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超 (云南省西雙版納農(nóng)墾醫(yī)院,云南西雙版納666100)
隨著國內(nèi)臨床醫(yī)療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危急重癥得到了更好的診斷和治療。深靜脈血栓性疾病屬于一種在創(chuàng)傷患者中常見的嚴重的術后并發(fā)癥,如若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治療將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血流的速度以及高凝狀態(tài)極大地影響著創(chuàng)傷患者的深靜脈血栓,在凝血因子以及炎癥因子的作用下導致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以及迅速發(fā)展[1]。D-二聚體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診斷深靜脈血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起著一定的作用[2]。本院將進一步探究D-二聚體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深靜脈血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望能為深靜脈血栓性疾病患者提供更為科學準確的診斷依據(jù),使其能夠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云南省西雙版納農(nóng)墾醫(yī)院順利治療的50例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25例,年齡為21~72(平均46.61±12.32)歲,男 14例,女 11例;觀察組25例,年齡為22~73(平均46.68±12.36)歲,男13例,女12例。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及排除標準:①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制定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青紫、肢體腫脹、活動受限等;②患者皆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經(jīng)云南省西雙版納農(nóng)墾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排除惡性腫瘤患者、嚴重肝腎疾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傳染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患者于手前以及手后一、二、三天各抽取2 mL空腹肘靜脈血液,加入枸櫞酸鈉抗凝,每分鐘4000 r離心處理,15 min后取血漿,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漿D-二聚體和同型半胱氨酸,儀器為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注意嚴格根據(jù)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D-二聚體比較觀察組術后1 d、2 d、3 d時D-二聚體水平較對照組來說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D-二聚體比較 (n=25,±s,mg/L)
表1 兩組患者術后D-二聚體比較 (n=25,±s,mg/L)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術后1 d 術后2 d 術后3 d觀察組 0.64±0.08a 0.78±0.10a 0.72±0.07a對照組 0.52±0.07 0.45±0.06 0.42±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同型半胱氨酸比較觀察組術后1 d、2 d、3 d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對照組來說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同型半胱氨酸比較(n=25, ±s,μmol/L)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同型半胱氨酸比較(n=25, ±s,μmol/L)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術后1 d 術后2 d 術后3 d觀察組 12.11±1.31a 17.01±1.81a 16.31±1.71a對照組 8.61±1.21 9.21±1.31 8.91±1.31
2.3 兩組患者術后超敏C-反應蛋白比較觀察組術后1 d、2 d、3 d時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較對照組來說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超敏C-反應蛋白比較(n=25,±s,mg/L)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超敏C-反應蛋白比較(n=25,±s,mg/L)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術后1 d 術后2 d 術后3 d觀察組 26.10±3.66a 36.53±3.86a 13.35±1.77a對照組 14.34±1.35 18.26±1.68 34.36±3.35
深靜脈血栓性疾病是一種在創(chuàng)傷患者中常見的嚴重的術后并發(fā)癥。在凝血因子以及炎癥因子的作用下導致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以及迅速發(fā)展。其通過活化單核細胞以及內(nèi)皮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同驅(qū)化因子,從而進一步激活凝血系統(tǒng)[2]。D-二聚體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診斷深靜脈血栓性疾病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能為深靜脈血栓性疾病患者提供更為科學準確的診斷依據(jù),使其能夠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對其預后有著重要作用[3]。
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能夠判斷以及篩查深靜脈血栓形成,其在臨床中D-二聚體的正常人體血漿含量不超過0.4 mg/L。在患者出現(xiàn)纖溶功能以及高凝狀態(tài)之時,D-二聚體水平將會異常上升,導致發(fā)生血栓的危險性極大提高,并且其深靜脈血栓診斷靈敏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六以上[4]。D-二聚體在纖溶蛋白降解產(chǎn)物之中,準確反映血栓形成之后的溶栓活性,通過D-二聚體的檢測有效反映出患者凝血功能的指標[5]。同型半胱氨酸作為蛋氨酸代謝中間產(chǎn)物,能夠破壞患者血管內(nèi)皮,具有抑制蛋白C的作用,是動脈系統(tǒng)危險因素的一種[6]。超敏C-反應蛋白屬于急性期蛋白,能夠作為反映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的主要指標,有著一定的敏感性[7]。而深靜脈血栓性疾病患者炎癥因子較高,使得更快激活患者凝血機制,導致血栓發(fā)生形成。結合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術后觀察組D-二聚體、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指標水平明顯比對照組更高。D-二聚體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深靜脈血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三者結合能夠有效提升診斷準確性。
綜上所述,D-二聚體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深靜脈血栓性疾病診斷中,為患者治療提供科學有力的參考依據(jù),在診斷深靜脈血栓性疾病中有著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能夠及時為臨床治療提供診斷信息,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