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培根(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教授)
上了年紀之后,身體的各項功能會衰退,比如舌頭的味蕾減少、胃酸分泌不足、嗅覺器官不敏感等,導致食欲減退。為了遷就老人“獨特”的口味,有些家庭實行分餐。那么分餐后,如何讓老年人吃得更香?
老年人由于活動量的減少和身體功能的減弱,所需要的能量也相對降低。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寶塔》建議,老年男性每日需攝入2050千卡(8577千焦),女性需1700千卡(7113千焦)。老年人食欲不佳,如果實在吃不了那么多食物也不要緊,只需吃夠最低值即可。
但臨床中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的肌肉儲備不足。因為擔心心血管疾病或膽固醇問題,很多老年人從中年開始,便有意減少蛋白質(zhì)的攝入,增加素食的比重。這種做法確實能幫助避免高發(fā)的心血管問題,但又會增加患少肌癥的風險。要知道,肌肉能幫助老人避免意外的發(fā)生,如摔倒等。因此在減少高脂、高糖食物攝入的同時,老年人應該高度重視蛋白質(zhì)的作用,適當增加蛋白質(zhì)的攝入,尤其是蛋類、奶類和奶制品、肉類、魚類等優(yōu)質(zhì)蛋白的補充。
分餐后,如果只選擇一菜一湯,種類比較單一,無法滿足老人的營養(yǎng)需求。但是,食物的種類很多,老人在吃之前又不可能每種都拿秤稱一稱,那么怎么知道是否吃足呢?周培根教授建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吃夠12種食物。如米飯,可做雜米飯,選大米、小米、黑米;而水果、蔬菜每餐各吃三種。按這種方法,老人每天就可以輕松吃夠12種,滿足營養(yǎng)需求。
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新陳代謝減緩,胃腸蠕動減弱,饑餓感不明顯,所以即使有豐盛的食物,香氣四溢的菜肴,老年人也常覺得沒有食欲。因此,提高食欲必不可少,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可以在老年人的膳食中增加菜肴的調(diào)料和佐料。這樣能使食物中刺激嗅覺和味覺的濃度加大(但食用量需控制)。
其次,改善菜肴的顏色,使色澤鮮亮;延長菜肴的烹飪時間,使菜肴柔軟,便于咀嚼。
第三,對于年輕人來說,美食是一種享受,但對老年人來說更像是一種任務(wù)。老年人飲食要低油、低鹽、低糖,且要保證各類營養(yǎng)素的均衡攝入,因為有條條框框的限制,無法輕松地享受美食帶來的愉悅。因此建議,老人可適當用全營養(yǎng)替代餐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而跟家人一道用餐時,則可以考慮單純的味覺享受,這也是提升食欲的一種可行方法。
第四,鋅是構(gòu)成味覺素和胃酶的重要成分,缺鋅的早期往往表現(xiàn)為味覺減退。老年人因種種原因缺鋅更普遍,所以總覺得吃東西不香,食欲不振。因此要多吃含鋅豐富的食物,例如牡蠣、瘦肉、魚、蛋、豆制品、核桃、花生等,增加體內(nèi)鋅的含量,使味覺靈敏。
此外,苦瓜、苦苣等苦味蔬菜,能刺激唾液及胃液分泌,促進腸蠕動,應適當多食用。除此以外,老人還可以咀嚼胡蘿卜、芹菜等小片食物以增加唾液分泌,這樣可使食物中的化學物質(zhì)充分溶解,使味覺增加,提高老年人的食欲。
三餐之外,有沒有辦法增加老人的食欲呢?有的。在餐前用些促進消化的開胃小食,不僅可以增強食欲,也能促進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如在飯前半小時喝一杯山楂汁或陳皮茶。除此以外,老人平時也可以多吃些山楂、酸奶、醋、西紅柿等酸性食物,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幫助消化。
除餐前的小方法能幫助老人吃得香外,烹調(diào)手法也有小技巧。眾所周知,老年人的飲食應該少鹽、少油、少糖,但這樣做出來的菜寡淡無味。那么如何在如此嚴苛的標準下做出美味佳肴呢?專家建議,做菜時先以少許的糖和鹽調(diào)味,然后把調(diào)味較重的湯汁淋在菜上,或勾芡;也可以在水煮的食物上淋上汁再入口。這樣甜味和咸味只淺淺覆蓋在食物表面,不但可以滿足食欲,也不必擔心攝取過量的鹽和糖。需要注意的是,體重偏胖、血糖異常的老年人盡量減少攝入湯汁、勾芡汁。
此外,食物的溫度也很重要。實驗證明,味蕾敏感的最佳溫度為20℃~25℃。在此范圍,能夠讓本身味覺不夠敏銳的老年人受到更多的味蕾刺激,老人也會覺得菜肴更加好吃。除了味覺,香味也有刺激食欲的作用,而控制食物的溫度是鎖住香味的重要步驟,所以食物趁熱吃或上桌后再澆上熱湯汁也能夠刺激老人的食欲。