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8月21日電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分子改良理論與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利用CRISPR/Cas9 基因編輯系統敲除油菜BnaMAX1s 基因,創(chuàng)制出新的優(yōu)異株型種質,為油菜高產新品種培育提供了優(yōu)異種質資源,油菜單株產量有望提高約30%。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fā)表于國際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術雜志》上。
論文通訊作者、油料所研究員華瑋介紹,油菜的株高和分枝數是其株型的關鍵組成部分,也直接影響產量。降低株高,增加分枝數能使植株維持一定的生物量,是實現油菜高產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目前缺乏可利用的育種資源。改良油菜株型結構是油菜育種的一大挑戰(zhàn)。
論文第一作者、油料所助理研究員鄭明介紹,他們通過設計特異的靶標,利用CRISPR/Cas9 基因編輯系統,在春油菜體內同時編輯油菜中BnaMAX1 基因的兩個同源拷貝,獲得表型為半矮稈、多分枝和多角果的編輯植株。與對照相比,編輯植株株高降低,一次分枝數增多,單株角果數增加,單株產量提高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