)狀、明確革命的近期目的與遠期目標、堅持推動革命發(fā)展、追求革命結果的領導團體的迫切需要。當時已有的工人政黨滿足不了這些需要,于是,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要使無產階級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必須(馬克思和我從1847年以來就堅持這種立場)組成一個不同于其他所有政黨并與他們對立的特殊政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保?]當然,這里的“對立”“特殊”都有具體針對性,不能做一般理解。這個新的政黨并不是真的與“其他所有政黨”對立,在維護工人階級利益這一點上與其他工人政黨是一致的,對立的是:抗爭的方式是改良還是革命、對革命目的是放棄或者改變還是堅持。這個新的政黨的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對自己黨性、特點和使命的明確要求和堅守,這在《宣言》中有更明確具體的闡述。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立不是一個突然的事件、不是一個臨時的決定,而是馬克思恩格斯多年理論思考和革命實踐的結果。在無產階級已經成為一股當時各國政府無法忽視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的前提下,1847年,資本主義社會大危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革命風起云涌。最終,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重組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建立的契機——“現(xiàn)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并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保?]
《宣言》明確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3]這三句話闡明:
1.共產黨與已有工人政黨一樣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作為一個政黨,馬克思主義政黨有鮮明的階級性。從建立之初,馬克思主義政黨創(chuàng)始人就清楚地認識到并且明確地表達了這一點。在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中,馬克思主義政黨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這一點從根本上避免了任何模棱兩可的理解。
2.共產黨與無產階級之間是內在有機聯(lián)系?!八麄儧]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這一句常常被獨立引用,表達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它最大的深意在于對馬克思主義政黨與無產階級關系的界定。這個界定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與無產階級利益與共。這個“利益”,第一,不是指“細小的”利益、不是指“不變的”利益、也不是指“利己的”利益。第二,它不僅僅指物質利益,更多是指共產黨與無產階級在理想、道路、發(fā)展方向等非物質利益上具有的高度一致性。共產黨與無產階級互相需要、內在統(tǒng)一: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實現(xiàn)命運改變的領航者,無產階級是共產黨實現(xiàn)社會變革的同盟軍,兩者前行的方向一致。前行的路上,若缺少了彼此,共產黨將軟弱無力,無產階級將踟躕不前。
3.共產黨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無產階級及其運動不是共產黨達到什么目的的手段,它就是目的本身。共產黨的成立,不是為了黨自身謀經濟利益或政治資本,而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引導和領導無產階級實現(xiàn)美好生活。共產黨人的無私、忘我和奉獻,既是在推動無產階級解放基礎上實現(xiàn)全人類的解放,同時也是在踐行黨的使命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
《宣言》指出:“共產黨人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無產者不同的民族的斗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fā)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保?]
1.共產黨是一個具有全局觀的政黨。共產黨代表同一歷史時期所有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分民族國家。這也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主張“無產階級解放”基礎上實現(xiàn)“全人類解放”的條件。所以,《宣言》最后一句話“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是一個號召,更是實現(xiàn)無產階級解放基礎上全人類解放的重要途徑。這里體現(xiàn)出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視野:一是他們思考社會發(fā)展的出發(fā)點是全人類的生存與生活的改善。二是他們尋求解決社會發(fā)展問題的途徑,立足于全人類生活改善的實現(xiàn)。但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世界理論的人常常忽略這一部分的意蘊:170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就認識到關于人類發(fā)展問題的解決,需要全世界有相似訴求、共同需要的人共同努力,這也是我們今天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野所在。
2.共產黨是一個有遠見的政黨。共產黨既不是代表自身的利益,不是代表部分無產階級的利益,不是代表無產階級的眼前利益,也不是代表無產階級的階段性利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罢麄€運動的利益”是指共產黨始終是以“全人類解放”為最終目標,不會因為工人爭取到一點應有的眼前利益而迷失最終目標,也不會因為挫折困難而改變最終目標。即理想雖然遠大,但是,推動它實現(xiàn)的步伐卻是踏踏實實的、永不止步的。每一個歷史階段的無產階級利益的實現(xiàn),都是在向這個理想前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xiàn)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的運動?!保?]
3.共產黨的世界視野與人類發(fā)展視野是結合在一起的。資產階級政黨站在資產階級立場,僅僅關心資產階級、特別是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不顧無產階級的死活。共產黨立足于無產階級立場,但關心的是全社會的人乃至全人類的命運。其他工人政黨,僅僅關注部分工人的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共產黨致力于維護無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雖然維護無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在歷史上沒有完全實現(xiàn),但并不代表這件事沒有歷史意義,也不代表這件事沒有現(xiàn)實意義。
無產階級通過革命取得政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近期目的。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遠期目的。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現(xiàn)實任務,共產主義社會是理想的未來,是無產階級專政后前行的方向。
1.無產階級專政意在運用國家政權力量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從根本上避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弊病?!缎浴返暮诵膬热菔桥挟敃r的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私有制與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相結合,剝削和壓迫著社會中十分之九的人,這些人過著非人的生活;資本邏輯為所欲為,個人、家庭與社會的活力都將被窒息。物的增值與人的貶值成正比,不僅僅會給資本主義社會帶來致命危機,也會給人類帶來致命危機。要切實改變這種局面,局部的改良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從整體上改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要改變整個社會制度,需要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即通過革命取得勝利,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運用國家政權整體上改變社會制度,從根本上避免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
2.共產主義社會是無產階級專政實現(xiàn)后社會前行的方向,將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的過程。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無產階級革命將在當時最發(fā)達的幾個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取得勝利,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用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全面取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fā)展進程中要同傳統(tǒng)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保?]社會主義社會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方面都要與資本主義社會有根本區(qū)別。但是,即使是在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首先實現(xiàn)革命勝利,首要的任務仍然是繼續(xù)發(fā)展生產力。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方方面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實踐。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社會主義實踐經驗,但《宣言》關于共產黨的使命以及實現(xiàn)使命的方式等論述,在今天仍然具有時代意義。
3.資產階級的滅亡、無產階級的勝利和人類危機的解除,實質上是一件事情。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保?]這句話一直被認為是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界定,其表層涵義是:人不是脫離社會離群索居的,他就是由各種他身處其中的社會關系塑造的;其深層內蘊是:改變塑造人的社會關系也會改變人?!缎浴诽岢觥按婺谴嬖谥A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8]資產階級滅亡意味著導致人類危機的生產方式的終結;無產階級勝利意味著開啟了人、人類不斷從物質與精神束縛中解放的行程,即走向共產主義社會。
總之,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使命是有機聯(lián)系的。性質決定了使命,特點保障了使命的踐行,使命則是性質與特點的具體體現(xiàn)?!缎浴吩趯Y本主義社會客觀分析基礎上提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根本原則,一直被后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所遵循,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
《宣言》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對政黨的本質與作用的一般性觀點包括:政黨是階級斗爭的產物,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的政黨代表不同階級或階層的利益;維護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是獲得國家政權,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人政黨都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政黨不是從來就有的,也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強大、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fā)展過程;政黨的本質與作用在其實踐中得以體現(xiàn)。
《宣言》指出,資產階級政黨曾經是具有革命性、進步性的政黨,即在反抗封建貴族的野蠻統(tǒng)治過程中,資產階級政黨起到了進步作用。但成為執(zhí)政黨后,其代表和維護整個資產階級、特別是大資本家利益的本質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制度和政策中明確體現(xiàn)出來,其作用不過是以一種剝削壓迫代替另一種剝削壓迫。
《宣言》分析了已有的其他工人政黨的進步性與不足:工人階級政黨都宣稱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但是,這對許多工人階級政黨來說,意味著代表某部分工人階級的利益或者是工人的某部分利益;對以什么方式來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有的工人政黨也并不明確,沒有以奪取國家政權為抗爭目的??梢哉f,當時很多工人政黨對于政黨的含義、本質和作用的認識還很不成熟。因此,工人階級政黨在代表和維護工人階級利益方面的堅定性和徹底性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也是馬克思恩格斯堅持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原因。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共產黨對政黨的本質和作用的認識,超越了資產階級政黨和其他工人階級政黨。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明確自己代表整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是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tǒng)一。共產黨以奪取國家政權作為自己的近期目的,這是維護整個工人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共產黨以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為遠期使命,這是維護工人階級長遠利益的途徑,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后避免迷失方向的重要舉措。因為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后,要具備足夠高的生產力水平以完全消滅“舊社會胎胞里的一些痕跡”,也有一個過程;相對于個人生命而言,這個過程甚至會很長。特別是當共產黨從革命黨轉變?yōu)閳?zhí)政黨后,怎樣組織社會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沒有實踐,僅僅在《宣言》第二章有十條設想,還有這之前強調了繼續(xù)增加生產力。
1840年代初,中國被列強侵略,踏上了尋求救亡圖存的征程。1840年代末,《宣言》發(fā)表,并且在發(fā)表后的40年里很快在歐洲、北美傳播開來。正如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版序言中總結的:“現(xiàn)在,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保?]1920年左右,《宣言》傳入我國,對中國共產黨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據(jù)學者考證,新中國成立前,中文全譯本的《宣言》有六個版本。新中國成立后,中文全譯本的《宣言》也有六個版本。[10]其中,第一個完整的中譯本是陳望道于1920年完成的,這個譯本在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于1920年出版。我黨早期許多領導人都深受這個版本《宣言》的影響,這是他們確立共產主義信仰的重要理論來源,也直接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920年7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列寧在大會上號召民族殖民地國家建立共產黨組織,并對要建立的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作了說明。中國工人階級也派代表參加了大會?!保?1]1920年8月17日,維經斯基給共產國際的信中講道:“中國不僅成立了共產黨發(fā)起小組,而且正式出版了《共產黨宣言》?!保?2]《宣言》完整中譯本的出版,推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又推動了《宣言》在我國的傳播?!缎浴烦蔀樵缙诠伯a黨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來源。鑒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是在《宣言》的指導下、遵循了《宣言》中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原則,因此,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保?3]
哪里有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哪里就有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的不斷加劇與激化,哪里就有對《宣言》的需要。雖然近代中國大工業(yè)并不發(fā)達,但殖民侵略把我們卷入時代的劇變中,探尋救亡圖存的近代中國同樣需要《宣言》。1920年代《宣言》的傳入以及完整中譯本的出現(xiàn),不僅直接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推動了我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發(fā)展。一是《宣言》用堅定的黨性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武裝了大批堅定的共產黨員,他們成為點燃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二是救亡圖存是近代中國最突出的時代課題,如何解決這個時代課題?《宣言》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在革命目的、道路和策略等方面滿足了共產黨人解決這個時代課題的迫切需要,通過革命改變國家的前途命運的觀念深入人心。三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讓人們的思想豁然開朗,不僅有了批判當時混亂的社會現(xiàn)實的依據(jù),對未來也有了清晰的期望和憧憬,開始了對前行道路的實踐探索。
眾所周知,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在《宣言》中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從它在《宣言》中的內容比重,還是理論地位看,都是如此?!缎浴穫魅胛覈螅驗榫韧鰣D存的需要,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并被靈活運用,發(fā)揮了巨大的實際作用。靈活運用,不僅體現(xiàn)在它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還體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立足于無產階級立場基礎上提出了工農聯(lián)盟、農村包圍城市等實踐與理論創(chuàng)新。所以,對《宣言》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以及社會主義理論等內容,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是機械地遵循的。但是,由于歷史的局限,也存在過度強調和重視政治革命作用的問題,忽視了無產階級革命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三位一體的革命。這一點影響了我們早期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導致建國初期仍然是重視社會主義革命多于社會主義建設。當然,《宣言》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及其方法論對我們的黨建和社會建設更多的是積極影響。
時代變化,我們今天遇到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zhàn)。時代變化,并沒有改變共產黨的初心。《宣言》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對今天我們治理國家、推動社會發(fā)展仍然具有理論指導、精神和力量之源的作用。
偉大的事業(yè)背后需要偉大的精神支持,共產黨的這個精神追求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習近平同志稱之為共產黨人的“鈣”:“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保?4]無論是作為革命黨,還是執(zhí)政黨,共產黨都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黨。
1.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偉大的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絕不是一個漂亮的口號,其中內含著遠見、責任與擔當。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獨有的,是其責任、擔當和遠見的集中體現(xiàn),內含著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根本區(qū)別。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賦予自己的使命,而不是外力強加給共產黨的。如果說黨性是保障共產黨始終清醒地認識自己是誰,黨的特點闡明其先進性,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前行的大目標。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那個“光明的前途”,避免在前進途中迷失方向。
2.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xiàn)是一個不懈努力奮斗的過程。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革命勝利僅僅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的開始。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xiàn)建立在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建立在共產黨領導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持續(xù)向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和成長方向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上。正如習近平同志強調:“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保?5]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xiàn)也是如此。
3.立足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是用人的發(fā)展水平定義的,惠及每一個人的發(fā)展,是美好而值得期待的,是能夠引起共識和共鳴的。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具備了逐步實現(xiàn)這個理想的必要條件。理想是不變的,但是,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需要我們在現(xiàn)實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去探索。
1.堅守黨性,這是共產黨的底線。19世紀后半期,俾斯麥的《反社會主義法》與社會福利改革同步實施,導致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員人數(shù)減少。德國社會民主黨一些領導人因此主張要讓“一切富有仁愛精神的人”加入到黨中,實質是改變黨員對黨性的堅持。針對這件事,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不贊成黨是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應當退黨,至少也應當放棄他們顯要職位,不這樣,那就是黨自己出賣自己?!保?6]共產黨的黨性是其質的規(guī)定性、根本規(guī)定性,是每個黨員必須遵守的底線。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面向未來,面對挑戰(zhàn),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17]
2.影響黨性的因素發(fā)生了時代變化。毛澤東同志曾經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影響黨性的因素形象地比喻為“糖衣炮彈”:“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保?8]裹著糖衣的炮彈,對黨員和政黨整體的建設都具有破壞作用。雖然糖衣炮彈在不同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但其實質都是削弱黨性、讓黨員逐漸喪失理想信念??梢?,無論影響黨性堅定的因素如何變化其表現(xiàn)形式,其結果都是黨員理想信念的動搖、基本原則的喪失。
3.堅定黨性,堅守理想信念,與時俱進提高執(zhí)政能力。黨性堅定,才能正確地理解和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出打鐵必須自身硬,這其中既有能力過硬的要求,更有堅定黨性的要求,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沒有能力上的與時俱進,黨性再堅定,也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沒有堅定的黨性,黨員以及整個政黨難以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忘記自己是誰、要做什么、為了誰而做,即使能力很強,也會迷失方向?!皩h員、干部來說,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總開關’沒擰緊,不能正確處理公私關系,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yè)觀,各種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了?!保?9]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密切的黨群關系是共產黨的源頭活水。無論共產黨作為革命黨還是執(zhí)政黨,維系黨群密切關系這一點是不變的。但是,影響黨群關系的具體因素及其形式是不斷變化的,維系黨群關系不能遵循一個不變的模式,要始終立足實際,不斷調整維系黨群關系的思路和措施。
1.踐行黨的宗旨,密切黨群血肉聯(lián)系。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這是共產黨的性質與使命決定的,是共產黨之所以為共產黨的質的規(guī)定性的體現(xiàn)。從共產黨的角度看,黨群關系是血肉聯(lián)系、生死與共的關系。毛澤東同志將此比喻為種子與土地、魚與水的關系。從群眾角度看,黨群關系雖然不是生死與共,但自覺定位無產階級立場、自覺賦予自己改變全社會的人的當前與未來的生存生活狀態(tài)的政黨,當今世界上也只有共產黨。
2.共產黨員要端正為人民服務的態(tài)度。共產黨的黨性與使命規(guī)定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但對這個宗旨的踐行需要落實到每一位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上。今天,官僚主義、奢侈之風、與民爭利、以權謀私等很多現(xiàn)象與行為,不是在踐行這個宗旨,而是在背叛這個宗旨。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對黨群關系的破壞。因此,無論作為整體的共產黨,還是每一位黨員,都需要自查自省,端正為人民服務的態(tài)度。
3.堅決糾正不良風氣,堅定“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為人民服務的態(tài)度是否端正,最明顯的體現(xiàn)是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作風。因此,有學者指出,“從根本上看,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20]因此,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黨都要時刻牢記“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保?1]所以,“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不僅僅是為了老百姓滿意,更是黨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
4.強化群眾監(jiān)督,完善黨群協(xié)商機制。黨員或者黨員干部有沒有切實為人民服務、服務的如何,自己評價是次要的,群眾的評價是主要的、根本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同志提出“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是衡量改革成敗的標準。習近平同志倡導國家建設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因此,建立健全群眾監(jiān)督黨和政府的途徑,制定和完善黨群協(xié)商機制是當前黨建的重要內容。
1.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發(fā)展。1852年,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無法發(fā)揮應有作用的情況下,馬克思提議解散共產主義者同盟。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織和建設。1864年,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國際工人協(xié)會,史稱第一國際,延續(xù)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思路。1871年,協(xié)會的法國分部參與領導了巴黎公社起義。雖然巴黎公社起義最終失敗了,但總結巴黎公社經驗,馬克思恩格斯對無產階級專政與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例如,他們提出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工人起義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xiàn)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22]
2.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創(chuàng)新。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為壟斷資本主義所取代,世界形勢發(fā)生大變化。馬克思恩格斯曾經分析的無產階級革命首先要在幾個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首先取得勝利的局面并沒有成為現(xiàn)實。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列寧深入思考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問題,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階段性任務、具體的組織和紀律等。列寧的黨建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不過,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實際,創(chuàng)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具體體現(xiàn)在毛澤東思想中。
3.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探索。社會主義實踐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開始,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執(zhí)政黨,如何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列寧做了許多思考和探討。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列寧的這些思考和探討,成為我們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直接學習對象。1978年,真理標準大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伴隨著黨如何理解和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考,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也不斷創(chuàng)新。這些創(chuàng)新集中體現(xiàn)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
4.新時代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貢獻。當前,“四大風險”“四種考驗”警醒我們:黨的建設遇到了新問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黨的執(zhí)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逆全球化浪潮及其對我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給黨的建設帶來新挑戰(zhàn)?;貞@些新問題、新要求、新挑戰(zhàn),關鍵在黨自身能力過硬,“打鐵必須自身硬”。新時代黨建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23]新時代關于黨的系統(tǒng)建設理論集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