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勇
(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 汽車工程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目前汽車行業(yè)對車身修復專業(yè)畢業(y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企業(yè)對中、高級鈑噴人才需求的上升導致人才缺口越來越大。眾所周知,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瓶頸。本人通過這幾年的車身修理課程教學實踐,探索一些有效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途徑與方法。
由于各個職業(yè)院校發(fā)展具體情況不一樣,教學內容有較大差異。而教學內容的差異往往因為各學校在車身修復專業(yè)設備的投入上有所不同。本專業(yè)設備更新快、投入大、耗材較貴且重復利用低。有些院校設備投入傾向于滿足符合國內中職比賽的需求、有些院校設備投入傾向于企業(yè)合作的需求、有些院校設備投入傾向于滿足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需求等等。
我校則是著眼于滿足參加世賽的需求。世賽車身修理項目是讓車身修理人員通過電子測量設備,精準地測量出車身損傷及變形的程度,在保證不破壞整體結構、性能及車貌的前提下矯正及修復受損的車身。車身修理人員必要時還需手工成型鈑金件。除此以外車身修理人員還要熟練運用焊接、切割、支撐、粘合等技術,使用所有特定的手動和動力工具,進行相應的維修。最終將汽車車身修復至可以重新噴漆的狀態(tài)。整個比賽的模塊包括車身診斷與校正,模擬結構部件更換、非結構部件更換、面板修復和安全約束系統(tǒng)診斷與更換。我們實訓教學內容需要將這幾個模塊分解成若干子任務,確定適合的教學內容。
實踐是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引入任務前創(chuàng)設相關的實踐情境。比如現(xiàn)場模擬出生活場景里門板在碰撞過程中凹陷損傷的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通過自主觀察、分析、思考、探究、動手操作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掌握技能了解自身的不足,同時形成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教學有效性。
中職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和爭強好勝的特點。教師將班級學生以6人或8人為一組,在分析任務的過程中就是學生計劃、決策的過程。通過討論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和交鋒,激發(fā)其探索和創(chuàng)新熱情。教師輔助引導學生分析任務并錘煉其思維的嚴謹性與團結合作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如果說教學內容是載體,那么教學方法就是靈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可以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的課題適合一體化教學方法,采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等六步法。比如車身診斷與校正的課題,主要是學習電子測量設備和大梁校正儀。當汽車發(fā)生高速的撞車、翻車等事故時會有嚴重的碰撞損傷,對車輛的結構件造成破壞性損傷。遇到這種車況我們首先通過使用電子測量設備測量損傷程度,也就是變形量,再通過大梁校正儀對變形進行校正。通常由于設備和耗材的原因,主要教學內容為電子測量,這就比較適合一體化教學。
有的課題適合理實一體化教學,理論課與實訓課程是相互融合的,在課時分配上可采用1:2的比例。比如面板修復課題,它包括有漆層打磨、預應力消除、組合工具使用、介子機使用、鈑金錘和墊鐵的使用、精修等多項內容,涉及教學內容較多,適合理實一體化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班級每個小組都是在對單個任務進行操作。每組學生有6至8人,單個任務會完成好幾遍。時間久了,學生容易疲勞,出現(xiàn)懈怠的情況。教師可以現(xiàn)場模擬出比賽的環(huán)境,調動學生緊張的情緒,專注比賽的同時提高了技能水平。比賽的對象可以不僅僅局限于學生,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增強學生爭強好勝之心。
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每次實訓完成后都不可能保證全過程沒有任何缺點,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那么如何避免下次實訓操作中再次出現(xiàn)這種相同的問題呢?我們就需要記錄下來,總結出解決方案來。例如在操作時間上怎么縮短、各種工具的擺放等,進行歸納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合理搭配,對教學方法的合理安排,以及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一改以往實訓教學的做法,使得汽車車身修復專業(yè)的學生得到了深入而全面的學習、實訓機會,提高了教學質量,減輕了教師教學和管理的壓力,降低了教學成本。
總之,教學有法,但學無定法。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需要的是不斷思考和改進。我相信只要能做到這些,高技能型人才就會不斷涌現(xiàn)。這樣,無論是選拔選手參加比賽還是教師平時的實訓教學都能很好的開展,讓廣大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技能水平能有很大的提升。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中、高級專業(yè)人才滿足企業(yè)、行業(yè)和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