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貴元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目前新的課程教學理念下的一種更加新型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種比較全新的教育嘗試。教師把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運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讓教學知識能夠和社會生活結(jié)合。基于此,主要討論了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教育;初中語文;教學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目前教學當中較為新式的教學方式。把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技能、社會生活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當中了解到實踐的重要性,同時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學習到知識。語文是一門較為基礎的學科。語文知識和社會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能夠?qū)⒍呓Y(jié)合在一起,那么在現(xiàn)代化教學當中將會有更多的價值。
一、生活化教育理論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化的教育理論主要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知識和社會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教育知識都是在社會生活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比如說蘇軾的詩或者是冰心的散文,都和生活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學生在學習沈復的文章的時候,就會回憶起幼年時候所做過的一些類似的事情;而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讓學生想起自己平時上學的情景;而學到《背影》這一課的時候,學生也可以聯(lián)想到父母對自己的辛勤教導。初中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地了解生活,同時也可以在生活當中感受到更加真實的情感,讓學生能夠獲得提升,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意識[1]。
2.社會即學校
新課程要求教師能夠突破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接受到更加優(yōu)秀的教育。學校是社會當中的一個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理念的一個場所,而學生必須要能夠在社會當中獨立,不斷地學習到新的經(jīng)驗[2]。
3.教學做合一
把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相互結(jié)合,這就可以讓教學內(nèi)容符合實際發(fā)展的需要。教師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可分割,而學生學習又和個人行為目標是密切相關的。教師必須要能夠協(xié)調(diào)這幾方面的關系,并且讓教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和系統(tǒng),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發(fā)揮教學的用處[3]。
二、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理念生活化
目前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普及,教師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比如教師一定要有所突破,要有端正的教學態(tài)度,了解教學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時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能夠在社會生活當中獲得更多的學習內(nèi)容,同時也要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教師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比如在教育學生學習《背影》這一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使用一些比較巧妙的語言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敘述自己父親或者是母親的背影。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不斷地回憶自己和親人之間的關系,來學習課文當中的內(nèi)容。教師要向?qū)W生講解課文當中所蘊藏著一些深刻的道理,幫助學生樹立起更加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學生聯(lián)系自己實際生活情況,了解父母的付出不易,懂得感恩[4]。
2.教學目標生活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已經(jīng)變得十分重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讓學生能夠使用更多的語文知識以及技能,并且要掌握一些更加生活化的學習方法,擁有更加生活化的學習過程,同時也要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比如在教育學生學習《送東陽馬生序》這一課的過程當中,學生就必須要了解文言文,知道具體的字詞在不同的語境當中的一些標準的用法,同時也需要了解主人公身上所擁有的一些品質(zhì),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生活和自己進行對比,找出自己身上的缺陷,并且不斷地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就是讓生活、教育以及學校可以相互結(jié)合,而教學的過程當中也需要讓實踐和理論知識相結(jié)合,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在社會當中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也能夠?qū)⒊踔姓Z文的教材內(nèi)容和自己的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了解語文教學當中的深層次含義,這樣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參考文獻:
[1]吳永貴.陶行知教育理念下構(gòu)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課堂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70.
[2]劉德欣.談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在中職德育課中的運用[J].才智,2019(18):187.
[3]馮美虹.回歸生活 感悟生活: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導下構(gòu)建生活化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8(27):69-71.
[4]范霞.堅持生活化教育理念,有效開展初中英語教學[J].華夏教師,2018(17):63.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