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泰
摘 要: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形勢下,在各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中,強化法律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法律意識,早已是大勢所趨。初中歷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法律知識,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挖掘法律內容,以多樣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使其在發(fā)展歷史能力的過程中,養(yǎng)成法律意識。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法律教育;強化途徑
歷史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其中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知識,還包含著大量的法律內容。就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尤為重視歷史知識教學,忽視了法律內容的講解,導致學生因為法律意識淺薄,做出了諸多的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事情,嚴重影響著學生的今后發(fā)展。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引導下,歷史教師應當承擔起法律教育的重任,以歷史教學為依托,借助多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懂法、守法、用法,為其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诖?,我在組織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
一、豐富教學資源
1.挖掘教材中的法律資源
教材是教師組織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依據。就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而言,其中除了基礎的歷史事件、歷史知識之外,還為我們呈現了大量的法律材料。在組織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把握教材特點,打破歷史知識的限制,深入其中,挖掘法律內容,以此使學生在閱讀法律知識和文獻的過程中,建立對法律的感性認知。以“英國革命和君主立憲制”內容為例,本節(jié)課中涉及了《權利法案》的內容,這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的依據。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結合教材中呈現的法律內容,對此法案進行了說明,以此使學生建立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深切認知。
2.引入相關的法律文獻資料
盡管歷史教材中為我們呈現了一些法律內容,但是就法律教育的實施而言,教材中的內容是極為有限的。而且,教材中的大部分法律內容屬于節(jié)選內容,難以使學生在閱讀中建立全面的認知。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不斷深入融合,在歷史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我會利用網絡渠道,為學生選擇與新知有關的法律內容,以此實現法律內容的豐富,使學生在開闊眼界的過程中,既能透過所補充的材料建立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認知,又能受到法律的熏陶,樹立法律意識。以《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等為例,教材中為我們節(jié)選了與之相關的內容。但是,使學生在閱讀中更好地了解英國民主政治的建立還是不足的。面對此情況,我鼓勵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渠道搜集與《權利法案》和《人權宣言》有關的其他信息,并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自主、合作分析這些法律文件的特點,進而把握法律文件的制定與實施對社會發(fā)展所起到的影響。而且,在分析法律文件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受到其中自由、平等等思想的熏陶,有效地建立法律意識。
二、轉變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手段決定了其課堂教學質量。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會采取講授法,直接按照教材內容向學生灌輸歷史知識。而學生在被動參與的過程中,是難以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刻理解的。如果此時,教師還將法律內容講授給學生,則會加重學生的歷史學習負擔,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面對此情況,要想真正地實現法律教育,教師不得不轉變其傳統的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如多媒體、微視頻等與講授法結合起來,以此使學生在直觀的圖片和視頻的觀看過程中,建立對其中所蘊含的法律知識的感性認知,并以此為切入點,對法律知識進行積極探究。同時,還可以回歸現實生活,將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法律問題,或法律節(jié)目展現給學生,以此使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建立法律意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以“社會生活的變遷”為例,該內容涉及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則會導致學生失去法律知識學習興趣。對此,我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結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的相關條例,以圖片的形式進行直觀展現,以此使學生在自主觀察的過程中,通過民國初年男子發(fā)型的變化、社會稱呼的變化等,建立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的感性認知,同時經歷當時的社會變革,感受到社會的變遷,以此深刻地體會到法律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其制定和實施可以規(guī)范社會行為,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如此教學,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還有利于其樹立法律意識。
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新課改的要求,深入教材,挖掘法律內容,同時借助網絡渠道搜集相關的法律內容,以此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并借助多樣的手段,如多媒體、微視頻等,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其在直觀的體驗中,感知法律,以法律為渠道,探索有價值的歷史知識,從而在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的過程中,樹立法律意識,提升歷史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曾得珉.初中歷史課程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李楠.初中歷史教學中強化法律意識教育路徑探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7.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