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麗萍
(陽朔中學,廣西 桂林 541999)
古箏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演奏樂器,又稱為秦箏因其發(fā)源于秦朝而得名,古箏最為興盛的時代是唐朝,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民間藝術形式,古箏的聲樂表現(xiàn)特點主要是清新動人,旋律優(yōu)美極富有感染力。中學開展古箏教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對古箏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古箏文化的傳承,古箏課教學模式也應該結合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時代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進行有效的改革。古箏教學第一要務就是引發(fā)中學生的古箏學習興趣,重視傳統(tǒng)曲目的教學體現(xiàn)新穎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方向,由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引導中學生掌握古箏多元化的文化特點,有利于加強中學生對古箏藝術的認識。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中學古箏教學,積極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實踐。
古箏表演技術作為一項有個人領悟能力在其中的教學,只有依據(jù)每一中學生的學習進步安排合適的練習曲目,才能充分發(fā)揮以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是古箏教學模式改革的體現(xiàn),也是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狀況采取的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教學價值體現(xiàn)在教學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避免了由于教學內(nèi)容不符合教學實際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得不到有效教學指導的情況發(fā)生。古箏教學在當下的社會中已經(jīng)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學習古箏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只有采取針對個人的有效教學才能促使學生古箏學習的進步和藝術理解能力提升。
例如,為吸引學生對古箏表演藝術的興趣,教師可以以古典曲目的展示來激發(fā)學生對古箏的喜愛,以《漁舟唱晚》為例。《漁舟唱晚》是古箏表演中的名篇,更是具有古箏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演奏技巧的曲目,教師要從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出發(fā)采取因材施教的針對性教學,發(fā)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教學地位。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應該針對學生課堂掌握程度進行指導,對于學生不理解的技法教師要進行再次的表演使得學生真正掌握這一演奏技巧。學生也要勇于提出自己的學習困惑,尋找時間獲得教師的有效指點,不斷完善自己的演奏技巧。
由于學生的人數(shù)眾多和水平不一,教師可以通過分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成就感。小學合作教學的第一步是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教師應該把學習能力參差不一的同學劃分到一個小組,使得組成成員搭配合理既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又可以組內(nèi)成長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模式需要教師統(tǒng)籌兼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進程,合理安排合作學習任務,使得學生在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的同時古箏演奏能力和文化欣賞能力不斷地提高和進步。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充分應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以古箏最著名的曲目《高山流水》為例,論述古箏合作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陡呱搅魉繁憩F(xiàn)了知音難遇,藝術共鳴的核心思想,也跟合作學習不謀而合。這首曲目對學生的演奏技巧要求極高,教師可以要求組內(nèi)成員進行共同訓練,讓演奏水平高的同學指導和幫助水平不足的同學,達到全組成長演奏技巧的共同進步。教師對合作教學結果進行考核時,應該多方面考慮問題,幫助整個學習小組都取得古箏藝術感的提升。
隨著網(wǎng)絡資源的發(fā)展,教師要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的豐富性和便利性服務于課堂教學模式。為增強學生對古箏表演藝術的真實感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名家演奏古箏的視頻,不僅幫助學生領略大家的風采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古箏的個人體驗。在課外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找學習資源,并且利用微信和QQ交流群和學生或者老師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切實促進學生古箏學習效率的提升?網(wǎng)絡資源的合理應用使得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更加深刻,有利于學生理解自己不容易掌握的古箏表演藝術,實現(xiàn)古箏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促進中學古箏教學質量的整體性提升。
例如,在初中古箏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利用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古色古香的古箏演奏氛圍,使得中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古箏的氛圍。像在教學《高山流水》曲目時,教師可以尋找兩個人演奏古箏的視頻,結合古箏曲悠長的聲音進行教學講解,使得學生加深對古箏背后文化的了解。在課后,學生之間也要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結合網(wǎng)絡資源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性,尋求教師有效的教學指導提升個人能力。
總而言之,古箏藝術具有深厚的藝術內(nèi)涵,教師應該從源遠流長的古箏文化滲透開展教學,使得中學生真正感受到古箏的魅力。古箏課堂教學模式也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改革教學的方式和教育理念,結合時代的要求提高古箏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