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雄
“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斗爭精神”“引導干部培養(yǎng)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善于面對突發(fā)情況,駕馭復雜局面”……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的“斗爭論”向全黨發(fā)出了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動員會,為新時代應對風險與挑戰(zhàn)、迎接重大斗爭指明了前進方向。
中國共產黨人從來不缺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也是我們共產黨人不斷戰(zhàn)勝困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寶貴經驗。長征時期,中央紅軍出發(fā)時有8萬多人,湘江戰(zhàn)役后剩下的人只有3萬左右,但我們黨的革命信念和斗爭精神也從未動搖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進行了網上意識形態(tài)斗爭,防范經濟金融風險斗爭、反腐敗斗爭等一系列重大斗爭,在關鍵時刻充分展現了我們黨的戰(zhàn)略眼光和斗爭魄力,為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我們仍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面臨的風險和困難一點兒也不少。特別是2018年以來,美國加大了對我們的打壓,這場斗爭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如果我們不能保持箭在弦上的備戰(zhàn)姿態(tài),就可能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為此,中央把防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zhàn)”之首,有著深刻的戰(zhàn)略考量和強烈的現實依據。
有風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風險,喪失斗爭意識、斗爭精神和斗爭魄力。唐僧師徒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成就了孫悟空“斗戰(zhàn)勝佛”的美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我們要學習孫悟空的斗爭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于斗爭的風骨、氣節(jié)、操守、膽魄。面對大是大非問題時,當戰(zhàn)士不當紳士,自覺同各種違背原則、違反黨規(guī)黨紀、損害中央權威的現象作堅決斗爭,自覺同各種“低級紅”“高級黑”的現象作堅決斗爭。面對改革進入深水區(qū),轉型發(fā)展進入關鍵期,要有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勇氣,敢于撕開口子,敢于承擔風險,敢于迎難而上。面對發(fā)展中面臨的各方面風險,堅持底線思維,做到眼睛明、行動快,主動作為,敢于碰硬,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主動仗。
“敢于擔當”是好干部“二十字標準”的重要內容。面對責任和重擔,是否敢接“燙手山芋”,敢闖新路險關,考驗的是干部的擔當精神、斗爭情懷。改革開放以后出生的很多干部,基本上沒有經歷過什么重大風險考驗。九八抗洪、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等發(fā)生時,他們大多未走上工作崗位或領導崗位。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大風大浪才能培養(yǎng)出大智大勇。多經歷幾次“風吹浪打”,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才有可能練出真本領。要選派更多的干部到重大斗爭一線,真刀真槍地磨礪一番。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必須既勇且智,增強斗爭本領,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動超前研判,在風平浪靜中看到暗流涌動,在治平之世中看到不測之憂,科學排兵布陣,有效掌握局勢,瞄準靶心,一擊即中。
馬克思說:“如果斗爭只是在有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毙聲r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這場革命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我們的領導干部必須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