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星
數(shù)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因此學好數(shù)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就需要學生能夠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中年級這個特殊的時期,學生們處在一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階段,這就需要對他們的習慣和態(tài)度有一個嚴格的要求,長此以往會有助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中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些基本的學習習慣,但依舊存在需要加強的地方,如課前預習新課內(nèi)容;課上多留心觀察,認真聽講,多動腦思考,用心發(fā)言;課后作業(yè)認真完成,做到能夠自我檢查,時常對所學知識鞏固復習;答題時審清題意,字跡端正;錯題及時訂正。這些都需要教師、家長和學生在生活中不斷訓練,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在學習習慣上有所收獲,接下來我就對中年級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提出一些簡單看法。
小學生處在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年紀,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愛動,這些都是他們這個年紀所應有的特征。而學會“聽”,樂于“聽”是他們將數(shù)學學好的一個前提條件。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聽”呢?
首先,要從老師的講課入手,要讓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充滿興趣。如在學習“升和毫升”時,可以運用一些量筒、量杯等器具,做一些簡單的小實驗來進行授課,一些有趣的小實驗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興趣。老師用自己的情感語言感染學生,用獨特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使得學生愛上“聽”,從而使得課堂充滿良好的氛圍,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也得以提高。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養(yǎng)成樂于“聽”的好習慣。
其次,要讓學生會“聽”。有的學生在聽講時,眼睛盯著黑板或者老師,看上去專心認真的樣子,實則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只是從兩只耳朵里經(jīng)過了一遍。這時就需要老師來提醒他們了,老師講完或者學生發(fā)言完,可以適時地問一句“聽懂了嗎?”或者“你能給同學們再講一遍嗎?”這樣就能有意識地提醒學生認真聽講。此外還可以要求學生傾聽其他同學發(fā)言時,雙目要注視對方。訓練發(fā)言的學生說話聲音要響亮,語速適中,口齒清楚。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能夠掌握“聽”的方法了。
中年級的學生比起低年級的學生多少對做題適應了一些,但依舊存在一些不到位的習慣,在遇到題目時不會審題,拿起筆就做,這樣就會造成不理解題意,所以答案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培養(yǎng)審題的能力就首當其沖了
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第一步要會讀題,在做應用題時要求學生讀三遍,第一遍大概了解題目的意思,第二遍讀題要讀得最詳細,看清題目中的所有條件,第三遍讀題時要帶著它的問題邊讀邊思考。因此第三遍讀題最為重要,要邊讀邊思考,思考題目中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求出什么。這樣在做時心里就有一些底了。審清題意能夠確保在做時有一個較高的正確率,所以培養(yǎng)審題習慣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學生的作業(yè)情況是學生學習習慣的直接反映,因此需要培養(yǎng)正確的書寫姿勢、整潔的書寫習慣。中年級的學生有的已經(jīng)開始寫連筆,有的寫字潦草、有大有小,有的全擠在一起,有的學生有橡皮卻不使用,直接涂掉,或用橡皮簡單擦一下,錯誤的痕跡清晰可見,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老師來督促他們改正的地方
這些情況都是因為學生沒有養(yǎng)成較好的書寫習慣,這也是需要老師對他們嚴格要求的地方,首先老師自身需要做好榜樣,在板書和作業(yè)批改時都要嚴謹認真。例如在教平行線和垂線或者豎式計算時,如果只是嘴上要求學生使用尺,而自己不使用,那么學生在作業(yè)中也不會養(yǎng)成用尺的習慣。學生在書寫時不用尺,一條直線變成了歪歪扭扭的,作業(yè)也顯得很凌亂了。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伴隨學生的一生,其培養(yǎng)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離不開老師的示范、悉心的指導和嚴格的要求。
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學生對它們還不太熟悉,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一步一步地引導,但在老師逐步引導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只是機械地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在回答的過程中應該多思考一下為什么是這樣的,和之前學過的知識點之間是否有什么關聯(lián),再往下可能會是什么樣子的。
在鞏固這個知識點時,也需要不斷進行思考,有時我們所學習的內(nèi)容是多個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的,因此,我們在鞏固練習的時候可以思考下,新學習的這個知識點可以和什么所串聯(lián),能夠以何種方式來串聯(lián)。
對一些學習習慣較好、自身的學習素養(yǎng)較高的學生來說,在新學習完一個知識點后,可以多思考一下后續(xù)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如學習觀察物體時,學習完了用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或一個大一些的正方體后,能夠畫出它們的前面、上面、右面后,可以在多思考一下拼成組合體的情況,用學習觀察拼成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方法,來觀察下,嘗試著畫出組合體的三視圖。
除此以外,數(shù)學這門科目,是很嚴謹?shù)?,需要有扎實的基礎,沉著冷靜的頭腦,細心觀察、仔細檢驗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一一培養(yǎng)的。首先扎實的基礎,算數(shù)是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也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如果無法打好這個基礎,其他的學習習慣也是很難培養(yǎng)的。沉著冷靜的頭腦,這就需要我們在數(shù)學學習時不能被外界所影響,一顆心要靜下來,不能夠浮躁。細心觀察,就需要同學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將數(shù)學和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數(shù)學學習更加有意義。仔細檢查,這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多同學是很難做到的,或者說有的同學是不知道該如何做到,有的同學的檢查只是光用眼睛去看題目或者看答案,完全沒有用到大腦來思考。我們在檢查時,不光是要用眼睛看,還要動筆來進行計算,這樣的檢查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對大部分同學來說只是浪費時間。
總之,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時,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孜孜不倦地進行指導,在潛移默化中提醒學生,不斷督促他們,讓他們都能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需要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讓學生們提升自我,從而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