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唐劍鋒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堅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新一輪改革開放謀篇布局,指明了方向。
開放是為了實現高標準發(fā)展?!霸诟咂瘘c、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嚴把新一輪改革開放質量關。這就告訴人們: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不是“挑到籃子就是菜”;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不是“中國的月亮沒有外國的圓”;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就是堅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開放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從走出國門“賣全球”到擴大進口“買全球”,反映了中國特有的自信。中國主動擴大開放,與世界深度交融,是為了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對經濟發(fā)展的新要求,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高水平高質量開放,我們吃的才能越來越好,住的才能越來越寬,穿的才能越來越美,行的才能越來越便利,辦事才能越來越方便,腰包才能越來越鼓,安全感才能越來越充實,這叫不斷滿足人民新期待。
開放是為了提升自己。中國有一個詞,叫做夜郎自大;只有堅持走出去,我們才能在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后,更加開放。與世界深度交融后,才能看到我們與發(fā)達國家、發(fā)達技術上的差距,從而堅定我們可以做到,也可以做得更好的決心與信心,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建造”迎頭趕上或超過當今發(fā)達技術、發(fā)達水平。開放如果不能做強自己,就是一種失敗;只有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把自己打造的更好更強,才叫抓住機遇。
開放是為了實現核心技術新突破。如果核心技術總是受制于人,老是跟在發(fā)達技術后面跑,沒有新突破,就是改革開放的失敗。習主席2019年新年賀詞中提到“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fā)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試航,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水上首飛,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中國科技領域發(fā)展迅速,手機、高鐵、無人機等新技術世界領先,中國正從“中國制造”轉型為“中國創(chuàng)造”;衡量改革開放成功的一個標志,就是核心技術有新突破。
開放是為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新時代、新征程的路還更長、更偉大,也更艱巨。只有以開放促改革、促發(fā)展,我國的高質量發(fā)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浪潮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孫丕恕說:“近年來,中國信息產業(yè)取得長足進步,實現了從跟跑、伴跑到局部領跑的跨越,更有實力到世界舞臺上與一流企業(yè)一爭高下?!边@是很多中國企業(yè)面臨的現狀,“一爭高下”是決心也是后發(fā)制人。
開放是為了考驗整體實力。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老牛永遠跑不過高鐵,要跟上世界潮流,在世界擁有話語權,讓人看得起,就得有讓人心服口服的技術與實力。用技術說話、核心技術說話,才有底氣;用實力說話,才能“身大力不虧”。不要怕受到發(fā)達技術沖擊,或許一沖擊“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小富即安心態(tài)才會受到震動,激發(fā)出勤勞、智慧、拼搏干勁,短期看,或有犧牲;長期看,會趕走人身上的惰性,激發(fā)不甘落后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