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桂敏,傅岳文
(1.深圳市康寧醫(yī)院醫(yī)療救治女病區(qū),廣東深圳 518000;2.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精神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02)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多表現(xiàn)為思維、行為、情感、認知與環(huán)境之間的不協(xié)調,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自言自語、語無倫次、喜怒無常、多疑、幻視等臨床癥狀[1]。為消除患者對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會帶來的不良反應的顧慮,本研究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救治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患者認知功能以及對患者治愈情況的影響,以期為臨床研究提供有效的數(shù)據(jù)和科學理論支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救治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96例,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國際分類法系統(tǒng)第10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排除患有心肺功能異常、聽力障礙、語言障礙等器質性疾病者。其中,觀察組年齡22歲-45歲,平均年齡(33.64±3.54)歲,病史1.5年-10.2年;對照組年齡20歲-47歲,平均年齡(32.16±3.76)歲,病史1.2年-11.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口服利培酮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1200903H0,生產企業(yè):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每次1 mg-2 mg,2次/d;嚴重精神分裂癥患者劑量可增加到3 mg,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6 mg。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施加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手術前,依次通過靜脈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 mg/kg、依托咪酯乳狀注射液0.8 mg/kg-1 mg/kg,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直至出現(xiàn)反應遲鈍現(xiàn)象;用0.9%氯化鈉注射液將1 mL氯化琥珀膽堿稀釋至3 mL,靜脈注射后出現(xiàn)肌張力下降、自主呼吸停止時進行通電,電流控制在800 mA,通電時間在2 s左右,患者出現(xiàn)顫動或其他身體反應時,代表有效;通電結束后,用氧氣罩全面供氧并行加壓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復自主呼吸。術后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指標,并做好記錄。
兩組患者療程均為2周,接受治療前均停止使用丙戊酸鈉或安定類藥物。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精神疾病嚴重程度,采用BPRS精神病評定量表對患者精神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定考量,總分18分-126分,35分為臨界值,評分值>35分,說明患有精神疾病,分數(shù)越高,病情就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臨床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為(15.68±6.75)d,對照組為(22.54±8.68)d,兩組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恢復情況對比(Mean±SD)
目前,無抽搐電休克作為臨床上常見的治療精神病的手段之一,主要是在患者經麻醉誘導后給予其適量的肌肉松弛劑,再利用電流刺激大腦,使患者在短時間內喪失意識,達到無抽搐發(fā)作進而治療精神病[2]。
本研究針對救治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前后精神障礙情況進行觀察分析,結果顯示:經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結束時,患者的精神障礙程度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趨勢;在治療結束2周后對患者的隨訪記錄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到,觀察組BPRS評分值為(30.76±2.12)分,對照組為(33.84±4.31)分,觀察組減分率明顯要好于對照組,其敵對性、激活性、思維障礙、缺乏活力、焦慮憂郁等因子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
綜上所述,對救治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方式能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節(jié)約經濟成本,對患者的認知功能沒有明顯影響,作用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用藥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