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飚
門臺子一級站位于鳳陽縣臨淮關鎮(zhèn)姚灣村境內,屬灌排結合站。2015年10月拆除重建,泵站設計總裝機2760kW?;娱_挖設計標高8.00~8.50m,降水采用深水井—明溝、集水井相結合的施工方案。
根據勘察資料分析,場區(qū)揭露2層含水層和1層隔水層,其含水層分別為:(1)賦存于第四系全新統(tǒng)②、③層輕粉質壤土夾粉土、粉砂層中的潛水,中等透水性。該含水層底板高程 3.70~9.82m ;(2)賦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⑤層中細砂夾壤土層中的承壓水,中等透水性,該含水層頂高程為 -5.80~2.45m。
該工程場區(qū)地層自上而下可劃分為6層?,F分層敘述如下:第①層:人工填土(Qr),以輕粉質壤土或砂壤土為主,其分布高程層頂15.80~23.08m,層底 12.90~19.92m。第②層:輕粉質壤土(Q4al), 為 新近沉積的壤土。該層土層底高程為9.60~17.60m,層厚 1.60~6.25m。第③層:輕粉質壤土或砂壤土夾粉土、粉砂(Q4al),局部為輕粉質壤土與粉砂互層,土質極不均勻。該層層底分布高 程 3.70~9.82m, 層 厚 2.00~7.00m。第④層:重粉質壤土或粉質粘土(Q4al),灰、灰夾褐,該層層底分布高程為 -5.80~2.45m,層厚3.88~12.00m。第⑤層:中、細砂混中粉質壤土(Q3al)。該層土層底分布高程為-6.70~-1.65m,層厚1.00~3.00m。第⑥層:粘土夾礫石(Q3al),黃、臘黃、黃夾灰或綠色,硬至堅硬狀態(tài)。
根據該工程現場的地質及水文條件及基坑開挖深度,依據水利工程相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基坑采用分層開挖施工,結合有關基坑降水經驗,基坑內降水采用深水井—明溝、集水井相結合的施工降排水方案。
深水井排水:在基坑四周邊每隔20m設置Φ0.4m深水井,使基坑滲出的地下水匯聚于深水井內,然后用深井水泵將其排到排水明溝。明溝、集水井排水:是在基坑深水井外側四周設置排水明溝,排水坡度為1‰~3‰。使深水井排出的地下水、雨水通過排水明溝匯聚于集水井內,然后用水泵將其排出基坑外。
該工程土體主要為粘質粉土,雖屬弱透水性,但因地下水位較高,存在滲漏和滲透穩(wěn)定問題,須做好坑內降水。擬用泥漿泵沖填、挖掘機配合開挖至設計高程,然后在基坑四周設置Φ0.4m深水井,深水井需根據地質勘探報告中土質分層情況進行現場確定埋設深度,基坑深水井外側四周用30~40cm的排水明溝、集水井連接。
(1)排水機具的選用:基坑降水設計按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考慮,坑內積水考慮當天排完。選用水泵類型,取水泵的排水量為基坑涌水量的1.5~2倍。當基坑開挖后涌水量Q<20m3/h,可用隔膜式泵(污水泵)或潛水電泵;當Q在20~60m3/h,離心式水泵或潛水電泵;當Q>60m3/h,需用離心式水泵。如基坑涌水量很小,亦可采用污水泵或潛水電泵等將水排出。
(2)基坑排水材料準備:深水泵10只;潛水泵4臺;污水泵2臺;塑料水管500m。
基坑降水關系重大,只有在深水井布置完成,深水井外側沿基坑四周用30cm×40cm的排水溝連接,排水到設計要求時才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對打井的質量,成井后的抽水等必須嚴格按照要求執(zhí)行。深水井內底部濾層材料采用瓜子片或粗砂(成井后灌入)。
準備工作→鉆機進場→定位安裝→開孔→下護口管→鉆進→終孔后沖孔換漿→下井管→稀釋泥漿→填灌瓜子片或粗砂→止水封孔→洗井→下泵試抽→合理安排排水井管路及電纜道路→實驗→正式抽水→記錄。
(1)測放井位:按井位設計平面根據甲方移交的現場控制坐標,測放井位,若由于樁位、支撐或障礙物等因素造成井位不能到位時,可以適當移位,但最大移位控制在2m以內。
(2)鉆機就位:平穩(wěn)牢固,鉤頭、磨盤和孔位在一條直線上。
(3)鉆孔:人造泥漿鉆進、護壁完成后,穿進吹填砂層進入原土繼續(xù)造漿、鉆頭直徑400mm左右,成孔直徑400mm左右。鉆孔時泥漿比重一般控制在1.15左右,垂直度控制在1%以內,沉淀泥漿及時外排。
(4)清孔:鉆孔達到設計深度后及時用比重小于1.1的稀泥漿進行清孔,使孔內泥漿換稀至比重1.02~1.10以內,才能下管。
(5)下井管:下井管前必須測孔深,深度達到要求才能下井管。管底用鐵板封焊,管頂應外露至地面以上10~20cm。為了保證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并保證填料厚度,在濾水管上下部各加一組扶正器,保證環(huán)料填狀間隙厚度不大180mm,過濾器應刷洗干凈,過濾器縫隙均勻。下管要準確到位,自然落下,稍轉動落到位,不可強壓下,以免損壞過濾結構。井管到位后下鉆桿,泥漿比重稀釋到1.05左右,在稀釋泥漿時井管管口應密封,使泥漿從過濾器經井管與孔壁的環(huán)狀間返回地面,稀釋泥漿應逐步緩慢進行。
(6)填濾料:濾布封住管口,用清水軟管放至井管底部,使泥漿井管底部向上排出,并采用動水投料,將濾料用在管井周均勻回填直到地面。濾料采用瓜子片或粗砂,填料層上部2m左右,用粘土填實?;靥钸^程中,井內溢出的泥漿要及時排除。
(7)洗井:填料結束,立即洗井,接通清水軟管,繼續(xù)補充水源,可用活塞抽吸或用壓力水反沖清洗,要求破壞孔壁泥皮,洗通井四周滲水通道。
(8)潛水泵和真空泵安裝:潛水泵安裝在井管底部。真空泵安裝在基坑邊。真空泵與深井連接要密封、牢固,施工完畢后不能隨便移動,防止松動、漏氣。
(1)成孔直徑控制:檢查成孔直徑是否達到400mm,確保下井管無阻礙。
(2)成孔深度控制:成孔后施工人員應現場測量成孔深度。
(3)井管質量控制:檢查每孔是否用設計數量的光壁管和纏絲管焊接成井。管與管之間應焊接牢固,保證垂直度。
(4)井管結構及填礫:2.0m以上為光壁管,2.0m~5.0/10.0m為纏絲濾水管,井管均為Φ0.4m塑料波紋管,每根長5m。濾料均采用瓜子片。
(5)洗井:用活塞結合空壓機洗井,洗至井管通暢、水清,含砂量小于1/20000,以保證降水質量。
(6)降水過程控制:結合井位地質情況,井位附近無細砂層的井先降水,井位處有細砂時,待井內水位下降至砂層下面后,再開始降水??刂瞥錾傲?,以保證降水不改變基礎的持力層原狀土結構。
(7)嚴格以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控制,以滿足施工用的降水深度,確保建筑物基礎和地下室的順利施工。
(8)如深水井水量較大,將在同一口井內放置一臺2.2kW水泵(出水量為12t/h)或2臺1.1kW的水泵(每臺出水量為10t/h),保證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基坑土方開挖順利進行。
(1)現場配備專職安全員,負責施工場地安全。
(2)嚴格按照安全規(guī)范用水、用電、機械操作。
(3)操作工、電焊工、電工等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guī)程操作。
(4)所有施工人員及操作人員進場后,均必須進行安全及技術交底。
開始降水時,視具體地層情況采用緩慢抽降法,以后再逐漸加大單井出水量至設計出水量,可使周邊建筑物沉降變形平緩進行,避免出現過大變形。
整個降水過程須由專人或專業(yè)單位進行基坑及周邊各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工作,一旦出現不利于建筑物穩(wěn)定的變形,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門臺子一級站基坑施工降排水通過合理的設計,有效地預防了泵站基礎工程施工過程中土方坍塌、基坑進水等質量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從而保證了施工安全及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