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過程中的多重線索

      2019-01-14 02:52:19陸連超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9年12期
      關鍵詞:教派議會英國

      關鍵詞 英國,教派,議會,君主立憲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9)23-0052-0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九年級世界歷史教材已經推廣使用。這一版本世界歷史教材的優(yōu)點十分顯著,譬如用一個單元補充了此前幾乎被忽略的“封建時代的歐洲”。另外,比較的思路貫徹全書,不僅體現在精心設計的單元主題之間,還體現在課后習題中。其他優(yōu)點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

      上冊第17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沿用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學界經歷長期沉淀的經典敘述線索:議會與國王斗爭。這一敘事方法繼承了輝格史觀中的憲政史思路和馬克思主義史觀中的階級斗爭史思路。不過,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英國都鐸和斯圖亞特兩朝約兩百年的政治史被高度提煉。鑒于此,本文補充幾點背景知識,以幫助學生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過程。

      從較為宏觀的層面來看,近代英國的政治史是從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多重王國的狀態(tài)走向統(tǒng)一王國的歷史。

      都鐸家族是來自威爾士的貴族,都鐸君主的統(tǒng)治大幅度加強了威爾士與英格蘭的關系。在13世紀末,愛德華一世(1272—1307年)征服威爾士,使之成為自己的私人領地。此后,歷任王儲都被封為威爾士親王。亨利七世(1485—1509年)建立都鐸王朝,成為來自威爾士的首位國王。因在戰(zhàn)場取得王冠,或者在威爾士的強勢統(tǒng)治習慣等原因,亨利七世采用強勢的統(tǒng)治方式,樹立了專制之名。亨利八世(1509—1547年)繼位后,對威爾士的地位做出了重大調整。在1536年,他頒布法令,將威爾士并入英格蘭,意在建立統(tǒng)一的王國,共享相同的法律。此后,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行政區(qū),并劃分選區(qū),選出代表進入英格蘭議會。這一法令在宗教改革期間頒布,與宗教改革系列法令一同被視為亨利八世加強集權的證據。都鐸王朝因為前兩位君主的統(tǒng)治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被視為專制政權?,F在這一觀念已經得到修正。劉新成先生曾專門撰文質疑都鐸政體專制說,認為都鐸君權雖然得到恢復和加強,但并未能逾越法律。①此外,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的統(tǒng)治方式就不是專制的,而是兼具君主制和共和制特點,被稱為“君主共和國”。②在君主加強權力的同時,議會的權力也在增加,這是英國現代政權建立過程中的顯著特點。

      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英格蘭與蘇格蘭變?yōu)椤肮仓魍鯂?,各自的行政系統(tǒng)互不統(tǒng)屬,相互獨立。詹姆斯一世的“君權神授”思想十分有名,幾乎成為他的標簽,在課本中亦有介紹。其實,君主由神授予統(tǒng)治權力的觀念是十分常見的,在中西方歷史上的許多思想流派中都可發(fā)現。詹姆斯一世的“君權神授”思想確有特別之處,不過不是強調君主由神授權,而是其論證方式,即用圣經教義和古典政治學資源來論證君權神授。①由信仰源自圣經的真正基督教教義可見,詹姆斯一世是信仰新教的,而非天主教。后者是常見的誤解,因為天主教是君權神授觀念的最堅定支持者。兩者宣稱此觀念的側重點是相反的,詹姆斯一世意在強調君主權力的神性,天主教意在強調君主權力對教皇所代表神權的附屬性。

      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蘇格蘭強迫推行英格蘭祈禱書的做法,激起蘇格蘭的強烈抵制,爆發(fā)“主教戰(zhàn)爭”。蘇格蘭軍隊進入英格蘭北部,查理只能求和賠款。外部壓力激化了內部的怨憤,終于引發(fā)英格蘭內戰(zhàn)。由于反抗國王的相同立場,內戰(zhàn)爆發(fā)不久,英格蘭議會便與蘇格蘭議會結成神圣同盟。將此結盟稱為“神圣”,意在宣稱追求真正的信仰之目的。國王在戰(zhàn)場上徹底失敗,議會軍隊中興起一批具有強大戰(zhàn)力的清教徒官兵。這就是英國陸軍的起源。清教徒因個人信仰篤定,嚴格自律,表現出堅決的戰(zhàn)斗意志。由于擔心清教派官兵的力量失控,同盟議會中的保守議員轉向與被俘的國王議和,并主張解散軍隊。在從蘇格蘭集結的勤王軍隊被擊潰后,清教徒官兵決定徹底追究國王發(fā)起內戰(zhàn)的罪責,以告慰犧牲同胞和確認自身信仰之正義。緊接著,軍隊清理了下院中持異見的議員,審判國王,解散上院,建立共和國。蘇格蘭議會并不認同處決查理一世的做法,宣布查理一世之子為蘇格蘭國王。1652年,奧利弗·克倫威爾用武力強行將蘇格蘭并入共和國。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使蘇格蘭恢復獨立。1688年“光榮革命”之后,蘇格蘭議會接受了威廉三世與瑪麗女王。盡管有支持詹姆斯二世的“二世黨人”持續(xù)活動,但在1707年兩個王國正式合并了。

      愛爾蘭同樣是在亨利八世加強集權的背景下,被加入英國現代政權的建立進程之中。1541年,亨利八世將愛爾蘭從領地提升為王國,與英格蘭王國共主。亨利此舉意在避免愛爾蘭受大陸天主教國家滲透成為反英基地,因為愛爾蘭居民大多是天主教信徒,其信仰基督的歷史比英格蘭早了160多年。此后,愛爾蘭果然深受西班牙天主教的影響,間斷性脫離英格蘭國王的統(tǒng)治。愛爾蘭天主教徒叛亂成為持續(xù)影響英國政局的頑疾。伊麗莎白一世也曾對愛爾蘭發(fā)動殘酷的戰(zhàn)爭。1614年,詹姆斯一世曾通過新建新教徒選區(qū)的方式,改變天主教徒在愛爾蘭議會中的多數派局面,但仍然沒有實現宗教改革以及對全島的實際控制。新教移民驅逐土地原主,成為統(tǒng)治階層,頒布針對天主教徒的刑法。這種歧視性的統(tǒng)治方式,使天主教徒的怨恨積深。

      1632年,查理一世任命斯特拉福德為愛爾蘭總督。斯特拉福德到任愛爾蘭不久,這個麻煩不斷、耗費錢財的小國,就變成了國王財富和勢力的來源。他建立了一支軍隊以驅逐海盜,整頓吏治提高政務效率,制定嚴酷的律法鎮(zhèn)壓不服從者。治安得以維護之后,經濟和貿易開始復興。僅四年時間,斯特拉福德就使愛爾蘭的關稅翻了一倍。但是,斯特拉福德的專制統(tǒng)治引起了普遍的怨恨,他最終在1641年被議會彈劾處死。幾個月之后,愛爾蘭爆發(fā)大規(guī)模叛亂,成為英格蘭內戰(zhàn)的觸發(fā)因素之一。在內戰(zhàn)時期,愛爾蘭一直站在國王一邊與議會為敵。1649至1653年,奧利弗·克倫威爾對愛爾蘭進行了血腥的征服,將其并入共和國。這成為克倫威爾一生最大的污點。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愛爾蘭恢復到內戰(zhàn)之前的獨立狀態(tài)?!肮鈽s革命”之后,愛爾蘭的歸屬問題以威廉三世(1689—1702年)在1690年博伊恩戰(zhàn)役的勝利得到解決。1641至1653年和1689至1691年兩個時期的殘酷戰(zhàn)爭,使17世紀成為愛爾蘭歷史上最血腥的世紀。

      查理二世在《布列達宣言》中,曾經承諾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不久之后他就食言了,陸續(xù)頒布了被稱為“克拉倫頓法案”的系列立法。依據作為其中之一的1662年劃一法案,英格蘭和威爾士恢復了安立甘教信仰。隨后,超過2000多名拒絕對該法令規(guī)定的祈禱書宣誓者被解除公職。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情況與此相似,先后規(guī)定了安立甘教的官方地位。持不同信仰者對這些干涉政策盡管感到厭憎,但是并未受到嚴酷的打擊。在英國各地,信仰自由都得到了一定限度的寬容。1688年的寬容法令,將信仰自由正式賦予了不信奉國教的新教徒。不過,天主教徒為獲得相應自由,繼續(xù)忍耐了一個半世紀。

      如果僅從議會與國王斗爭的線索來看待內戰(zhàn)前后的歷史,那么就很容易得到一個錯誤的印象,即議會一直是專制權力的死敵。其實,議會有多種面相。即便是單一個體的國王,也極難保證在位時期政策立場一成不變,更何況是包含四五百人的議會了。讓情況更復雜的是,每一屆議會的議員都是重新選舉的,兩屆議會的議員不會完全重合。所以,議會不可能一直與國王對抗,也不可能一直持憲政立場。

      (一)合作的議會

      在歷史上,議會與國王的合作是遠多于對抗的。若非如此,內戰(zhàn)就會是一種常態(tài),和平反而成了難得的例外。事實恰恰相反,內戰(zhàn)并不經常發(fā)生。國王擁有召集和解散議會的特權。如果發(fā)現議會桀驁不馴,國王可以解散議會。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曾多次這樣做。查理一世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長達11年的“無議會統(tǒng)治”時期。這些措施都降低了不合作的議會存在的概率。

      宗教改革議會就是合作的議會之典范。國王與議會在這一時期的合作做出了史無前例的決斷——將英格蘭教會從羅馬教廷的控制體系中獨立出來,在英格蘭全面排斥教皇的權力。亨利八世成為英格蘭境內教俗兩界的最高權威。1542年在處理“費勒斯案”時,他曾公開對議會說,“朕在任何場合都不似在議會中那樣高高地屹立于王位。在議會中,朕是首腦,你們(議會兩院)是四肢,我們結合在一起,組成了國家”。①亨利八世此說并非浮夸之詞,而是出于親身感受,議會的支持使國王的權力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在后一句話中,亨利八世描述了英格蘭在向民族國家轉變時期國家主權的建構方式,即國王與議會兩院結合在一起。亨利八世在此處用身體比喻政權意在突出首腦和四肢之間是緊密結合的整體,而不是后來詹姆斯一世所強調的國王作為首腦的主導地位。因此,亨利八世才會以身負為國王服務之責為由,賦予議員免受逮捕的豁免權,釋放了費勒斯。在亨利八世治下,議會與國王之間的合作是絕對的主流,議會輔助國王達成心愿,國王也不忘投桃報李。議會與國王合作并不意味著議會屈從于國王,以及議會權勢的衰落。傳統(tǒng)觀點將都鐸王朝視為君主專制時代,并不準確。在這一時期,議會的權力和議員的特權都有顯著增加。②議會與國王一樣,也宣稱代表英格蘭人民掌握國家權力。國王、上院和下院“三位一體”構成英國主權。此種主權構建方式從宗教改革開始,到“光榮革命”時期得以穩(wěn)固,延續(xù)至今。

      伊麗莎白一世治下,一向被認為是議會與女王對立和斗爭的時期。女王自己曾略帶沮喪地慨嘆,在她父親的時代,“議會是政權內部團結的展示場所”。③言下之意,女王期望自己的議會也能如此。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女王往往處于被圍攻的孤立境地。議會與女王的分歧主要在三個方面:宗教改革問題、王位繼承人問題和特許經營權問題。對于宗教改革問題,議會中漸增的清教勢力要求繼續(xù)深入改革,女王卻不愿意采用激進的宗教政策以避免國家再次被撕裂。王位繼承人問題與女王個人婚姻問題糾纏在一起,議會希望有合法的新教繼承人,從而避免王位落入天主教徒之手,以至于威脅到宗教改革的全部成果。女王則以婚姻問題純屬個人私域為由,拒絕議會干涉。特許經營權包括專利權和圈地權。議會反對女王授予個人或團體的專屬經營權和政府提出的禁止圈地法案,其實質是反對政府對自由經濟的干預,使更多的人能自主參與經濟活動并獲取收益。在這些分歧中,女王總是以國王特權為由禁止議會干涉和討論,又引發(fā)出議員對自由討論權的關注,從而將憲政問題推向臺前。對于議員反抗女王的初衷不能簡單歸結為議員個人利益得失。否則,面對身陷囹圄的威脅,議員恐怕更大概率選擇保持緘默,而不是執(zhí)著地冒犯女王了。議會尤其是下院常常自詡代表人民、國家甚至女王的利益,從而將其所反對的女王的特權視為人民和國家利益的威脅。女王也認為議會咄咄逼人的事務多屬“國家事務”(matters of state),而她認為議會無權在這些領域指手畫腳。最終,問題指向了議會與女王誰真正代表人民和國家。17世紀的內戰(zhàn)也是在此問題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伊麗莎白時期議會與女王的分歧和斗爭,不是“三位一體”政權模式失靈的證明,反而是其有效運作的佐證。在法令生效之前的激烈爭論,正是在抵消激進政策可能帶來的潛在政治風險,這并不削減法令生效之后的權威。伊麗莎白與議會兩院都沒有否認當前政權模式的合法性,雙方在決策過程中表現出的真誠和謹慎為英格蘭帶來了近半個世紀的政局穩(wěn)定時期。英格蘭人的團結在外部擊潰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內部挫敗了蘇格蘭瑪麗王后的篡權陰謀。若沒有這些分歧的檢驗,一直都如亨利八世時期那樣國王的意愿與議會的預期一致,那么“三位一體”政權模式的意義就要大打折扣了。伊麗莎白曾經斥責下院議員,“在我父親活著的時候,你們就不敢這樣做”,而西班牙大使對此情況的評論是“女性政權的內在弱點”。①伊麗莎白和西班牙大使似乎都低估了議會參與政權的決心,也沒有洞悉宗教改革的真正意義。若參考查理一世的結局,這一點就更明顯了。另外,在以上所述這些分歧之外,女王與議會達成共識的議案更多。正如劉新成先生恰當的提醒,“其主流乃是雙方的合作,否則便難以解釋多數議案(不管來自政府還是來自普通議員)都能順利得到通過的事實”。②可見,雖偶有分歧,但伊麗莎白時期的議會仍是在合作的氛圍中良性運作。

      (二)專制的議會

      我們已經習慣了將國王視為專制政策的施行者,如亨利七世專制、詹姆斯一世專制和查理一世專制等等,對議會的專制很少了解。專權和專制不過是統(tǒng)治方式,并不專屬于某一種政體類型。議會不但會專制,而且更甚于國王專制。

      議會專制的事實是從內戰(zhàn)爆發(fā)開始的。當國王離開倫敦與議會兩院分道揚鑣之后,“三位一體”的政權模式就瓦解了。1642年3月,議會宣布:“在這危急關頭,盡管國王拒絕簽署,但由兩院通過的軍備法令對臣民仍有約束效力,臣民須遵守王國的基本法律”。③雖然議會的出席人數不足一半,在國王拒絕簽署法令的情況下,議會仍然宣稱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因為處于備戰(zhàn)的特殊時期,議會專權的事實往往被諒解和忽視。自此以后,議會在集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1648年底,戰(zhàn)場勝局已定,軍隊清洗了下院中的持異見者,將議會的集權推向巔峰。“殘余議會”的合法下院議員只有不足原數的一半,定期出席者只有60名左右,被托馬斯·霍布斯認定為寡頭政權。“殘余議會”在一個月之內就完成了審判和處決國王,又在一周之內宣布廢除上院和君主制。由此可見權力集中對政權結構影響之快、之大?!皻堄嘧h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實現了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力合一。在處決國王的問題上,議會達到了集權的頂點。支持此決議的議員人數(43人)剛剛滿足決議生效的法定最低線(40人)。參政者數量臨近最小值,權力也就趨近最大值。

      處決查理一世后,共和國在整個歐洲處在輿論的漩渦,承受著巨大的外交壓力。歐洲主要國家紛紛支持斯圖亞特王室奪回王位,參與對共和國的敵對行動。共和國能夠在一系列內外戰(zhàn)爭中存活,主要歸功于軍隊的戰(zhàn)斗能力,尤其是迅速建立起來的強大海軍艦隊。當然,這些強大戰(zhàn)力都是以議會籌集軍費的能力為前提。月度財產稅盡管后來因受抵制每年收入降到100萬鎊以下,但是從1648到1653年平均年度收入仍高達140萬鎊,高于查理一世一個年度曾獲得的最高收入。④此外,消費稅還能夠每年帶來35萬鎊的收入。議會籌款也受益于軍隊的協(xié)助。強大的軍力不但能夠幫助議會征稅,還可以幫助沒收王黨分子的財務。⑤在輿論方面,殘余議會及其激進政策沒有贏得廣泛支持,反而飽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批評。輿情之惡化迫使議會采取嚴厲的言論控制手段。這是任何專制政權的必備策略。1649年7月,議會頒布叛國罪法令,將古老的叛國罪概念中的“構想”犯罪行為做了大范圍延伸。這個法令判定的犯罪行為十分寬泛,甚至連說某人不是軍官,不是士兵,不是軍隊成員,都會被援引“在軍隊中制造騷亂”視為叛國罪行為。9月,議會頒布了更嚴厲的禁言法令,規(guī)定沒有議會的許可,禁止出版任何書、小冊子、文章、宣傳頁,甚至新聞簡報,而且作者、出版者和售賣者都要追究責任,甚至購買者如果不在24小時內揭發(fā)也要被問責。①這種控制程度是英國歷任國王都不曾做到的。

      比議會的專制政策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這種統(tǒng)治沒有盡頭。按照1641年法令規(guī)定,只有議會自己同意,才能解散。議會顯然沒有放棄權力的意愿。1653年1月,軍官會議與國務會議達成共識,即新議會應該被選舉。②不過,因為擔心一個完全自由選舉的議會可能會推翻共和國,恢復查理之子的王位,所以軍官建議采取一些措施,以避免這種結果。議會提出的方案是,所有現任議員保留議席,不進行新選舉,并組成一個委員會,負責審查新選議員是否該被排除在外。按照這個方案,殘余議會的議員將成為永久議員,而且再也不會有普遍選舉了。更重要的是,這個核心的委員會將會架空議會,成為真正的最高權力機構。軍隊堅決反對這個方案。當得知議會正在匆忙討論這個“不朽法案”時,克倫威爾帶領火槍手解散了議會。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的建立過程經歷了160年(1529—1689年),“三位一體”的政權模式從宗教改革時期初創(chuàng),經內戰(zhàn)時期畸變,到“光榮革命”時期定型。在此期間,以國家名義的中央集權一直是主要線索。國王以血統(tǒng)和特權主張國家主權,議會以代表人民主張國家主權,兩者是對同一時代主題的回應,最終以合作和妥協(xié)的方式達成制度方案。英國從多重王國狀態(tài)走向聯(lián)合,多重宗教信仰得到寬容(天主教除外)?,F代英國的中央集權最終是以議會為平臺通過人民代表參與和協(xié)商的方式實現的,因而帶有顯著的民主色彩。

      在現代政權的建立過程中,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不但各自產生分裂引發(fā)內戰(zhàn),而且三者之間也爆發(fā)了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的數量、頻率和規(guī)模以及影響遠遠超過了英格蘭國王與議會之間內戰(zhàn)的解釋范疇。英國學術界現在通常稱之為“不列顛內戰(zhàn)”。這些戰(zhàn)爭發(fā)生的具體原因復雜而多樣,無論以何種名義,戰(zhàn)爭都是殘酷和血腥的,戰(zhàn)爭和殺戮總是人間悲劇。所以,以和平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爭端才彌足珍貴,這也是1688年這場不流血的政變被冠之“光榮革命”的原因。

      英國被稱為“議會之母”,原因在于其議會制度已經傳遍世界,成為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不過,議會并不必然代表民意,也不必然具有民主屬性。一旦條件允許,議會也會施行專制。而且,作為國家主權建立者,議會是以民主參與的方式實現中央集權的手段。也就是說,議會本身并不排斥集權,而是以集權為目的。因此,議會的集權和專制與國王的集權和專制一樣危險,同樣應該謹慎對待。

      【作者簡介】陸連超,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世界史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歐中世紀史、近代史。

      【實習編輯:金達】

      猜你喜歡
      教派議會英國
      中國化視野下藏傳佛教各教派形成的歷史及本土特點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2:50
      民國初期云南省議會述論
      英國的環(huán)保
      一個議會的誕生
      英語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30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議會就是否“硬脫歐”投票表決
      淺析藏巴汗政權覆滅的原因
      大經貿(2019年12期)2019-03-09 11:29:39
      教派與國家利益雙重視角下卡塔爾斷交事件分析
      西部學刊(2018年9期)2018-12-08 09:49:56
      英國圣誕節(jié)
      再議會計監(jiān)督
      遼寧經濟(2017年5期)2017-07-12 09:39:36
      安乡县| 安宁市| 嘉义市| 清远市| 普陀区| 北宁市| 宜黄县| 东乡县| 皮山县| 宁夏| 龙泉市| 隆尧县| 昭平县| 叶城县| 易门县| 仙游县| 名山县| 济源市| 镇江市| 昆明市| 宜黄县| 邢台县| 福建省| 广丰县| 深州市| 攀枝花市| 汕尾市| 宽甸| 铅山县| 仙游县| 象山县| 普安县| 沁水县| 新密市| 英山县| 珲春市| 阿瓦提县| 夏邑县| 通渭县| 五家渠市|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