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牌陶瓷有限公司 廣東 佛山 528131)
陶瓷大板因其鋪設風格大方,簡單大氣、典雅高檔,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大板生坯的壓制是先由布料機將粉料布施于襯帶上,襯帶輸送至壓機下方,再由壓機將粉料壓緊成形,由于其規(guī)格太大,四邊易出現(xiàn)松散邊或缺口,因此,要選擇比實際坯體面積略大的布施粉料面積和壓機平面規(guī)格,在壓制坯體成形后,采用切割裝置將邊角料切除。為了節(jié)約成本,需要將切除的邊角料回收,傳統(tǒng)的回收方式采用干法回收,即通過人工拾撿或用斗車推運至回收池,然后將邊角料破碎成粉,抽至布料機重新布料,不僅回收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在人手不足時難以及時回收,導致生坯損耗大,不利于固廢的減排,而且干法回收導致粉塵量大,不利于環(huán)保和工人的健康。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型的陶瓷大板生坯邊角料回收裝置。
為了克服現(xiàn)有陶瓷大板生產(chǎn)技術的不足,我們決定針對陶瓷大板生產(chǎn)線設計一種濕法自動回收裝置,用以回收邊角料,節(jié)約成本,減少固廢的排放。
在邊角料切割之后的工序,將生產(chǎn)線分隔成兩段(間隔5~8 cm),當坯體輸送至間隔處,零碎的邊角料會從間隔處掉落。間隔處的正下方放置第一傳動皮帶,邊角料隨第一傳動皮帶輸送至第二皮帶,再輸送至攪拌缸。第一傳動皮帶位置固定,選用較軟的材質(zhì),對掉落的邊角料起到緩沖作用,第二傳動皮帶可移動,起到改向的作用,以便靈活選擇攪拌缸的放置處。
皮帶輸送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皮帶輸送裝置
為了合理利用空間,化漿槽采用地下安裝方式,外形為圓柱體,頂部覆蓋有蓋板,蓋板設有半開合的進料口,上部和下部分別設有進水口和放漿閥門,進水管設置有流量計。邊角料隨著第二皮帶輸送至進料口,由進水口向槽內(nèi)加水,待坯粉均勻化漿后,通過放漿閥門放出,輸送至回收漿池。其中,進水管上設置有流量計,便于根據(jù)邊角料的輸送量控制進水量,使水分含量保持為34%~36%,以便漿料粘度適中,避免因水分太多導致漿料中固體粉料沉降,或水分太少、漿料太稠而使攪拌裝置損壞和放料困難。
化漿槽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化漿槽示意圖
化漿槽攪拌裝置如圖3所示。
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和電機。電機安裝在攪拌軸的最上方,下面設置一個波箱。波箱下方連接一個接油槽,接油槽緊緊圍繞貼住攪拌軸。攪拌軸上設置兩片攪拌葉片。通過電機驅(qū)動波箱工作,波箱帶動攪拌軸轉(zhuǎn)動,從而帶動攪拌葉片轉(zhuǎn)動。其中電機、波箱、接油槽均安裝在化漿槽蓋板的上方(外面),以防止鏈條機油流入化漿槽,污染漿料。葉片呈垂直設計,使得攪拌更均勻。
我們通過對輸送過程、化漿槽以及攪拌裝置的設計,實現(xiàn)邊角料的濕法自動回收利用,不僅解決了干法回收帶來的粉塵污染問題,而且不需要人工進行破碎,有利于環(huán)保和工人的身體健康。而通過輸送帶自動輸送邊角料,無需人工拾撿或斗車推送,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粉料的回收效率。自動回收與生產(chǎn)同步進行,可以及時處理切割出來的邊角料,對于破損磚坯,也能夠做到及時回收,確?;厥盏臅r效性及高效性,極大地減少了生坯損耗,節(jié)省了成本,減少了固體廢物的產(chǎn)生。
圖3 化漿槽攪拌裝置
當然,筆者是針對邊角料回收的裝置進行研究改造,在實際生產(chǎn)應用當中,可以考慮加入循環(huán)水,并且需要結合坯體配方設計,使回收的漿料適應實際生產(chǎn)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